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菊城小學 徐 杰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的方向和目標也出現(xiàn)了變革,教育模式已經(jīng)從應試教育變成素質(zhì)教育,從以往的以成績?yōu)榈谝荒繕俗兂闪艘蕴嵘龑W生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為第一要務,強化學生自身,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整體特征和實際能力針對性地制定教學任務,以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助力學生發(fā)展和提高。
有效性教學是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zhì)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定義有效性,理解清楚什么是有效性教學,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利用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來完善教學計劃。因此,教師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清有效性教學的評價標準。第一,從學生群體來看,有效性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體育中的各項理論知識,掌握體育活動中的各項技能,并能夠在體育活動中鍛煉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提高自身能力。并且,通過有效性教學,可以讓學生明確體育學習的目標,了解科學性體育活動的意義,更積極地參與體育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身體素質(zhì)的強化和健康發(fā)展。第二,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能夠充分影響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導學生各項體育活動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更是讓學生通過體育知識的學習,明白體育文化的思想,建立體育鍛煉的意識,了解體育領域中存在的社會價值,找到自身的發(fā)展方向,思考更加適合自己未來發(fā)展的道路。第三,從教學的角度來分析。不僅是小學階段,包括中學和大學,體育的學科成績已經(jīng)被作為各個學??己私虒W質(zhì)量和學生成績的標準之一。因此,能夠進行有效性的課堂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能力,也能幫助學生提高體育成績,實現(xiàn)高質(zhì)量教學,達到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
1.教學理念不夠先進。如今,教育正處于應試教育轉變成素質(zhì)教育的前期階段,許多教師還沒有將思想觀念完全轉化過來,沒有明確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導致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還處于對學生的理論成績過度重視階段。并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沒有做到以學生的綜合發(fā)展為目標,只關注學生的學科成績,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2.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不科學。目前,體育考核的標準過于單一,只關注學生的體育成績是否達標,而不關注學生實際情況,評價也過于統(tǒng)一,許多學生的體育基礎能力較差,盡管沒有達到學校要求的標準,但已經(jīng)做出了很多努力,獲得了很大進步。而教師的一致性要求,會使這部分學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導致體育成績較差,使學生對提高自身體育能力的興趣和意志受到打擊,降低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這種不能對學生做到全面、客觀性評價的模式,不利于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和體育素質(zhì)的發(fā)展。
3.體育教學得不到重視。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對于體育課不重視,教學過程中沒有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詳細的了解,而是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要求,讓學生進行單一性的活動,只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實行教學,導致學生的興趣愛好得不到發(fā)展。并且,許多教師采取放養(yǎng)式教學,讓學生在體育課上自由活動,而不是教授學生專業(yè)的體育技巧,提升體育能力。盡管學生在自由活動中獲得了娛樂,但沒有獲得專業(yè)技巧的提升,長此以往,學生會對體育學習失去興趣,并產(chǎn)生錯誤的認知。
1.改進教學方案。教材是教學的基礎依據(jù),是教師制定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但不是全部,教師在按照教材進行課堂教學的前提下,要從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兩個方面入手,對教材中的內(nèi)容進行拓展和延伸,讓課堂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發(fā)展。所以,教師應依靠教材,改進教學方案,利用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去制定更加符合學生基本能力、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方案。每個學生的體育基礎能力、理解能力和興趣點不同,教師在制定方案時,應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導地位,給學生提供最合適的課程內(nèi)容。教學時,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起步能力,然后明確教學任務,通過基礎到目標的階段大小,找到更加合適的節(jié)奏進行教學,并設立多個階段性目標,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擁有學習動力,從而最終達成目標,獲得體育能力的鍛煉和體育成績的提升。
2.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過程中的催化劑,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對體育產(chǎn)生興趣,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讓他們主動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體育技能的鍛煉,獲得體育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改變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對體育產(chǎn)生興趣,喜歡上體育,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強化學生體育能力。游戲作為當代社會最熱門的休閑方式,如果通過合理的改造與研究,便可以和體育教學相結合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方法雖好,但仍要做到讓學生在課程中學到知識,所以教師要找到游戲與體育之間的平衡點。競賽同樣可以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好勝心強等特點,在教學中引入競賽的規(guī)則。例如,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中多組織一些籃球、足球等種類的團體比賽,讓學生進行分組對抗,激發(fā)學生的求勝欲,讓學生能夠為了獲得勝利而去積極學習各項體育技能和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平衡講解與示范。小學是教育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yǎng),因此,對許多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性技巧的理解能力偏低。對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更多的講解和示范,來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教學過程中要對體育課程中的運動項目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了解運動項目的規(guī)則和技巧,而由于接受能力有限,學生對于許多專業(yè)化的詞語不能明確含義,這就會阻礙學生的學習進度。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更直白、便于理解的方式去講解,講解時,做示范動作來輔助教學,讓學生對體育技巧和實際方式進行更詳細、更深入的理解,明確做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運動概念。在具體示范過程中,教師要保證,所有示范都有其明確的目的,示范的動作需要做到專業(yè)、正確,做示范的時候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如環(huán)境、方位、動作速度??偠灾痉兜淖饔迷谟谧寣W生可以更好地觀察與學習動作。
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運用合適的方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教師更應該注重課本教材,對課本進行研究,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輔助學生學習的作用,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自覺地去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身體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