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賽文
摘 要:近年來,關于校園欺凌事件的新聞報道層出不窮,校園欺凌不僅給被欺凌學生及其家長帶來嚴重的傷害,對欺凌者本身也會造成社會化障礙,形成不良人格等各種負面影響。因此我國政府開始重視并著手解決校園欺凌事件,2016年5月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2017年為進一步的解決校園欺凌問題,我國政府部門又頒發(fā)《加強中小學生人身安全風險防控建設的意見》。
關鍵詞:心理學;校園欺凌;原因分析;解決策略
一、校園欺凌的概念
校園欺凌是指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wǎng)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shù)人數(shù)暴力,和多人 實施暴力。實施環(huán)境地區(qū)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甚至是明目張膽的在校園公共區(qū)域進行欺凌。
二、校園欺凌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個人因素
校園欺凌并不是偶然發(fā)生的,孩子有欺凌行為,這些都和他的成長經(jīng)歷、家庭氛圍等是分不開的。往往受這幾方面的心理特征影響:首先,孩子因為從小生活在缺乏關愛的環(huán)境中,缺乏與朋輩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和反感;其次,家庭教育不當,不注重教育方式使得孩子性格偏執(zhí);從小被家庭溺愛的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中心,霸道和沖動,傾向使用暴力欺壓他人;再次,欺負別人是因為過去有受欺負的成長經(jīng)歷使他們對周圍環(huán)境充滿敵意。這種感受和沖動促使他們從傷害他人的過程中獲得畸形滿足感;最后,被欺凌的孩子往往性格較為軟弱或者,即使在最開始受到同學欺負的時候他會試著回應反抗,但卻無濟于事,接著就會非常恐懼,最后反抗不了,則變得麻木退縮,因為引發(fā)一系列自卑及自我懷疑。使得欺凌行為得不到很好的遏制,甚至愈演愈烈。
(二)社會因素
生活環(huán)境容易接觸到暴力,比如部分媒體報道的內容和方式起到不好是示范作用,使得一些小學生習得語言和行為暴力。加之長期起來校園欺凌事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從而忽略管理,這也是校園欺凌得不到有效管理的原因之一。
三、減少校園欺凌的對策
(一)提升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1.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庭是孩子的溫馨港灣,濃厚的親情和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基礎。每個家庭都要經(jīng)常對孩子的生活態(tài)度和狀態(tài)給予足夠的關注,在平時應多溝通和教育,使其掌握判斷善惡和關懷他人的能力。對此,希望父母及監(jiān)護人能夠真正理解并接納孩子,多給孩子關愛與包容。若不幸自己的孩子是被欺凌的對象時,應該和孩子站在一起,給予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持。這里說的并不是要家長去跟對方對峙,而是去了解欺凌現(xiàn)象背后的具體原因,和孩子一起面對這個問題。
2.減少小學生的攻擊性心理傾向。要想從根本上減少校園欺凌行為,首先的解決措施是盡可能的減少小學生的攻擊性心理傾向。馬凱特大學心理學教授費蘭左指出,挫折和負面情緒會引發(fā)學生產生攻擊驅動,同時,小學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上接觸的一些暴力圖片,視頻等信息也容易引起學生的攻擊行為,進而導致校園欺凌行為的發(fā)生。因此,首先社會,家庭以及學校都應當避免學生接觸到暴力行為,讓學生能夠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成長環(huán)境中存在的暴力行為,對小學生的心理產生的負面影響
3.提高學生的寬恕水平
積極心理學認為,寬恕的程度會影響人生的主觀幸福感。個體的生活滿意度與寬恕水平存在顯著性正相關,寬恕水平越高,生活滿意度則越高,當欺凌行為即將發(fā)生時或已經(jīng)發(fā)生后,教師應當及時的引導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建立一種共情關系,幫助學生從新的角度重新建構認知,多考慮和理解對方,加深對對方的同情,進而逐漸寬恕對方的所作所為。學校應當定期的組織開展講座,提升學生們合作意識,使小學生們能夠接納,容納他人,能夠以謙虛的態(tài)度對待其他同學,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寬恕水平和人際交往能力。
(二)加強小學生個體心理的干預
1.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
那些弱勢兒童,他們的心靈較為脆弱,只有讓他們自身建立了自信心,才能避免受到校園欺凌行為,教師可以通過適當?shù)谋頁P與肯定學生身上所具有的閃光點,當學生的成績出線進步時,要及時給予一定的獎勵,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對于那些性格內向并且相對較為孤僻的學生,要積極的。鼓勵他們參與教育教學活動中以使得他們盡可能的放下心里障礙,逐漸學會其他同學進行合作交往,當校園欺凌行為已經(jīng)發(fā)生時,教師應該與被欺凌的學生共同面對,同時還要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也了解校園欺凌行為產生的具體原因,進而采取必要的措施遏制他的再次發(fā)生。
2.注重學生的心理輔導
首先,學校應當為小學生建立專門的心理輔導課程,配置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定期為學生講解心理健康知識。對于那些性格孤僻的學生,要積極進行疏導,以致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對于那些校園欺凌事件中受到傷害的學生,要及時的提供心理救援,幫助他們快速的從陰霾中走出來。
其次,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各小學對于在校園欺凌事件中實施暴力的學生,不能只是一味的采取懲罰措施,而是在了解校園欺凌事件后,及時與欺凌者進行溝通交流,讓他們能夠從心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引導學生自覺地進行反省,改正錯誤的行為,
再次,重點關注問題學生。各小學班主任,教師要對問題學生及社交困難戶進行重點關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提前介入進行心理矯正。各小學心理輔導老師可以通過個別輔導或是集體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提高與學生的交往能力。各班主任可以通過班級活動,班級小組活動,建立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為學問題,學生的校園生活和人際交往活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總之,只有在了解校園欺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并調動各方面的力量,用合理的對策積極性應對,才有可能真正有效減少并逐漸消退校園欺凌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