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
摘要: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基層團組織肩負著教育管理服務青年團員的使命,應該積極發(fā)揮自身力量,與時俱進地探索新的工作路徑。因此,本文從“三全育人”的理念出發(fā),具體研究了在班團一體化模式下高校基層團組織在團課教育、團干部教育和成才教育中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路徑。
關鍵詞:班團一體化;基層團組織;新路徑
一、班團一體化模式下高?;鶎訄F支部的工作困境
2017年6月共青團中央頒布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全國各高校以此為綱相繼開展班團一體化改革工作。兩年多以來,這項工作在推進從嚴治團、提升高校共青團工作規(guī)范化科學化水平方面收效明顯,但也存在著如下三個問題。
(1)團課的價值引領工作成效有待改進。在思想政治第一課堂之外,團課教育也是開展思政育人和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近年來仍有一些大學生存在不良行為與言論,并憑借網絡迅速傳播產生惡劣影響??梢妶F課教育工作要注重內化與常態(tài)化建設,幫助學生樹立陣地意識與責任意識。
(2)青年團干部的思想作風有待改善?;鶎訄F支部委員是身處學生一線工作的排頭兵,他們在組織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充當著重要的角色。青年團干部的思想作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團組織的發(fā)展建設。目前,在高校基層團干部當中還存在著職責混亂、官僚作風和功利思想等問題。這不僅損害了團組織的形象更誤了導青年團員的價值觀。
(3)團組織助學成才的本領有待加強。價值引領工作從來都不是空談理想,育人工作要深植于學生的本質。但目前很多高校基層團組織尚未重視到這一點,沒有與教學改革相輔相成,造成了學生的學業(yè)心理危機與學術失信等問題。
二、高?;鶎訄F組織育人工作新路徑
在“班團一體化”改革后,普通高等學校的行政班與團支部高度融合,團支部與團委緊密聯(lián)系?;鶎訄F組織整合了原班委的工作職責,這不僅有助于團組織對青年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工作,更體現(xiàn)出團組織優(yōu)化自身建設、規(guī)范自身職責的進步方面。在高校共青團改革中,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團組織的價值引領成效,我們應當著重探索與思考以下三個方面:強化政治素養(yǎng)提升團課成效、轉變干部思想改進作風建設、豐富育人手段引導學生成才。
(1)強化政治素養(yǎng)、提升團課成效。第一,基層團組織應堅持黨建帶團建的政治立場,引導學生自覺擁護黨中央的各項部署決策并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三會兩制一課”制度較好地解決了以往重視活動教育輕視理論教育的弊端。團課是團組織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的重要平臺。因此,團課應積極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社團與學術群體相結合,邀請客座名師就現(xiàn)實問題、熱點問題和經典問題,向學生展現(xiàn)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理論魅力,這樣不僅提升了教育成效,更豐富了教育內容。第三,團課是高校思想政治課堂的有效延伸平臺,團組織應該豐富團課的授課形式,持續(xù)開展教育工作,例如儀式教育、模范教育及主題團日等活動,促使思政教育的“大小課堂”有機融合,提升鑄魂育人成效。
(2)轉變干部思想、改進作風建設?,F(xiàn)如今高校基層支部委員都身兼“雙崗雙責”,他們一方面要承擔團組織的政治職責,另一方面也要處理好行政單位的管理工作。所以,團干部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只有這樣才能在關鍵問題和重大問題上,引導教育好廣大團員的思想行為價值取向。此外還要提升青年團干部的服務意識。在新的模式下,高?;鶎又Р课瘑T們在做好價值導向工作以外,也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了解學生群體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依法幫助團員們解決實際困難?;鶎訄F委也要拓展工作實務,密切關注團員心理、維護團員權益、關愛團員發(fā)展。最后,基層團干部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營造出陽光健康、充滿活力的組織新風尚。學校各級團委要在常態(tài)化的教育中,樹立典型、警示錯誤,遵循青年學生的教育規(guī)律,提高基層團干部的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努力打造一支情懷高尚、審美高雅、樂于奉獻的青年團干部隊伍。
(3)豐富育人手段、引導學生成才。2018年6月,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同志提出本科教育要回歸“刻苦讀書”的常識。因此,高?;鶎訄F組織必須重視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的歷史使命,促進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為學生“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提供各種契機。第一,建立學習型支部?;鶎訄F組織要營造尊重知識、重視分享的學業(yè)氛圍,引導團員在以德立身之外,還要以能立業(yè)。學院團委要定期開展讀書分享和榜樣表彰活動;基層支部要善于延伸課堂知識,帶領團員廣泛閱讀、求真實踐。第二,建立服務型支部?;鶎訄F組織要關心關愛學業(yè)困難學生,圍繞自律管理和學習技巧,提供合理有效的幫扶資源。這不僅有利于校園學風建設工作,而且還可以鍛煉團干部的責任心和工作能力。第三,建立競賽實踐型支部。各類大學生技能競賽、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和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平臺。學校團委要統(tǒng)籌兼顧,不斷優(yōu)化第二課堂制度;基層團組織要通過新媒體宣傳等方式,邀請名師走進實踐團隊,組織好備賽和表彰工作,形成濃厚的參與環(huán)境。這些途經都可以讓學生的學業(yè)興趣不減,有效提升理論和實踐能力。
總結:高?;鶎訄F組織要堅定政治立場,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旗幟引領青年團員的思想價值取向,為國家培養(yǎng)出政治堅定、能力突出、奮發(fā)有為的青年力量。在“班團一體化”模式下,基層支部要扎實推進“三制兩會一課”制度,提升團課和團會的教育意義。此外,高校基層團組織還要引導青年團員立足學生本質,在科技競賽和社會實踐中鍛煉自身才干,收獲成長真諦。
參考文獻
[1]盧彤菲.群團改革背景下高校共青團支部建設路徑和載體研究[J].思政教育,2019(3)
[2]南亞娟.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的路徑探索[J].理論導刊,2018(9)
[3]駱興山.高校班團一體化促進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的對策[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8(10).
2019年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 青年項目L19CKS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