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城縣的仙道傳說特別讓人神往。相傳,當?shù)氐穆楣蒙秸窃?jīng)三見東?;癁樯L锏穆楣孟膳玫乐?,因此歷代文人墨客至此多有題詠。尤其是時任撫州刺史的顏真卿曾在這里寫下書法史上劃時代的典范之作《麻姑仙壇記》,這么一來,小時候在顏體楷書上用過功的朋友,都算是跟南城麻姑山結(jié)下了緣分。本期雜志的專題報道《洞天福地,山水南城》深入介紹了顏魯公筆下這個“地氣殊異,江山炳靈”的地方。無獨有偶,本期雜志還有另一篇“仙氣十足”的報道——《葛仙山:去小京都做場神仙夢》一文探訪了同在江西的葛仙山。而更巧的是,那里供奉的道教靈寶派始祖葛玄,又正好是編撰《神仙傳》、最早記錄麻姑傳說的葛洪的祖父。相信這兩篇報道能讓讀者透過神話傳說的鏡片,領(lǐng)略“殊異炳靈”的山水世界。
用我們今天的話講,古人所謂的“異”“靈”無非是對宇宙萬物的超自然理解?!吨芤住吩U發(fā)過“神道設(shè)教”的道理:先民之所以創(chuàng)設(shè)神話,說到底是為了回應(yīng)對世界究極之處的疑問,因而神話傳說絕非只是虛誕離奇的臆想,而是包含了安頓人心、明確人在宇宙中地位的重大意義。比如在前面所引“東海三為桑田”的麻姑傳說中,就寄寓著古人關(guān)于興衰輪回的循環(huán)式時間觀。研究“現(xiàn)代性的神話起源”的學者會告訴我們,雖然神話傳說如今早失去了解釋世界的資格,但它們作為基本的語匯要素仍滲透在我們的日常觀念中,構(gòu)成了現(xiàn)代人認知圖景的底色——哪怕是最嚴密不茍的自然科學家,只要平時用到“滄?!边@樣的說法,其實就是不經(jīng)意地援引、致敬玄奇靈異的麻姑神話了。
而在當代社會中,恰恰是神話本身經(jīng)歷了“滄海桑田”的巨變。昔日方士煉丹的仙山化成今天游人如織的景區(qū),先民們靈光熠熠的超自然信仰,也已變?yōu)榫哂形幕肺坏穆眯姓邩酚诓蓴X的趣聞。今天恐怕沒有誰真的相信,有個容貌如十八九歲少女的仙人會時時下凡,為鄉(xiāng)鄰施展把米粒變成丹砂的法術(shù)。但傳說中描繪的超越世界卻仍會激發(fā)我們的特殊喻悅:仙山福地往昔閃現(xiàn)的靈光,已經(jīng)映射為今日文化景觀中的美學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