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杜超英
攝影采風,留下了許多美好記憶與精彩畫面。近期整理圖片,一組上世紀末拍攝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同心縣集市的影像,充滿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勾起我的回憶。
同心縣位于寧夏南部,回族聚居,黃土高坡,干旱少雨,自然條件差,當年是有名的貧困地區(qū),但其淳樸民風和特色的經(jīng)濟活動,吸引我多次去采風。
正逢農(nóng)歷初七,縣城集日,城東一條二三里長的大街,攤位一家擠著一家,擺滿吃、穿、用各類商品,以自產(chǎn)自銷的土特產(chǎn)品居多。集上人來車往,摩肩接踵。
我舉起相機拍攝,回族鄉(xiāng)親會報以憨厚的微笑,不拒拍照,有的健談者還和我拉家常。向東行進,一個天然的牛羊交易市場,在低洼又寬闊的河道展開。發(fā)源于六盤山的清水河道,連一滴水的影子都看不到,疾駛而過的摩托車、農(nóng)用車,帶起的塵土如濃煙滾滾,彌漫天際。
站在清水河橋上,四下望去,一派繁華景象。一群又一群的羊鋪滿了河道,像涌動的白潮。數(shù)不清的農(nóng)用運輸汽車、摩托車,還有那些發(fā)“羊”財?shù)娜藗儫狒[地攪和在一起,這場面讓人有種清水河的滾滾洪流在腳下翻騰的感覺,人的喧囂聲,牛羊的鳴叫聲,汽車馬達的轟鳴聲,如濤聲震耳。
賣羊的人享受著冬日陽光,守著羊群等待買主。經(jīng)紀人不時地前來探討價碼,也有不安分的離群羊被羊主人追來趕去。騷動的羊群不時傳來嚎叫聲,那是成交的羊被人們生拉硬扯地裝上運輸車,揚塵遠去。
牛羊交易采用古老而神秘的交易方式,買賣雙方或者經(jīng)紀人的兩只手用衣角遮擋起來,捏在一起,雙方的表情或狡黠,或期盼,抑或是不滿和失望。雙方會看市場的行情,或高或低,捏個合適的價錢。
羊販子
掐碼子
成交
細心的買家要把羊毛分開,一看羊絨長短,二看摻?jīng)]摻沙土,再把羊攔腰抱起,掂掂分量、摸摸膘情。行家看羊的牙口就知道羊的年齡,羊是兩年長出一對牙齒,兩年的小羊便開始產(chǎn)絨和繁育,到了第六年,膘情肥厚的時節(jié)就可以宰殺。
裝車
姐妹趕集市
街邊集市
當?shù)嘏笥呀榻B說,同心是周邊最大的集市,海原、固原、西吉乃至甘肅的羊都趕到這里來交易。
多年后,我再去同心河灘集市,發(fā)現(xiàn)牛羊集市搬遷了,清水河整治了,蓄上了水,恢復了河流的模樣,往日的沙塵滾滾已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