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粦源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學,福建莆田 351100)
階梯式教學是新課改后才被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模式,因其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征,應用于高中物理課堂后展現(xiàn)出了巨大的優(yōu)勢。但是如何合理應用階梯式教學模式,則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能否合理應用該教學模式,將會影響到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及教學效果。下面針對階梯式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階梯式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和課堂的作用,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掌握和學習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的重難點,構建認識階梯,將學生以往所學的知識與學習能力建立聯(lián)系,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所學內容,提升學習效率[1]。高中物理包含很多知識,存在眾多重難點內容,學生學習此部分內容時常常感覺較為困難。此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根據(jù)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認知上的發(fā)展與所具有的特點,緊緊抓住難點問題,并找到恰當?shù)那腥朦c,以便有效解決問題。物理本身具有非常強的邏輯性,對觀察力與思維力上的要求也很高,將階梯式教學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中,能夠滿足現(xiàn)階段師生的教學需求。而且,在如此大的學習壓力下,學生的心態(tài)會變得十分敏感與脆弱,階梯式教學則能改善這一情況,對于不同學生身上所具有的差異性給予尊重,給予學生一定程度上的保護,使其能在被尊重的情況下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滿足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促使其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2]。
從高中物理教學情況來看,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物理教學效果。教學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問題的設置和提出與當前的學習情況不相符。問題能起到引導思維的作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最理想之地便是課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學生則要在課堂上與教師保持良好的配合,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求知欲,提高其自身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提升學習能力[3]。其二使用的教學方法本身存在缺陷。對于任何行業(yè)而言,跟上時代發(fā)展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各行業(yè)需要遵守的準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也是如此?,F(xiàn)階段,高中物理教學中,最明顯的問題是教學方法并不新穎,無法讓學生形成濃厚的興趣,要讓學生懂物理、了解物理,就需要點燃他們的興趣。因此,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學方法應當做到與時俱進,這也是高中物理教學存在的重要問題[4]。正因如此,高中物理應當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滿足新時期高中物理教學工作的迫切要求。
高中物理教學中要選擇合適的方法,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和教學的實際需求。下面對階梯式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應用進行探討。
降低階梯難度主要是讓問題的處理變得簡單。要想實現(xiàn)難度降低,應當先降低設問難度,也就是讓問題難度坡度變得相對較緩[5]。
例如,探討磁場強度十分均勻的情況下的平行導軌上雙桿滑動問題,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通常是:認為兩根導體棒圍成的閉合回路由于產生相對運動而產生非常大的感應電流,這將會出現(xiàn)安培力,在該作用力的影響下,兩根導體棒發(fā)生運動,其中一根呈現(xiàn)出加速運動,另一根呈現(xiàn)出減速運動。解答該問題時,動量守恒是最關鍵的內容。部分學生之所以不敢使用動量守恒解答該問題,主要是因為學生無法判斷出安培力在整個系統(tǒng)是否為內力。部分學生在分析和計算動量與能量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教師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接受,可以設置如下問題:(1)兩根導體棒是否擁有穩(wěn)定狀態(tài);(2)在穩(wěn)定狀態(tài)下,整個回路是否存在感應電流;(3)當導體棒處于最終形態(tài)時,能量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是什么;(4)穩(wěn)定狀態(tài)和初始狀態(tài)相比,能量是否減少,如果減少,是以什么形式存在;(5)如何區(qū)別“力”為系統(tǒng)外力還是內力。對具有一定知識儲備的學生而言,這些問題都是非常簡單的,借助設置的層層問題,便于學生理解難點問題,促使學生更加扎實掌握和理解重難點[6]。所以,教師在問題設置上應當降低難度,讓問題階梯顯得更加平緩,如此便能讓更多的學生學習和掌握物理知識,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如果教學過程中遇到十分特殊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其置于常規(guī)問題中進行分析與研究,先分析解決該問題所處的一般情形,然后再將一般情況下對問題分析、解答的過程與特殊問題類比,以便找到解答特殊問題的最佳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平行階梯法處理這個問題,應用此方法時,常規(guī)化類比是最重要的。搭建平行階梯時,主要是將特殊問題與常規(guī)問題建立聯(lián)系,通過分析和解答常規(guī)問題回歸到難點問題,以便實現(xiàn)對難點問題的解決[7]。
例如,水平方向存在勻強電場,在該電場中,場強為E,方向為右。此時將絕緣且光滑半徑為R的圓形軌道放置于豎直方向,此時在軌道最低處存在一個小球,該小球質量為m,電量為q(小球半徑忽略不計),求應當給予小球多大初速度才能讓其在圓形軌道上做圓周運動。通過分析了解,當小球在軌道上運動時,如果增加電場屬于特殊情形,若是不存在電場則是常規(guī)情形。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一般情形都很熟悉,也能計算得到相應的結果,但增加電場以后便可對其類比。重力和電場力一直是恒定不變的,將兩者結合在一起,相當于讓小球處于一個新的場力中。在該作用力的影響下,加速度方向是電場力與重力產生合力的方向,通過計算能得到正確的結果。通過搭建平行階梯,學生通過比較便能清楚理解,之后就能利用動能定理解答特殊情況下的問題。
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各種難點內容,不但通過新知識體現(xiàn)出來,還在原有認知結構中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也存在過于集中的新概念,此時教師便需要搭建階梯對難點內容分散處理,從而引導學生逐個解決[8]。
例如,將木塊放在水平傳送帶上,以2m/s的速度運動,運動結束后,在傳送帶上留下長度為4m的痕跡,之后再將傳送帶以1m/s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運動,直到傳送帶徹底停止,此時求木快一共在傳送帶上留下的痕跡(g取10m/s2)。此問題考查的主要是學生對相對運動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采取分段搭建階梯的方式講解該問題。首先,分析木塊與傳送帶保持相對靜止前的情況。木塊之所以會在傳送帶上留下痕跡,主要是因為它的速度比傳送帶更快,也就是Δx=v傳t-0+v2t=4t=4s,如此便能得出μ=0.05,因此,摩擦力給木塊提供的加速度為a粉=μg=0.5m/s2。其次,當傳送帶做減速運動時,木塊隨之發(fā)生減速,但因為兩者的加速度存在很大不同,這導致木塊與傳送帶也會出現(xiàn)相對運動。很多學生對該運動大小的處理并不明確,此時教師要提醒學生,痕跡不變和變長是在何種情況才能發(fā)生的,這也說明兩者間存在的關系。通過計算,傳送帶和木塊所產生的滑動距離為Δx1=2m。最后,對Δx和Δx1兩者的關系進行分析。Δx是木塊的運動方向,相對傳送帶后移,而Δx1是木塊相對前移的距離,由于Δx1<Δx,可知當兩者速度與加速度為0時,木塊在傳送帶上留下的痕跡長度依然為4m。
通過上述內容能夠了解到,階梯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情況。利用該方法進行教學,便于學生掌握與理解物理知識,在遇到相關問題時也能夠靈活解答,從而提升學生的高中物理問題解答能力。
高中物理教學中難免遇到各種難題,如果一直采用較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學習和理解上會遇到困難。應用階梯式教學模式能解決這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教學難度。本文在討論階梯式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上,主要從降低階梯坡度、搭建平行階梯以及分段搭建階梯三個角度進行分析,充分凸顯階梯式教學助力學生物理學習的作用,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