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楊德廣八十自述自選》楊德廣著上海大學出版社2020年8月
“我的學生聽我說,這樣鍛煉,那樣鍛煉,聽得津津有味,有人還非常激動??陕犕暌院?,真正實踐去鍛煉身體的人不多。有的人鍛煉了,堅持了兩個禮拜,又不鍛煉了。我可不是這樣,我堅持鍛煉。現(xiàn)在我老態(tài)龍鐘,那時候我六塊腹肌??!”11月8日,當80歲的楊德廣教授站在上海師大會議中心的講臺上時,捧著講稿只說了一兩分鐘,就忙不迭走下講臺,放棄麥克風,一邊使用身體語言,一邊聊起了鍛煉身體對一名學者的學術研究該有多大貢獻。看上去,一點兒沒有老態(tài)龍鐘的樣子。
這是一場楊德廣從教55周年暨高等教育行動研究高峰論壇活動。
1940年,楊德廣出生在江蘇江寧縣上坊村。“我的母校小學是上坊小學,中學是南京九中,大學是華東師范大學。我的前半生做了3個夢:一個是讀書夢,好好讀書走出鄉(xiāng)村,到大城市上大學;第二是圖強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很窮,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一窮二白,發(fā)憤圖強;第三個夢,1965年,我從華東師范大學畢業(yè)后留校工作,當時我就想成為教育家?!睏畹聫V如是說。自1993年擔任上海大學校長,到1994年任重新組建的上海大學常務副校長,到1996年任上海師范大學校長,在卸任上海師大校長后,在繼續(xù)任上海師大教育學院教授的同時,楊德廣于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出任上海震旦職業(yè)學院院長。可以說,在幾所學校的校長任上,楊德廣實現(xiàn)了自己的教育家之夢。
今年,《楊德廣八十自述自選》《楊德廣八十評述評論》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展卷這兩本書,可以看到這位八十歲仍在教學科研、慈善公益第一線,未顯半絲倦意的老先生,仍有著一股在少年人身上才多見的熱情。他仍是那么敢想、敢說、敢做。這些自選的文章,是他當年教育教學實踐、學校管理實踐的文獻積存,今日他能夠選定出版,也在回首我國從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zhuǎn)軌轉(zhuǎn)型過程中,高等教育是如何一路變遷的。
楊德廣曾被人譽為“闖將”。
就抓教育教學來說。1996年暑期,楊德廣剛到上海師大工作一個多月,就已把全校走“透”。在深入實地調(diào)研中,他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平時松松垮垮,不知道怎樣安排自己的學習和活動。針對這一狀況,他提出在全校實行“充實教育”,即充實學生的教學內(nèi)容,充實學生的課余活動,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讓學生忙起來、動起來。
就抓辦學來說。20世紀90年代的大學辦學,許多條件與如今幾乎有著云泥之別。楊德廣根據(jù)在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學校存在辦學經(jīng)費嚴重不足的狀況,提出了“大學校長既要找市長也要找市場”這一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的觀點。他認為,學校不能僅僅依靠政府,也要靠自身努力,發(fā)展教育產(chǎn)業(yè),開拓教育市場。在他看來,這樣做既挖掘了學校潛力,又為學校的發(fā)展、改善教師待遇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卷《楊德廣八十自述自選》《楊德廣八十評述評論》,分別從楊德廣先生自己的視角,從專家學者、同仁、學生和新聞媒體等視角,多方位展現(xiàn)了楊德廣先生從農(nóng)民兒子、貧困學生到大學教授、大學校長,直至成為中國教育名家,這一段曲折的勵志人生,大有可觀之處,大有可悟之點。
目前全世界為人所知的鳥類大約有10000種,每一種都有其專屬的學名。這些學名通過許多不同的方式描述和定義了屬和種。
《常見鳥類的拉丁名》收錄了超過3000個拉丁詞匯,并按照字母順序依次排列,每一個單詞都有清晰的定義,并提供了發(fā)音指導。除此之外,本書還深入講解了鳥類行為,講述了12位偉大的鳥類學家的故事(這些鳥類學家的研究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鳥類)?!傍B類檔案”專題也穿插全書,這一部分深入介紹了鳥類的20個屬,揭示了署名背后隱藏的歷史和特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