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守英
摘要:眾所周知,很多小學生升入七年級,在英語學習上明顯會有或多或少的不適應,因為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些脫節(jié),導致中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埋怨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同時也給教師、家長及學生帶來了困惑。因此,正確處理好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尤其是七年級英語課堂教學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問題,讓學生平穩(wěn)、順利實現(xiàn)中小學英語學習的過渡,避免中小學英語教學兩極分化越來越重要。本文以一位七年級英語教師的角度,從中學英語的現(xiàn)狀、教法、學法等方面的銜接問題作為切入點,分析小初銜接問題的主要原因及相應做法。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小初銜接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4-0002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能否有效做好“英語教學中的小初銜接”、能否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小學英語教學存在嚴重的教學問題,教師各自為陣,缺少交流與溝通,教學也相互脫節(jié)。然而,正如我們所了解的一樣,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學習的意義及其重要性顯而易見,而有效地促進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對于提高中小學的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作為教師,我們要從“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等方面來組織課堂教學,這就需要中小學教師能夠做到真正的“銜接”,尤其是課堂教學的“銜接”。
中小學英語課程有著一致的教學目標,但教學要求和層次卻不盡相同。然而,英語教學過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作為中學英語教師,我們要做好小初銜接,使學生自然、平穩(wěn)的過渡。另外,教學中應注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銜接,注重英語學習技能的培養(yǎng),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自然、平穩(wěn)的過渡,使其很快適應中學英語學習,真正做好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銜接,這是七年級課堂英語教學的關鍵。
一、從教材內容而言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一共12個單元,其中前面3個單元為Starter Units1~3,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初銜接單元,是對學生小學階段所學內容的一個復習、梳理,目的是為了讓剛升入七年級的新生盡快適應初中的英語學習,更好地學好英語而設置的。作為預備單元,其問候語的學習,如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等的正確應用及字母的書寫都是不容忽視的,七年級的英語教師應把握好預備單元每節(jié)課的核心,注重內容銜接,使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復習、鞏固小學學過的知識,提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英語語言綜合實踐能力等。比如,在學習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這個單元時,我們要聯(lián)系小學所學知識一并復習整理,讓學生有個系統(tǒng)的概念。而在Unit3 What color is it?這個單元學習時,我們要聯(lián)系前面單元相應操練,讓學生積極參與并對之高度感興趣。因此,我們應該系統(tǒng)地梳理學生所學知識,注重內容銜接更是不可或缺的。作為教師,我們在課前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制定好教學計劃,課中注意學生興趣及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等,這其中就包括語音、詞匯、句型、日常用語、對話等的讀寫及應用。七年級課文的單元重現(xiàn)法在復習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多讀、多看、多聽、多想、多用等多種方法結合,既復習了學生所學舊知識,同時又能更好地鞏固所學新知識,我們要做到所教授知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的練習要有代表性和針對性;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動腦、動口,讓他們在語言應用與操練中主動提出問題,及時整理總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多注重引導學生明確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了解所學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掌握打開知識的“鑰匙”,從而引導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二、從課堂教學內容及方法而言
小學英語內容很簡單,在教學中教師經常利用游戲、唱歌、模仿等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而中學英語語言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不僅是對單一的詞匯、對話的掌握,還必須理解語篇等,加之學生學習時間緊任務重,不僅要求學生會說,還要求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用等英語語言綜合能力。這時,學生的學習方法就需要改變,需要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我們都知道,小學英語教學要求從聽說為主,逐步向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階段過渡和轉移。在課堂上,小學英語教學更多的是強調學生的口語,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語法知識的積累,更多強調課堂活動的形式,而忽視了活動的效果,強調課堂的習得,而忽視課后知識的鞏固。另外,小學階段學生書寫不規(guī)范,他們對字母大小寫、單詞、句子和標點符號等的書寫均存在問題,到了中學,教師對這一系列要求就更為規(guī)范和嚴格。
作為七年級英語教師,我們不能“一刀切”,課堂上要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激活課堂,注重方式的銜接。比如,筆者會給學生創(chuàng)設“Duty Report”這個活動環(huán)節(jié),讓每位學生課前先做好充分準備,第二天上課前5分鐘到講臺前自我展示,再讓學生根據當天“Duty Report”的內容進行問和答,這樣就可以訓練學生上課的專注度,同時,聽力、口語水平也隨之得以提升。筆者經常讓學生不斷通過由自我介紹到唱英語歌曲再到講故事等活動來開展活動,有時候也會在課前安排閱報時間,共同看英語“小短文”“小幽默”、讀小故事等,然后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這樣一來,學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時也學到了不少課外知識,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自信心。另外,筆者還會讓學生養(yǎng)成課后閱讀的習慣,做好好句摘抄,學生每天輪流到黑板上寫一句Saying,其他學生學習,并巧妙應用到口語表達或寫作中,比如學生寫的“East or west,home is best”,筆者就教他們應用到描寫“My Home/My Family”的作文里……還有就是在每個單元的Section A部分穿插游戲和比賽,這樣一來就能和小學時的教學方法有一定的銜接,最重要的是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一來,學生樂于參與,能延長注意力的保持時間,能使他們的學習熱情高漲,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英語語言學習的積極性。作為七年級英語教師,筆者還積極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注重方法銜接。針對大班額教學的實際,筆者把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注重男女生比例及不同學生習層次的搭配),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時,筆者特別重視學生間的相互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小組圍坐,頓時倍感平等、親切,學生之間心理上更為放松,交流討論更加自由,學生互相幫助、互相帶動,為英語語言學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語言氛圍。
三、從所學科目及年齡結構而言
眾所周知,小學生所學科目較中學而言很少,小學生主要是學習語文、數學,英語課大多數學校都是安排在下午,學生及家長的重視度也不夠。更有甚者,有的農村學校只強調語文、數學學科的學習,幾乎不開設英語課,這就給中學階段英語教學埋下了“隱患”。另外,就年齡特點而言小學生活潑好動,表現(xiàn)欲很強,游戲參與力也很強,但往往難以真正做到“寓教于樂”,通常都是“玩了”就很快忘了。作為七年級的學生,學習的科目增多,且多數都是考試學科,學習負擔較重。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策略的養(yǎng)成,在40分鐘課堂內做到聚精會神聽講,舉一反三操練,不懂的要學會獨立思考及虛心請教教師和學生,同時還要學會學科之間融會貫通,尤其是語文和英語這樣的語言學科,不能因為自己是中學生就刻意限制自己的個性,甚至課堂上悶不吭聲等,要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養(yǎng)成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注重課前預習、提高聽課效率、注重作業(yè)質量、課后及時總結復習等細節(jié)的養(yǎng)成,這些同樣也是七年級學生學好英語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筆者經常還引導他們學會“分工”與“合作”,學會“傾聽”與“傾訴”及“交流”等,平時的作業(yè)也注重其可操作性,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小組合作”的能力。所以,筆者學生所作的“SpringFestival”和“Learning English”及“Happy Womens Day”等手抄報得到了筆者及其他學科教師的贊賞,其他的作業(yè)更是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總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認真研讀課標及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做好小學生升入初中后的各種銜接,尤其是教學的銜接。同時,我們還要多思考,勤動手,為學生更好地適應從小學生到中學生的轉變,更好地適應中學英語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讓七年級英語教學與小學英語教學更好地銜接,也更好地讓學生平穩(wěn)過渡。
參考文獻:
[1]林立.初中英語——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冀鵬.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3]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黃春英.教學準備——B-SLIM教學模式中的重要一環(huán)[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3(6):131-134.
(作者單位:貴州省安順市實驗學校5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