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中醫(yī)醫(yī)院(457000)李琛麗
糖尿病為臨床常見內分泌代謝疾病,患者血糖水平長期異常,易引發(fā)微血管病變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1]。臨床可采用藥物治療糖尿病,但單獨治療效果欠佳,配合中西醫(yī)結合護理,通過運動、飲食管理等方式可共同調節(jié)患者血糖水平,可提高糖尿病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糖尿病患者112例,旨在探討中西醫(yī)結合護理的臨床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糖尿病患者112例(2018年2月~2019年2月),依照入院時間分為研究組(n=56)、參照組(n=56)。參照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41~69歲,平均年齡(55.12±6.23)歲。研究組男32例,女24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54.98±6.25)歲。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經臨床診斷為糖尿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溝通交流障礙者;認知功能不全。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用藥指導、血糖監(jiān)測、飲食管理等。研究組于參照組基礎上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依照中醫(yī)情志相勝原理,疏導患者緊張情緒,鼓勵其積極治療。②用藥護理:指導患者遵醫(yī)用藥,告知患者發(fā)生頭暈、饑餓、心悸等低血糖癥狀時,可服用糖水緩解。③日常生活護理:為患者制定合理飲食計劃,并結合中醫(yī)食療理論,指導患者散步、打太極等運動。④穴位按摩:結合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對患者胰腧區(qū)穴位進行重點推拿。力度保持適中,以患者感到脹痛為宜。⑤中醫(yī)泡腳:指導患者保持足部清潔,每晚睡前采用中醫(yī)活血通絡藥物泡腳,水溫控制在37℃左右,時間15min/次。兩組均干預8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8周后空腹血糖(FBG)水平;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評估,分值范圍19~95分。<35分為非常不滿意,35~69分為不滿意,70~76分為一般滿意,77~85分為滿意,>86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一般滿意+滿意+非常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糖水平 干預前研究組F B G(9.56±1.23)mmol/L,參照組FBG(9.47±1.19)mmol/L,兩組FBG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t=0.394,P=0.695);干預8周后研究組FBG(4.35±1.08)mmol/L,參照組FBG(7.58±1.22)mmol/L,兩組FBG水平比較有顯著差異(t=14.835,P<0.001)。
2.2 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非常滿意20例、滿意18例、一般滿意15例、不滿意2例、非常不滿意1例。參照組非常滿意15例、滿意16例、一般滿意15例、不滿意6例、非常不滿意4例。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研究組94.64%(53/56)高于參照組82.15%(46/56)(P<0.05)。
糖尿病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臨床尚不能完全治愈,合理藥物治療同時,進行正確飲食管理,有效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圍內,可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2][3]。中醫(yī)理論認為,糖尿病屬于中醫(yī)學“消渴病”范疇,其病因與飲食不潔、情志失調相關。可將中醫(yī)護理同西醫(yī)護理相結合應用于糖尿病患者,二者互為補充,以提高護理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8周后研究組FBG水平低于參照組(P<0.05),提示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應用于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通過心理護理,指導患者處理低血糖,可減輕患者緊張、恐懼情緒;通過日常生活護理干預,結合中醫(yī)辨證理論,對不同癥候患者采取不同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通過穴位按摩、中藥泡腳,結合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同時減少糖尿病足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由本研究結果可知,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可見,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應用于糖尿病患者,可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護理應用于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