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云萍
摘 ?要:本文圍繞六年級科學教學展開論述,分析學生科學概念的構建問題。文章對此方面存在的問題作以簡單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幾點優(yōu)化對策,力求解決此方面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六年級;科學概念;問題;對策
引言
小學六年級階段,科學概念的構建是一項重要工作。但由于學生思維認知與學科屬性的限制,導致此方面問題重重,針對這一狀況,教師要積極應對,本文圍繞學生科學概念的構建展開分析。
一、問題分析
處于六年級階段的學生雖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量,但在科學方面的認識與理解又明顯不足,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也存在不足,這就導致學生在理解一些科學概念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礙,對學生科學概念的構建產生阻礙,具體如下:第一,錯誤觀念導致的錯誤認知與錯誤理解;這一階段的學生的觀念均憑借自身感性思維獲得,不具有科學依據,長期如此,學生便認為自身的觀念是正確的,從而對相關概念產生誤解;第二,學科屬性與學生實況的限制;科學學科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學習要做到循序漸進,教學亦是如此。而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普遍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第三,缺乏觀察思考的意識與能力[1]。學生普遍將學習與生活獨立開,缺乏觀察思考的意識與能力。
二、優(yōu)化對策
(一)秉承引導性原則,糾正學生錯誤認知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遵循教學的引導性原則,不應僅僅圍繞所謂的科學概念展開講解,而要側重于學生思維、認知的引導與糾正。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在思維和認知方面均相對稚嫩,容易產生矛盾。因此,教師要將學生思維與認知的引導與糾正視作重點,并著手實施,具體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第一,深入基層,了解學生。教師要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其對知識的掌握程度[2]。這樣,便于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二,優(yōu)化教學,強化互動。在對學生實況以及掌握知識的程度有所了解后便可以此為依據開展教學工作,在教學中強化互動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具體的互動過程中引導或指導學生,使其對相關概念有一個正確的思維與認知,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相關概念與知識;第三,聯(lián)系實際,注重實踐。對于六年級學生而言,其感性思維相對較強,對于抽象概念容易產生誤解。對于這一現(xiàn)象,教師要聯(lián)系實際,通過具體的事物或實踐,讓學生意識到自身錯誤的理解與認知,這樣便于學生徹底糾正錯誤思維與認知,能夠更清晰、更全面地記憶相關概念與知識點。例如,滑輪的省力問題,對于這一問題學生憑借感性思維普遍認為定滑輪相對省力,這與學生接觸定滑輪相對較多是分不開的,這亦是學生思考的一個常見的弊端。對于這一情況,教師可將定滑輪與動滑輪帶進課堂,帶領學生組織相應的實驗,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對二者有一個全新且正確的認識。
(二)形象化抽象概念,充分利用學生感性思維
不可否認,這一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相對較弱,這也是學生對科學概念產生誤解的一個重要原因??茖W概念普遍與抽象思維掛鉤,需要良好的抽象思維做支撐,對于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薄弱的問題,教師要究其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將原本抽象的內容嘗試著形象化,充分利用學生感性思維之優(yōu)勢,開展具體的教學工作,改善當下教學現(xiàn)狀,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教師可利用當下盛行的情景教學法開展此方面的教學工作,使得教學貼近生活,這樣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理解,也是生活化教學的一種落實途徑[3]。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認識生活。教師可將預習作業(yè)作以適度改變,將原本“紙上談兵”式的預習改為“真刀真槍”式的預習,為后續(xù)授課奠定堅實的基礎。以放大鏡的學習為例,教師可實現(xiàn)安排學生對放大鏡進行細致觀察,尋找其特別之處,并運用其進行簡單的實踐,在實踐中思考,在實踐中感悟;第二,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部分地區(qū)受特殊因素的影響,無法切合實際開展教學,此時,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模擬,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彌補學生此方面的空白,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與知識點。以罕見天文現(xiàn)象——日月食的學習為例,教師可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將這一現(xiàn)象還原,并通過動畫演示的方式將這一現(xiàn)象的原理清晰化、明確化,便于學生理解。況且,如此新穎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優(yōu)化授課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學生需充分理解概念才能對其有一個正確且全面的認識,因此,教師應協(xié)助學生理解相關概念。而概念的理解需要一定的思維認知做支撐,對于身處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其在此方面雖相對薄弱,但卻有一定的思維認知,需要教師作以適度引導與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概念。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第一,適度鼓勵,引導表達[4]。教師在講解此方面的概念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地避免學生生搬硬套式的記憶,而是憑自己的理解去復述,這樣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對學生作以適度鼓勵,引導其在課堂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在表達期間,教師應注意其所表達的主要思想與關鍵詞,做好引導工作,在引導中糾正,使其更好的理解、更好的記憶;第二,在課堂中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眾所周知,探究性學習能夠對學生思維起到很好的培養(yǎng)作用,利用所講述的科學概念嘗試著對真實現(xiàn)象作以解釋,分析原因,細化流程,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科學的認知,形成一個正確的科學觀,這樣對學生科學概念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總之,教師在授課方面要不斷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嚴謹且嚴密的思維與認知,使其形成一個正確的科學觀。
三、結束語
科學概念的構建對學生正確科學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秉承引導性原則,糾正學生錯誤認知,并形象化抽象概念,充分利用學生感性思維之優(yōu)勢。此外,還要優(yōu)化授課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孫常龍.六年級學生構建科學概念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5(12):34-37.
[2] ?崔昆.淺談如何在“《我們的地球》單元”的教學中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J].新課程,2017,000(001):P.28-28.
[3] ?劉睿.探究小學科學概念建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000(012):26.
[4] ?劉娜.淺談小學科學教學中幫助學生建構科學概念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