時韻
摘 ?要:社會上普遍認為一定要打分,分等級,這樣才會產生績效。我們過于慣性思考以為沒有排名就會失去競爭力,讓孩子從小認為天經地義的要贏,所以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已經筋疲力盡。不以贏為目的課堂教學或許會讓學生更自在,舒適,自主的學習。
關鍵字:社會價值觀;不以“贏”為導向;合作;視野
一、不以“贏”為導向的社會價值觀,是美術課堂的基礎
在中國的父母與社會觀念里,總是希望孩子們將來能從事“前途”的工作,或當個穩(wěn)定的白領,工作不要太辛苦,因此父母會先設想哪個職業(yè)是“鐵飯碗”,哪個行業(yè)有前景,有社會地位等,為孩子勾勒一個看起來美好的未來,但卻沒有真正靜下心來去了解:孩子的興趣何在?孩子的性格和學習過程適不適合這些職業(yè)?甚至孩子是不是真心喜歡這份職業(yè)?試想整體社會如果能多一些思想的改變,以及整體觀念的扭轉,讓原本狹隘的功利的價值觀更趨向多元,開明,那么孩子們養(yǎng)成終生學習與求學過程是否更快樂和更有彈性。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其實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成功是否,背后實在有太多的因素,而成功的標準與定義也各有不同地說法。“職業(yè)無貴賤,行行出狀元”。大家各司其職,各有所長,也是人人相互尊重的起點。無論從事哪種職業(yè),只要將自身的工作做好,就能得到應有的尊重。這樣的社會價值觀,所散發(fā)出的人文精神,也顯示出人性中樸實的良善。社會價值觀,是促進美術教學的基礎。
二、不以“贏”為導向的課堂教學設計
1.美術課堂教學目的
藝術是一種方式,而不是目的。美術教學的目的,就是希望每個人都能逐漸學會體驗心靈深處的共鳴,不需要矯情,不學會做作,讓藝術細胞和文化養(yǎng)分,經由天馬行空,自由自在,盡情發(fā)揮的開竅過程,成為孩子們終生享用的生活最佳伴侶。自任小學美術教學以來,就好喜歡看到孩子各自的作品里,那種屬于真正個人思維的綻放。但如果在上課的時候我直接指示,規(guī)定標準,比如:用橙色和藍色效果會好,背景平涂會看起來整齊,用硬卡有紋路的紙張等等。這樣或許完成的作品會讓他被普遍人認可,可以在比賽場上獲獎,但他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呢?我們不能用我們的框架,限制住了他們的奇妙,無窮的想象力,那么是多悲哀的事情??!小朋友任何天外飛來一筆,都顯得獨樹一幟的奇趣。細膩 有細膩的美,瀟灑有瀟灑的味道。美術課堂的教學不能讓孩子找不到自我,失去思考和嘗試開創(chuàng)的膽識。在課堂設計教學中,對于學生完成的作品我不挑選,全部都會放在教室的墻上,一視同仁的尊重看待。因為美術既理性又感性,畢竟感受的潛能被激發(fā)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還處于兒童階段的孩子不應該被競爭,被所謂最“符合”老師品評口味的評比所趨勢,應該用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來探索,來成長。
2.開展教學活動
(1)強調合作。
讓學生多多通過合作來學習。不強調要孩子去競爭,而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教導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這樣孩子的“競爭力”自然也會產生。讓學生與自己競爭,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好,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習的動力,比如高爾夫球的差點制度,是一種能夠接受不同能力在同個賽程的起跑方式。在美術的作業(yè)設計中和課堂教學中,可多用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們相互學習成長。比如《畫汽車》這一課中在教室中將幾個大卷畫紙十字交叉鋪在地上,紙張之間留些空間,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移動。教師發(fā)出指令,畫出你心目中的車身(學生操作),教師指令,現(xiàn)在交換位子,畫出車輪......在每個新指令下來時,孩子們需要交換位置或者交換畫筆。第一階段結束后,我們給予孩子們適當的方向,鼓勵以及激發(fā),比如:你們看!剛剛畫的線條其實是馬路耶,現(xiàn)在,我們已經有許多道路了,讓我們畫個小鎮(zhèn)吧,于是行人,樹木,商店等等就出現(xiàn)了,畫面會呈現(xiàn)新的樣貌。當這張紙被填滿的時候,你就會有一幅集體創(chuàng)作的城市交通大塞車。
(2)開闊視野
美術課不再只是繪畫,而是變身跨越學科的平臺。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借由活潑實用的美術課,共同在“國際化”的復合式教學中,這樣學習的主動性,探索性更能扎根于學生的腦海之中。比如《美術中的比例》這一課中,在學習黃金比例的時候,出示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的建筑,讓學生去感受比例。比例勢必和數學學科有關聯(lián),不同比例建筑的造型又與不同國家地區(qū)的人文有關。讓一門課可以用更具生活化的方式來教學相長,同時讓孩子知道,一門學科可以如何實踐應用于不同領域之中。這樣的視野必然會更寬廣,更實在!
(3)提供體驗機會
孩子們只有有機會敞開心靈去接觸,體驗,啟發(fā),才會對我們的生活與生命息息相關的周遭環(huán)境與事物產生理解,認同與敬意從而產生想法。有了想法才能用美術的方式表達自己,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孩子心中那份與美術的關系就會被自然啟發(fā),這樣學習怎么用繪畫材料,學習表現(xiàn)手法的自主性就會發(fā)生。比如大家在共同體驗了2019年末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知道了它的起源,如何預防,以及對疾病的反思和對生命的思考,創(chuàng)作出了豐富多彩,各種各樣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美術課堂上可以多讓學生說說對一件事,一個物品,或是一段話,一個故事的看法。努力給學生開發(fā)課程資源,比如邀請民間手藝人給學生講述皮影戲,又或是觀看電影視頻,又或是參觀展廳等等。接觸的多,體驗的多,才會有想法,才會有自主學習的欲望。
3.“成績單”的設計
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特質,要以尊重孩子為前提。沒有人是不在意評比的,沒有人真的不在意成績。問題在于該怎么去看待成績單。在我執(zhí)教后,似乎對于孩子的心性與人的基本心理,有了更深層的認識。每個人都渴望被愛,被重視。相互計較,似乎也是人性的一環(huán)?!俺煽儐巍辈粦寣W生產生比較心態(tài)的分數,或者是進一步去激化以分數作為相互競爭的心態(tài),而是應是鼓勵大家一起跑馬拉松的方式永續(xù)學習,讓老師和學生都能夠較平和的以自我成長為學習宗旨,持續(xù)性的學習。在設計“成績單”時應重視過程大于結果,除了掌握的美術知識外,在班上的學習熱忱與動力,以及是否愿意嘗試不同美術材料形式的態(tài)度,都是評分標準。與其來說是成績單,倒不如說是老師對每個孩子一堂課的學習與成長,花了心思所寫出來的綜合觀察報告與對話更貼切。這樣的成績單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性學習。
總結
不以“贏”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或許可以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有什么方式讓教育回歸本源,讓原本屬于教育良善的一面能夠發(fā)揮的更好,而不是只在乎自己的孩子是否拿了獎杯,有沒有打敗多少競爭者。不以“贏”為導向的美術課堂讓學生更自主,心生愿景地為自己種下一棵百年成長的樹人。
參考文獻:
[1]赫威.托雷.藝術也可以這樣玩,2017.
[2]陳志華.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2016.
[3]張曉琪.淺析中學美術課程的教學目的 [J].文學教育(下),2014(06):112.
36025003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