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琦
(山東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8)
研究馬克思、恩格斯對“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批判,對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借鑒價值。通常認為,《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簡稱《形態(tài)》)是研究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真正的社會主義”“最為直接的文本”。事實上,《形態(tài)》完成后,“真正的社會主義”并未消匿,馬克思、恩格斯也沒有停止對它的揭露與批判。盡管也有研究者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簡稱《宣言》)中完成了對“真正的社會主義”的總結性清算,(1)參見徐覺哉 :《社會主義流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9頁;許永璋 :《馬克思、恩格斯反對“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斗爭——學習〈共產黨宣言〉筆記之一》,《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5年第3期;李曉光 :《馬克思恩格斯對“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分析批判及其當代啟示》,《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7年第6期。但關于這場清算的歷史細節(jié)并未予以系統(tǒng)闡述。本文以《宣言》為中心,考察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原因和向度,進而揭示這一批判的時代價值。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真正的社會主義”代表“一種反動的利益”、崇尚“無謂思辨”、宣稱“超乎任何階級斗爭之上”,(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60頁。表現(xiàn)出極大的反動性、虛假性和迷惑性,對當時的德國無產階級乃至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產生了惡劣影響,這也成為馬克思、恩格斯對其批判的主要原因。
“真正的社會主義”代表小資產階級利益,并不體現(xiàn)未來運動的方向,這也預示了其反動訴求和復雜矛盾的社會心理。只有符合無產階級根本利益、堅決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階級或政黨才具有進步意義。而當時的德國,仍然是歐洲具有典型意義的落后封建專制國家。“真正的社會主義”即植根于此,它在思想上與科學社會主義相沖突,在實踐中成為工人和民主運動的桎梏。
“真正的社會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之間剝削與被剝削、壓榨與被壓榨的關系,“不是什么經(jīng)濟上的原因,而是人的固有本質的異化(腐化、喪失)”(3)徐覺哉 :《社會主義流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3頁。所造成的。他們主張“無產階級‘永遠不要參加革命’,因為這些革命,都是不懷好意的資產階級為推翻現(xiàn)存政權而煽動起來的?!?4)徐覺哉 :《社會主義流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頁。他們甚至奢談,“總有一天我們會作出一個正式的聲明,所有的人也就會揉開他們的眼睛,從欺騙他們的噩夢中醒來,好像這個世界的全部財富都經(jīng)歷了一次奇異的變化。他們抱住腦袋,發(fā)現(xiàn)自己的發(fā)辮——私有財產——沒有了,但是代替這個的,將是一副毫不冥頑、毫不自私自利的十足的社會頭腦。世界是屬于我們的。從倫敦到中國,從北極到好望角吹起的喇叭聲表明的正是普遍的團結一致!這樣就大功告成了。”(5)[法]奧古斯特·科爾紐 :《馬克思恩格斯傳》第1卷,劉丕坤等譯,三聯(lián)書店1963年版,第629頁。
“真正的社會主義”者既擔心資本主義發(fā)展壯大,又懼怕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蓬勃興起,雖然也抨擊資產階級自由主義,但卻是從維護德國落后的小生產者利益出發(fā)的。他們一方面害怕暴風驟雨式的社會革命,一方面攻擊工人共產主義,對封建專制政府采取和平、妥協(xié)甚至附和恭維的態(tài)度,因而為德國封建專制主義政府及寄生利益集團所稱贊,成為“用來鎮(zhèn)壓德國工人起義的毒辣的皮鞭和槍彈的甜蜜的補充”。(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頁。對此,馬克思、恩格斯鞭辟入里地指出,“真正的社會主義”“直接代表了一種反動的利益,即德國小市民的利益?!?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頁。
“真正的社會主義”者認為,英國、法國共產主義思想與現(xiàn)實的社會運動并無多大關系,同德國哲學也無二致,僅僅是純理論的著作。他們禁錮于封閉的精神領域,否認共產主義是階級對立的產物。在他們看來,空想社會主義只從純粹外在的物質享受欲中引出“平等要求”,社會主義不過是重塑人的自然屬性。他們反對把共產主義看作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主張用“愛”去恢復受到扭曲的“人的本質”。
在“真正的社會主義”者看來,“真正”是“真理”或“科學”的轉述。這種“真理”或“科學”,是以“科學”的德國哲學為依據(jù)、經(jīng)由邏輯思辨而得出的必然結論。也就是說,“真正的社會主義”強調人與客觀世界相分離的絕對精神,這正是黑格爾哲學的典型特征。此外,“真正的社會主義”與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哲學一樣,將抽象的人、抽象的“愛”作為出發(fā)點和處理一切的最高原則,而非關照具體的、現(xiàn)實的人。他們不是從德國的社會現(xiàn)實和工人階級運動出發(fā),而是從哲學倫理學的角度,把費爾巴哈哲學“類的本質”“真正的人”等范疇同英國、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個別原理拼湊起來,割裂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同現(xiàn)實的關系,陷入了唯心主義的窠臼。
“真正的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在德國‘精神天國’的變形”。(8)聶錦芳 :《批判與建構:<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文本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92頁。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指出:“他們企圖用德國的特別是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意識形態(tài),來闡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文獻的思想,而這些思想對他們來說卻是完全無法解釋的。”(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9頁。具體表現(xiàn)為,在認識領域,他們不了解共產主義文獻的現(xiàn)實基礎和革命意義,以及這些文獻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而在實踐領域,卻拋開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生活場景,以德國的哲學意識來衡量、評判和對接共產主義文獻。他們既忽視德國的經(jīng)濟社會狀況和革命實踐需要,又高談闊論、夸夸其談;既以所謂的“德國科學”簡單而拙劣的復制英國、法國的社會主義思想,又根據(jù)自己需要任意分割,這是促使馬克思、恩格斯對其批判的重要原因。
1844年之后,“真正的社會主義”更加活躍起來。不僅如此,他們還在美國創(chuàng)辦了德文版的報刊(Der Volks-Tribun)。其代表人物海爾曼·克利蓋撰寫文章宣傳“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和社會主張,他以抽象的“愛”來詮釋和宣傳共產主義,把“共產主義變成關于愛的囈語”。(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頁。
“真正的社會主義”利用德國貧富差距引發(fā)的社會不安及紡織工人起義造成的社會動蕩,竭力主張在人道主義范圍內用烏托邦的方式處理社會危機。由于出版物的泛濫,加之以“愛”、人性等文學的詞句進行渲染,以致這股思潮竟被弄成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在政府、貴族和大中產階級的瞠目結舌之下迅速傳播開來?!罢嬲纳鐣髁x”者詞調溫順,淡化階級對立,尤其是掩蓋了階級沖突的經(jīng)濟根源,受到德國“有教養(yǎng)的”階級的歡迎。
在“真正的社會主義”者那里,他們將自己的主張作為一種先驗的理想模式和人類理性的最終歸宿。他們美化過時的小資產階級生產關系,散布維護宗法的小土地所有制的思想,鼓吹要“用愛把一切人團結起來”,(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7頁。主張以具有詭秘主義色彩的“愛的宗教”實現(xiàn)人們向往的幸福生活。他們常打著和平的口號,把德國的庸人哲學同被遮蔽的甚至被冠以不實之詞的共產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即使在某些被當?shù)卣畤栏駥彶榈膱罂卸寄芴枚手貢乘?。可見其迷惑性之大?/p>
當時德國工人隊伍中手工業(yè)者占大多數(shù),因此,反映小資產階級反動利益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思潮在工人階級中廣泛傳播,一些工人組織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響。特別是由于格律恩等人的大肆活動,在巴黎的“正義者同盟”更是深受其害。此外,“真正的社會主義”者煽動狹隘的民族沙文主義,認為其他的民族都是平庸的、膚淺的,而德意志民族才是模范的、深刻的。他們還給德國小市民的丑行裝扮上高尚的因素,以虛假的世界主義蠱惑人心。由于這些言行具有極強的迷惑性,在很大程度上蒙蔽了德國乃至歐洲的無產階級和革命群眾,因而遭到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強烈批判。
馬克思、恩格斯同各類非科學社會主義思潮的論戰(zhàn),既是同舊哲學作斗爭、服務革命實踐的需要,同時也清晰反映了他們擺脫唯心主義束縛、創(chuàng)立和完善科學社會主義的歷程。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以科學社會主義的完整形態(tài)揭露了“真正的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階級屬性和反動本質,批判了其唯心主義的哲學前提和蒙騙性表現(xiàn),完成了對它的總結性清算。
作為一種話語現(xiàn)象,“社會主義”(Socialism)和“共產主義”(Communism)都是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在英、法等西歐國家流傳的新思潮。值得注意的是,19世紀四十年代,馬克思、恩格斯在初創(chuàng)科學社會主義時并未言說自己的理論是“社會主義”。對此,恩格斯曾指出,“當我們寫這個《宣言》時,我們不能把它叫做社會主義宣言?!?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頁。這是因為,在當時的德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影響幾乎無處不在。一些人無視階級矛盾,他們不是從經(jīng)濟和階級出發(fā)尋求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實施路徑,而是置身工人運動之外主張改良,企圖用溫和的手段在不危及資本統(tǒng)治和利潤的前提下醫(yī)治社會弊病。不難發(fā)現(xiàn),維護小資產階級利益的“真正的社會主義”便是當時反動社會主義思潮的一種。
18世紀末,德國政治上四分五裂。經(jīng)濟領域,“農業(yè)是主要經(jīng)濟部門,全國3/4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業(yè)勞動力占全國勞動力總人數(shù)的3/5強?!?13)鄭寅達 :《德國史》,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14頁。到19世紀中葉,德國的工業(yè)化還處于早期階段,農業(yè)人口和傳統(tǒng)生產方式仍然占據(jù)較大比重。經(jīng)濟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導致德國社會發(fā)展明顯滯緩。對此,馬克思曾揭露:“在法國和英國行將完結的事物,在德國現(xiàn)在才剛剛開始?!?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頁。很顯然,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德國社會主要矛盾在經(jīng)濟、政治領域的表現(xiàn)具有不同于英國、法國的特殊性。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德國,16世紀遺留下來的、從那時起經(jīng)常以不同形式重新出現(xiàn)的小資產階級,是現(xiàn)存制度的真實的社會基礎?!?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頁。
對于“真正的社會主義”這種反動立場,馬克思、恩格斯是予以徹底批判的。恩格斯曾指出:“‘真正的社會主義’竟把前所未有的最革命的原理變成了保護德國status quo(現(xiàn)存秩序,現(xiàn)狀)這個泥坑的一道圍墻?!嬲纳鐣髁x’從頭到腳都是反動的?!?1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8頁。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以更寬廣的視野考察了人類歷史,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為絕大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頁??茖W預斷人類社會由次級形態(tài)向高級形態(tài)躍升的一般趨勢。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歷史規(guī)律會毫無條件地將人類自然引入社會主義。只有通過持續(xù)的革命運動,不斷消滅現(xiàn)存狀況,才能建立一種無產階級獲得自由、人的本質得以全面實現(xiàn)的新社會。
近代的德國,“在歷史與精神發(fā)展上的錯位,它的‘時代錯亂’——物質上的落后與精神上的早熟”,(18)候惠勤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論》,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92頁。直接導致“德國人是在思想中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19)候惠勤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論》,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80頁。即是說,一方面,德國的經(jīng)濟政治發(fā)展遠滯后于英國、法國。這就決定了德國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在民主革命中表現(xiàn)出極大的軟弱性、妥協(xié)性和依附性;另一方面,德國人又以先進的民族自居,在精神文化尤其是哲學領域盲目樂觀。他們蔑視英國、法國的共產主義思想為粗俗、鄙陋的經(jīng)驗主義,堅信德國的思辨哲學才是人類精神的精華。堅持從人的本質及其異化去解決社會問題,把本應由社會革命解決的問題引入思辨領域,進而提出用暴力推翻舊制度的這種“丑陋的”共產主義形式是不合時宜的、革命是過了時的政治手段,而只需要通過“有教養(yǎng)的”階級的道德說教或是社會階層之間的互助合作就能達至社會主義。這種歷史與精神發(fā)展的脫節(jié),為滋生“真正的社會主義”提供了溫床。
馬克思、恩格斯批駁“真正的社會主義”對黑格爾哲學的依賴,指出他們不過是用思辨的、甜蜜的語言掩蓋其真實意圖、粉飾“那幾條干癟的‘永恒真理’”(2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頁。而已。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處于一定的發(fā)展過程和社會關系之中,人的本質具有現(xiàn)實性。針對“真正的社會主義”抽象談論“人的本質的外化”“人的本質的利益”等主張,在《宣言》的相關論述中,馬克思、恩格斯進一步批判了它的唯心主義本性。同樣,針對“真正的社會主義”將理論與實踐決然二分,看不到德國階級狀況、革命形勢與法國的不同,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痛斥他們僅僅是“在法國的原著下面寫上自己的哲學胡說”,只是把“新的法國的思想同他們的舊的哲學信仰調和起來”。因而,“法國的文獻完全失去了直接實踐的意義,而只具有純粹文獻的形式。它必然表現(xiàn)為關于真正的社會、關于實現(xiàn)人的本質的無謂思辨?!边@樣,“法國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文獻就這樣被完全閹割了”。(2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58頁。
通過批判舊世界來發(fā)現(xiàn)新世界,是馬克思主義預見未來社會的基本方法。從歷史上看,“真正的社會主義”思潮出現(xiàn)之時,正是科學社會主義形成并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時期。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真正的社會主義”者聲稱自己是真理和一般人利益的代表。這種思想和政治主張,恰好與小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相吻合。其實,早在1846年5月通過的《反克利蓋的通告》中,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海爾曼·克利蓋在《人民論壇報》上所宣傳的傾向不是共產主義的,批判他讓無產者變成小私有者就能解決一切社會矛盾的荒誕言論,戳穿其所宣揚的小土地所有制的真實面目。1846年秋,為了清除格律恩思想對“正義者同盟”的影響,恩格斯又同格律恩分子進行激烈辯論,駁斥他們的小資產階級立場和庸人市儈思想。
此外,馬克思、恩格斯還闡述了共產黨人有別于其他政黨的根本特征。在空間維度上,共產黨人不分民族和國家,而是要突破天然地域界限,始終代表無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在時間維度上,共產黨人不局限于特定歷史階段,而是要在每一個具體的階級斗爭過程中,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這充分表明了共產黨人階級基礎的廣泛性、實踐要求的革命性和發(fā)展前途的光明性。先前,馬克思、恩格斯曾譏諷那些唱高調、愛吹噓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家,指證他們極端的民族偏見。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繼續(xù)揭露“真正的社會主義”鼓吹的反動民族主義和世界主義謬論,闡述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光輝思想。他們呼吁無產階級要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打破枷鎖,發(fā)出了“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2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頁。的偉大號召。
通過以上梳理可以清晰看出,“真正的社會主義”階級立場的反動性、理論基礎的虛假性、社會表現(xiàn)的迷惑性,是馬克思、恩格斯對其批判的三個主要原因。以此為基本向度,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對“真正的社會主義”作出最終判決??梢哉f,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時代價值,在共時性意義上,直接表現(xiàn)為促成“真正的社會主義”思潮的覆亡,教育、爭取了無產階級和革命群眾,為科學社會主義出場做好了鋪墊。在歷時性意義上,馬克思、恩格斯批判過程中彰顯的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基本原則和科學方法,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價值論、認識論和方法論借鑒。
馬克思主義認為,價值是實踐過程中客體對主體的效用和意義,體現(xiàn)為主體根據(jù)自身判斷和需要對客體的理解、把握、運用和創(chuàng)造。從客體與主體的價值關系出發(fā),判斷一種理論學說或實踐模式是否具有生命力和遠大前途,關鍵在于能否做到科學性與價值性的有機統(tǒng)一。其中,科學性強調的是合規(guī)律性,要求以系統(tǒng)的觀點認識客觀存在的特征、本質及發(fā)展趨勢,揭示事物演進的內在邏輯和歷史必然。價值性強調的是合目的性,要求從感性的人的活動及主體自身尺度衡量客體,突出表現(xiàn)為人的主觀意向性。
“真正的社會主義”,其價值主體是德國的小私有者,這與革命的現(xiàn)實發(fā)生矛盾。與之相反,科學社會主義是科學性和價值性的有機統(tǒng)一,代表了人類的根本利益和人類社會前進方向。作為一種高于資本主義的社會形式,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集中體現(xiàn)為更好地代表、維護和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夯實基礎。
同樣地,作為一種科學理論學說、先進實踐模式和人民的歷史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的中國形態(tài),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其持久生命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煥發(fā),歸根結底是由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xiàn)程度決定的。正如鄧小平所強調的,“社會主義不是少數(shù)人富起來、大多數(shù)人窮,不是那個樣子?!?23)《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一方面,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具有堅定信心。另一方面,國際國內因素相互交織,社會利益日趨多元化,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一以貫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人民作為社會主義的實踐主體、價值主體和評判主體,不斷滿足人民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的美好需要,在共建共享中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歷史時代的經(jīng)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2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頁。這一論斷清楚地表明,影響社會發(fā)展的因素眾多且交互影響,但起根本性、決定性作用的是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確證這一基本前提,就把科學社會主義構筑在牢實的唯物主義大廈之上。
需要指出的是,“在歷史上已經(jīng)克服的錯誤思潮,在一定條件下又會以稍有不同的形式復活起來?!?25)戴述雨 :《德國“真正的社會主義”評介》,《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4年第1期。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意識形態(tài)領域形勢錯綜復雜,風險挑戰(zhàn)依然嚴峻。各種錯誤思潮沉渣泛起、彼此交織,有的公然抨擊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有的宣揚馬克思主義已經(jīng)過時、主張指導思想多元,有的脫離實踐空談自由、民主、人權等。這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知和實踐造成嚴重困擾。概括而言,這些錯誤思潮的共性都是基于唯心主義片面地、孤立地、抽象地談論問題。其實質,是將西方價值觀作為唯一標準,衡量、裁判、攻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否定黨的領導、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對此,我們必須在思想上高度警惕,在實踐中要有理、有力地抵制各種錯誤思潮。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深化理論研究,夯實學理支撐,以馬克思主義的徹底性、先進性、科學性批駁各種歪理學說,澄清模糊認識,凝聚社會共識。
恩格斯指出:“《宣言》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1848年以來現(xiàn)代工人運動的歷史?,F(xiàn)在,它無疑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從西伯利亞到加利福尼亞的所有國家的千百萬工人共同的綱領?!?2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頁。一方面我們必須承認,《宣言》在世界被廣泛認可,從根本上說是由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所決定的。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科學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理論形態(tài),要轉化為無產階級、人民群眾的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還存在一個理論如何更好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輿論宣傳形勢發(fā)生新的變化。在機遇方面,網(wǎng)絡技術尤其是自媒體迅速發(fā)展,社會生活智能化網(wǎng)絡化成為常態(tài),引發(fā)了傳播領域的深刻變革。在挑戰(zhàn)方面,我國網(wǎng)絡核心技術支撐乏力,輿論信息在辨識、監(jiān)管、整合等環(huán)節(jié)面臨全新考驗。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必須順應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工作規(guī)律和新要求,創(chuàng)新載體,豐富手段,匯聚合力,注重將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優(yōu)勢贏得人民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