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羅定市人民醫(yī)院(527200)賈燕梅 李光宇
肺癌是一種發(fā)病率及死亡率都極高的惡性腫瘤,對于失去手術機會的患者,可以進行放療化療,因此評估預測患者的化療療效就尤為重要[1]?;熓茄鞴嘧⑾嚓P型治療手段,化療效果受瘤體血流灌注影響。情況隨著影像技術的發(fā)展,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全面評估腫瘤的血流灌注情況[2]。因此本研究對比肺癌患者化療前后的瘤體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結果,探討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在評價肺癌化療療效的價值分析。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腫瘤科收治的肺癌患者35例,所有被試均進行短期化療[TP方案(鉑類藥物+紫杉醇)或NP方案(鉑類藥物+長春瑞濱),進行4個周期的化療,每個周期3周],平均年齡(57.66±6.35)歲,男女例數(shù)19∶16,其中腺癌9例、鱗癌12例、腺鱗癌14例。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CT灌注成像掃描 35例被試分別于化療前后進行CT灌注成像掃描,采用美國GE64排螺旋掃描儀。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80KV,管電流:150mAs,探測器準直:0.5×64mm,轉速0.5s/周,F(xiàn)OV直徑40mm,層厚5mm或2.5mm,固定多層連續(xù)掃描。對比劑:碘海醇( 300mg/ml),50~100ml,注射速率5mL,經(jīng)肘前靜脈高壓注射器注射,延遲3s開始掃描。灌注掃描50s(掃描50次,共采集200幅圖像)。將采集數(shù)據(jù)傳到后處理工作站,應用灌注分析軟件計算處理,避開出血、壞死、囊變及鈣化等區(qū)域,選擇感興趣區(qū),記錄所有被試腫瘤的BF、BV、PS、TTP及MTT值。全部數(shù)據(jù)均由2名高年資影像診斷醫(yī)師在雙盲條件下共同測量,結果一致報道;如結果不一致則申請更高年資醫(yī)師分析測量,直至最終結果一致。
附表 有效組、無效組化療前及化療后CT灌注結果比較
1.3 化療療效評價 按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肺癌化療效果分為:完全緩解(病灶完全消失,且沒有出現(xiàn)新病灶)、部分緩解(病灶縮小超過30%,且維持時間不小于4周)、穩(wěn)定(病灶變化介于部分緩解與進展之間)、進展(病灶增大20%,或有新病灶出現(xiàn))。被試化療后完全緩解和部分緩解為有效組,穩(wěn)定和進展為無效組。有效率=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平均數(shù)±標準差(±s)來表示,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臨床療效 按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本研究的35例被試化療后,分為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解15例、穩(wěn)定10例、進展8例;臨床總有效率48.57%;按臨床療效分為有效組17例,無效組18例。
2.2 兩組化療前及化療后CT灌注參數(shù)比較 化療前,有效組BF及BV值顯著高于無效組(P<0.05),PS、TTP及MTT值兩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化療后,有效組BF、BV、MTT值顯著優(yōu)于化療前(P<0.05);無效組各參數(shù)化療前后無顯著差異(P>0.05),見附表。
肺癌是一種發(fā)病率及死亡率都極高的惡性腫瘤,晚期肺癌的治療以化療為主,因此評估預測患者的化療療效就尤為重要[1]。腫瘤的血管是腫瘤組織賴以生存的根本,是營養(yǎng)和氧的來源,直接影響腫瘤的生長?;熤饕峭ㄟ^破壞腫瘤的血管,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來達到治療目的。腫瘤的血液灌注會影響化療效果,反之化療后的灌注情況也會反應化療的療效[3]。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快捷且可重復的技術,可以全面評估組織器官的血流灌注情況[2]。因此本研究對比肺癌患者化療前后的瘤體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結果,探討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在評價肺癌化療療效的價值。
CT灌注成像作為一種新型影像技術,可以反映組織器官內的微血管的分布、血流的灌注情況,可以給我們提供組織、器官的血流動力學方面的信息。要灌注參數(shù)[4]包括:BV指的是一定量組織內血液的含量,反映的是組織中有功能的毛細血管量,與毛細血管開放量和血管大小有關[5];BF指的是單位時間內通過一定量組織的血液灌注量,反映組織的血流豐富度,與BV、靜脈淋巴回流及組織耗氧相關;MTT指的是對比劑通過感興趣區(qū)組織毛細血管網(wǎng)所需時間,MTT升高說明微循環(huán)減慢;TTP指的是感興趣區(qū)組織內對比劑從出現(xiàn)到濃度到達頂峰所需的時間;PS指的是對比劑通過感興趣區(qū)組織毛細血管進入細胞間隙內的速度,反應毛細血管壁的完整性。
本研究中35例被試化療后有效17例、無效18例?;熐坝行ЫMBF、BV值高于無效組,可能與腫瘤的高灌注狀態(tài)可以讓化療藥物較多駐留發(fā)揮療效有關,而相對低灌注腫瘤內化療藥物濃度低則無法達到明顯臨床效果,說明化療前BF、BV值可以用來預測肺癌化療效果?;熀笥行ЫMBF、BV值明顯減低,提示有效組腫瘤內的毛細血管較化療前減少,MTT值升高說明腫瘤腫瘤組織循環(huán)減慢,而無效組各參數(shù)化療前后無顯著差異,提示CT灌注成像可以反應肺癌化療療效。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肺癌患者瘤體化療前后血流灌注情況,可以用來預測肺癌化療效果、評價肺癌的化療療效,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