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威位,張彥周,樊鑫鈺
1.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附屬醫(yī)院心內科,鄭州 451191;2.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心內科,鄭州 450000 3.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蒲型馐绿帲嵵?451191
冠心病為冠狀動脈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的血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心臟病。該病好發(fā)于中老年人,隨著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等變化,冠心病發(fā)病率逐漸上升,且具有低齡化趨勢[1]。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為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降低死亡率并改善其生活質量。研究顯示,介入治療后患者再狹窄的發(fā)生率顯著上升,嚴重影響患者預后狀況,故探討患者發(fā)生再狹窄的預測指標對預防發(fā)生心臟突發(fā)情況并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價值。晚期氧化蛋白產物(AOPP)為氯氧化劑次氯酸在蛋白質中形成的蛋白質氧化交聯產物,為一種新型氧化應激標記物,通過改變特異性氨基酸含量、選擇性修飾氨基酸殘基、促進蛋白羰基和雙酪氨酸形成等過程以破壞機體組織細胞[2]。為此,本研究探討了AOPP 表達水平對冠心病介入治療后發(fā)生再狹窄的影響,研究如下。
選取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于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附屬醫(yī)院接受介入治療的300 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157 例,女性143 例。納入標準:經影像學等檢查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3];年齡為36~75 歲;首次行介入治療;患者自愿參與本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任何冠狀動脈和心臟手術史患者;嚴重肝腎疾病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患者;接受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精神疾病且溝通障礙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依從性差患者。
記錄患者年齡、性別、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煙史等基本資料。
介入治療前測定AOPP 水平,方法:取患者空腹靜脈血,低溫離心得到血清,將血清中加入磷酸鹽緩沖液稀釋,再次離心后去底層液體,加入冰醋酸混勻;將緩沖液加冰醋酸作為空白管,用核酸分析儀(德國,型號:Scan?Drop100)測定340 nm 處的吸光度;將緩沖液作為空白對照,制作氯胺-T 溶液曲線,溶液含量代表AOPP 濃度。根據測定的AOPP 水平,以50.51 μmol/L 為臨界點,將AOPP水平≤50.51 μmol/L 作為低AOPP 組,AOPP 水平>50.51 μmol/L作為高AOPP組。
介入治療:根據美國心臟協(xié)會冠狀動脈造影指南進行冠脈造影,將其病變分成1、2、3 支,累及左主干記2 支病變。用Gensini 積分系統(tǒng)定量評估患者血管病變程度,總分在1~20 分表示輕度病變,超過20 分表明血管重度病變。介入治療成功指標:殘余狹窄不足20%,TIMI為3級血流,患者在住院期間沒有發(fā)生不良心臟急性事件。
患者接受介入治療手術后1 年再次復查,經冠狀動脈造影判斷患者是否發(fā)生再狹窄。
患者經冠狀動脈造影支架植入位置的管腔直徑狹窄程度≥50%表示發(fā)生再狹窄。
用SPSS 20.0 軟件分析數據,年齡、Gensini 積分等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再狹窄發(fā)生率等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再狹窄的危險因素,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OPP測定結果顯示,≤50.51 μmol/L患者有158例,>50.51 μmol/L有142例。
兩組年齡、心血管病家族史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AOPP組吸煙史例數、Gensini積分、支架數≥3比例、支架直徑及長度均高于低AOPP組(P<0.05),見表1。
表1 不同AOPP水平患者的指標比較
隨訪1 年期間,高AOPP 組再狹窄發(fā)生率顯著高于低AOPP組(P<0.05),見表2。
表2 隨訪結果比較
經logistic 回歸分析,AOPP>50.51μmol/L、支架數≥3、Gensini 積分>20 分及有吸煙史為患者介入治療后發(fā)生再狹窄的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再狹窄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分析
冠心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是如今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該病發(fā)病主要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癥狀,患者出現突感心前區(qū)疼痛,多為發(fā)作性絞痛或壓榨痛[5]。介入治療手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該法可有效增加心肌血供、減少心絞痛及梗死等情況,從而降低死亡率,對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價值。但多數患者介入治療后會出現再狹窄而影響其生活質量,且術后遠期并發(fā)癥也較多,伴有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其預后。
介入治療術后患者發(fā)生再狹窄的機制尚未明確,有學者認為血栓形成、氧化應激、平滑肌遷移及內膜增生等對術后再狹窄發(fā)生具有一定影響。激活的血小板、中性粒細胞及受損的血管內皮等在支架植入的部位可產生反應活性介質,激發(fā)級聯反應而促進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及內皮功能出現障礙,巨噬細胞被激活,從而釋放生長因子以促進組織增生[6]。故抑制機體炎癥反應及氧化應激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發(fā)生再狹窄。AOPP 為反映氧化應激程度的生物新型生物標記物,研究顯示[7],尿毒癥、糖尿病、冠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疾病與該標記物表達累積密切相關。動脈粥樣硬化中發(fā)現AOPP 有致病作用,AOPP 可誘導單核細胞、巨噬細胞、肥大細胞等激活,使機體炎癥細胞因子水平顯著增加,并誘導產生C-反應蛋白、氧自由基等,導致脂蛋白浸潤、內皮功能障礙。目前尚無明確有關AOPP可促進再狹窄發(fā)生的作用機制,但氧化應激反應可加重患者再狹窄發(fā)生及其進展,故推測AOPP 水平影響再狹窄發(fā)生與氧化應激反應可能有關[8]。但對于AOPP是否是致病因素或僅作為生化標記物需進一步深入討論。本研究結果顯示,高AOPP 組再狹窄發(fā)生率高于低AOPP 組,且AOPP>50.51μmol/L 是患者介入治療后發(fā)生再狹窄的危險因素之一,說明冠心病患者體內AOPP 表達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有關,高水平AOPP 可預測再狹窄發(fā)生,為其獨立危險因素。AOPP 可促進平滑肌細胞中的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 表達,并促進纖維增生,認為該標志物可能是導致介入治療手術后再狹窄的主要發(fā)生原因[9]。
綜上所述,AOPP 高水平表達是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后發(fā)生再狹窄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可作為預測患者治療后發(fā)生心臟不良事件的生化標記物,對臨床具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