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桐 付少巍
【摘要】音樂主要有社會、教育、認識、審美、娛樂幾大功能。現代社會,音樂的功能屬性除去娛樂大眾和賺取流量,更應該承載社會責任感和信仰。在不同時期,音樂有著不同的社會功能,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音樂扮演了自己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音樂的社會功能如何在教育中發(fā)揮優(yōu)勢也成為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音樂社會功能屬性中的教育功能展開分析。
【關鍵詞】音樂的社會功能;音樂的教育功能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0-0203-03
【本文著錄格式】李天桐,付少巍.音樂的教育功能[J].北方音樂,2020,10(20):203-205.
音樂是人類最初的精神活動的情感產物,是反映現實生活中人類情感的藝術。它可以反映出人類克服自然災害,與命運斗爭,培養(yǎng)了人民進步的堅強意志。生活中充滿著喜樂與痛苦,幸福與煩惱。音樂于人們的生活,是無處不在的。在整個人類歷史中,音樂與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 無論是為了減輕人類早期身體活動中的勞動負擔而作的頌歌,還是在這個時代隨處可見的各種聲樂和器樂,它們都是音樂的形式。音樂不僅僅使人們的生活得到充實,也給社會進步帶來了積極影響。音樂是我們生產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產物,是全人類共享的精神食糧,是一種看不見的精神力量。本文通過探究音樂的社會功能中的教育功能,對于音樂的教育功能在音樂教育中的發(fā)展展開討論。
一、音樂的社會功能
音樂主要有社會、教育、認識、審美、娛樂幾大功能?,F代社會,音樂的功能屬性除去娛樂大眾和賺取流量外,更應該承載社會責任感和信仰。在不同時期,音樂有著不同的社會功能,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音樂扮演了自己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在音樂的審美功能中,發(fā)揮了三個主要功能:第一個是凈化心靈。音樂藝術影響著人們的情感,可以喚起人們的聯想,想象力,興奮和共鳴,并使人們以微妙的方式接受某些事物。第二是調節(jié)情緒的作用,通過聆聽音樂,可以幫助人們消除負面性的情緒,轉移人們的注意力,平復或調動人們的情緒,喚起人們的內心情感。第三是提高審美能力。音樂是人們的精神食糧,是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類的生活不能缺少音樂。聽音樂可以改善人們的感知力和觀察力,甚至可以提高人們選擇和識別聲音的能力。
在音樂的認識功能中,主要發(fā)揮三種作用:一是超越現實的作用。音樂藝術是社會生活和人類理想的反映和體現。因此,音樂擁有一種寶貴的功能就是反映現實,甚至具有超越現實的特征。二是振奮精神的作用。音樂可以組織和協調人們的意志行為,也可以對人的思想感情進行傳達和交流,從人存在于這個社會上的政治態(tài)度和倫理道德等各個方面對人的精神產生影響。第三是信號的象征功能。例如國歌,它象征著一個國家的尊嚴和情感,這一點非常明顯。軍歌、校歌等亦是如此。
在音樂教育功能中,有三個主要功能:一是在生理上對大腦發(fā)出信號。音樂藝術在大腦的健康發(fā)展、生長和保護以及全面發(fā)展中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二是健康心理的作用。穩(wěn)定自我的良好情緒,保持心情輕松愉悅、平和安靜、振奮精神,對于擺脫內心壓力和恐慌,提升人體自身的免疫力至關重要,而音樂可以作為一劑精神“良藥”,幫助我們解決這些難題。音樂不僅能調節(jié)人的情緒,也能幫助治療某些心理疾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三是教化功能。在欣賞無標題音樂的過程中,人們逐漸且不知不覺地接受了道德和情感的教育,增強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激發(fā)了為之奮斗的決心。由于文字的幫助,音樂或歌曲的標題也更加確定,政治、道德和倫理的教育功能更加明顯。例如,《馬賽曲》《國際歌》之類的歌曲在抵抗外敵入侵的革命斗爭和戰(zhàn)爭中顯示出不可估量的教育和激勵作用。
在音樂的娛樂功能中,主要發(fā)揮三種作用:一是愉悅養(yǎng)性作用。高雅動聽的音樂會對人們的愉悅養(yǎng)性起到積極的影響;反之,低級庸俗的音樂會對人的愉悅養(yǎng)性起到消極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培養(yǎng)音樂方面的素養(yǎng),善于辨別音樂,選擇優(yōu)秀動聽的音樂來欣賞,二是怡情健身的功能。人們在休息時會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這是一種積極的休息。三是自娛自樂的作用。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情況下自己哼唱一支喜愛的歌曲,是一種輕松自娛的活動。
二、音樂在教育上的功能應用的體現和意義
音樂的教育功能一般是通過樂曲所表現的情感和情緒感染聽者而實現的。在不同人群中有著不同的體現,如果將人分為幼兒階段、少年階段、大學階段、成人階段,那么音樂對生活各個階段的影響是不同的。幼兒階段是音樂啟蒙教育階段。兒童早期階段是兒童對周圍美麗事物的認知階段、事物感知階段和形態(tài)意識主導。青少年對真理、善良和美麗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立場,他們的個性逐漸浮出水面。高中生逐漸學會以審美態(tài)度對待音樂作品,逐漸發(fā)展出對風格和表現力等審美特征的個人敏感性,并逐漸表達他們對歌曲和音樂的看法。在大學階段,從認知角度看,大學生思想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明顯增強。在理想的方面,他們關注當前,展望未來。他們感情豐富,逐漸對音樂有獨到的見解,或者有創(chuàng)造力。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趨于成熟,他們具有深刻的思考,堅強的意志,深厚的情感,更清晰的理想和生活目標,并且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也越來越成熟。音樂在教育上的功能應用的體現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幼兒的啟蒙教育上,音樂可以發(fā)揮寓教于樂和啟迪智慧的作用,如果任何思想道德教育都沒有情感基礎,那就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當音樂實現思想教育的作用時,它就不需要依賴于強制性的方法。音樂以獨特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諧而優(yōu)美的音色來表達思想,因此可以更加直接地打動學生的情感中心,啟迪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和道德觀念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音樂是啟迪智慧并促進智力教育發(fā)展的關鍵,正確的音樂教育對促進兒童智力的發(fā)展確實具有積極作用。在現代,越來越多的家庭正在大力投資音樂教育以促進其子女的成長,這已經成為了一種發(fā)展趨勢。在音樂啟蒙教育的培養(yǎng)下,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和想象力都可以在欣賞音樂或者唱歌的過程中得到迅速的發(fā)展。讓學生練習演奏樂器時,同時運用他們的手、腦、眼和耳等器官,可以鍛煉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對智力的開發(fā)有很大的益處。
對于不同的人群來說,音樂可以發(fā)揮陶冶情操的作用,在培養(yǎng)人們的高尚情感和審美品味方面,音樂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的教育體現了音樂意象、情感和愉悅感三個主要特征,使人們能夠充分享受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欣賞一些出色的作品,以便人們進一步理解音樂的內涵。音樂作品可以打動人們的內心,豐富不同人群的情感世界,并更全面地提高人的綜合素質。
對于普通大眾來說,音樂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優(yōu)美的音樂可以促進人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也可以治愈疾病。 研究指出,音樂刺激可以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音樂可以直接作用于人腦的情感中心,從而調節(jié)人的情感。音樂教育與學生體育鍛煉相結合,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而且鍛煉了他們的身體素質。 抽象音樂以形式表達,以促進頭腦的靈活性和身體的協調性。
對大眾的普及來說,各個國家的許多樂團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進行著大眾普及,使音樂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慕尼黑愛樂樂團找到了推廣教育的問題所在:歐美的古典音樂觀眾數量不斷減少,平均年齡過高,而年輕音樂家又缺乏上臺表演的機會。他們十分重視藝術教育,并且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旨在推廣古典音樂,讓所有人都能接觸到古典音樂。并把古典音樂的元素融入所有的活動中,包括音樂會、巡演、錄音、數字材料等。他們邀請了德國很多著名作家參與研討,并邀請一些音樂愛好者參與藝術教育的實踐。他們的音樂節(jié)成為了推廣古典音樂的重要途徑。音樂節(jié)的演出都是免門票的,從上午開始一直到晚上結束,所有人都可以去觀看。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每一個慕尼黑人至少都看過一場古典音樂會,并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劇場的規(guī)模,給音樂家更大的平臺,也借此吸引更多未來的觀眾。在委內瑞拉,國家青少年管弦樂團教育體系也是一個奇跡,自創(chuàng)立以來已經造福了100多萬名青少年,并且他們希望2021年實現讓200萬學生參與其中。他們的訓練方法是讓孩子們參與音樂的集體實踐,在管弦樂和合唱中與他人社交、協作。每周都要參與課堂排練,還有研討會和集體工坊,與彈奏同樣樂器的同伴進行切磋交流,互相激勵,提升演奏技術。之后參與大排練,與管弦樂團或合唱團協作,呈現一場完整的音樂會。這些訓練在三個領域對孩子們產生影響:社會圈、家庭圈、社區(qū)圈。在個人社交方面,音樂可以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展露他們的個性,增強學術和情感上的獲得感,讓他們擁有領導力、感化力,勇于承擔責任,慷慨給予他人,獲得集體榮譽感,還能培養(yǎng)很好的責任感、準時性、紀律性,這在他們今后的人生發(fā)展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家庭領域,家長無條件支持孩子,孩子也渴望成為父母的驕傲,這會促進親子情感關系的提升。在社區(qū),樂團是創(chuàng)意文化的空間,是一種新意義的交換空間,人們不再把音樂看作一種奢侈品,而是每個人可以享受到的。很多人認為音樂只適合鑒賞家和知識分子參與,他們在努力告訴大家,音樂是大多數人可以享受或參與其中的。他們在音樂教育中將創(chuàng)新和培養(yǎng)新觀眾結合在一起,在不斷更新體系的同時保持高品質,使音樂得到更好的普及。
在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中,音樂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道德、審美、意志和創(chuàng)造力等基本素質。當學生學習樂器的時候,是在追求一條職業(yè)道路,這使他們成為了更出色的人,并且有幾率減少暴力行為,避免接觸墮落活動。音樂專業(yè)院校通過各類音樂課程,例如聲樂、樂器、樂理、視唱練耳、合唱指揮、自彈自唱、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多聲部曲式分析等課程,培養(yǎng)音樂方面的專業(yè)人才。
音樂的教育功能還體現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以我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為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誕生于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戰(zhàn)爭年代,當時中華民族飽受屈辱,正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頭。這首歌的出現就好比一支戰(zhàn)斗的號角,鼓舞著中華兒女向著勝利奮勇前進,充滿了激情且富于感召力,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zhàn)斗精神,激發(fā)人民群眾抗日斗志、喚起民族覺醒、鼓舞人民英勇抗戰(zhàn)。不僅是我國,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國歌都發(fā)揮著很強的教育功能,例如法國的國歌《馬賽曲》,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發(fā)揮了鼓舞斗志、激勵人民的重要作用,是最受群眾喜愛、流行最廣的自由贊歌。
三、如何更好地在教育中應用音樂的教育功能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學生有了越來越多的學習機會,綜合性人才的培養(yǎng)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同時,大學生的實習環(huán)節(jié)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當前各個音樂學院以及綜合性大學的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生在實習與社會運用方面仍存在著許多問題,知識結構欠缺、專業(yè)技能運用不靈活,對于音樂在社會功能上的運用沒有更好的發(fā)展,許多同學仍然將知識停留在課本上,大學所學的知識沒有很好地回饋給社會,相比許多國外學生在大學期間有許多實習機會,可以與社會形成更好的連接,并且具有更好的工作能力,將所學知識與專業(yè)技能更好地運用到社會工作中。如何將音樂的社會功能最大化地體現出來,更好地運用到社會實踐中,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音樂教育對人們的素質培養(yǎng)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培養(yǎng)人的問題上,音樂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所以,為了讓音樂課發(fā)揮更好的作用,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根據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音樂課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學生愛上音樂課。將音樂課的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用課上有限的時間創(chuàng)造最大化的價值,對學生之后的發(fā)展成長會產生更深遠持久的積極影響。
音樂教育會給素質教育帶來很大的益處,在中國素質教育體制下,音樂教育涉及師資力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整個社會對待音樂教學的態(tài)度等多個方面。音樂是一門藝術,要究其特征進行教學,更多的讓學生通過音樂的學習,塑造強大的精神動力,使其在無形中推動陶冶人的靈魂,帶動精神及其他方面的發(fā)展。
四、總結
綜上所述,音樂的教育功能在人們生產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尋找更加便捷可行的方法使音樂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充分發(fā)揮音樂的教育功能的積極作用,同時,通過對大學生實習實踐進行管理和社會運用,讓音樂專業(yè)的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自己專業(yè)的重要性,獲得更多有效的實習,實踐機會,更加深入地了解音樂的社會功能對于整個社會的重要意義,并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經驗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將音樂的社會功能最大化地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鄒燕麗,吳俊杰.基于初中音樂課堂的愛國主義教育研究[J].考試周刊,2016(20):180.
[2]李穎.淺談音樂啟蒙教育對兒童的影響.教育教學論壇[G].2017(39):233-234.
[3]仇雨薇.銀川市廣場群眾音樂文化的社會功能研究初探[J].戲劇之家,2019(28):241.
[4]孫濱.論環(huán)境音樂在當代社會的應用與功能[J].歌海,2020(3):66-68.
[5]陳娟.淺談群眾文化中音樂和舞蹈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G].祖國,2017(15):85.
[6]陳亞敏.音樂對抑郁癥者社會功能恢復的作用探討[J].戲劇之家,2015(1):52.
[7]史玥.試論音樂的青少年社會教育功能[N]. 光明日報,2015-01-07(7).
[8]顧興立.音樂教育功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教育現代化,2018,5(15):301-304.
[9]王萬珍 強春風.對音樂功能的再認識[J].中國成人教育,2007(13):128-129.
作者簡介:李天桐(1996—),女,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