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每個人日常從事的活動都離不開自然界,因此自然生物也陸陸續(xù)續(xù)給設計師們帶來創(chuàng)作靈感和概念,自然界的不斷變化為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次陳設瓷設計是基于對海洋奇妙世界的好奇和對水母神秘空靈的喜愛,筆者從陳設瓷的觀賞性和陶瓷的歷史性出發(fā),以海洋生物和陶瓷起源為設計靈感,采取了水母的形象為裝飾元素。而造型的靈感則來自于原始社會的尖底瓶,將水母裝飾與尖底瓶造型結合。
關鍵詞:水母;尖底瓶;陳設瓷
一、裝飾圖案水母的靈感來源
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是從哪里來的?對于這些問題雖然科學有了答案,但是這并不減少我們對海洋的想象和向往。隨著人們的研究與探索,我們了解到了深海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其中沒有光線,而那些生物卻照樣生存。在五彩繽紛的海洋世界,潛藏著許多優(yōu)美的傘狀體——水母,它們閃耀著微弱的藍紫色光芒,有的還帶有彩虹般的光暈。水母在深海成群出沒時,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像一個整體,顯得十分神秘而壯觀。
2010年,Ma &Yang在其發(fā)表在網絡刊物《Nature and Science》上的一篇介紹燈塔水母的文章中稱,燈塔水母可以從成熟期階段“輪回”到幼年水螅狀態(tài)重新生長,這樣它便擁有沒有界限的生命。水母的出現可追溯到6.5億年前。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最新基因研究表明,水母類型的進古生物拉開了人類進化的序幕。研究人員發(fā)現櫛水母與全球其它生物具有親緣關系,事實上,櫛水母與其他所有生物具有許多相似之處,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生物是人類最早的祖先物種之一。
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水母的主要成分是水,并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就像一頂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有的水母的傘狀體還帶有各色花紋,在藍色的海洋里,這些游動的色彩各異的生物顯得十分美麗。
二、尖底瓶造型的靈感來源
基于對海洋奇妙世界的好奇和對水母神秘美麗的喜愛,筆者以海洋起源為設計靈感,提取了照片中水母的形象為裝飾元素。而造型的靈感則來自于原始社會的尖底瓶,尖底瓶是原始社會專門用來水的容器,陶瓷的文化也近乎追溯于原始社會,先汲人們通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出了可巧妙運用重心原理來利用水源,汲水時由于重力和重心的作用,瓶口便會自然向下,待水汲滿后瓶身自動倒轉,口部向上,這一發(fā)現也是陶瓷發(fā)展過程中的重大進步。相較于尖底瓶的尖細瘦弱,筆者將造型賦予飽滿豐盈的形態(tài),水世界的生命體必定是充盈水潤的形象,也與水母圓傘狀相適應,象征著海洋世界的無限生機和源源不斷的生命活力與潛力。
三、造型與裝飾結合的合理性分析
本次設計中,筆者將傳統(tǒng)的陶瓷器型變形,結合海洋生物裝飾,使觀賞者不僅能有視覺上的享受,也能從中感受海洋的深邃以及原始社會陶瓷文化的深厚。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歷史文化在現代生活中容易忽視其重要性,但藝術創(chuàng)作需要文化奠基。筆者希望通過這次設計能讓陶瓷創(chuàng)作者關注陶瓷史的發(fā)展,學習陶瓷的發(fā)展指導日后的創(chuàng)作。而筆者采用海洋生物為裝飾元素,希望觀賞者能夠領略海洋深處的美麗景象,也希望藝術與自然的結合能促進設計者多從自然界中找尋靈感,自然界的不斷變化又能給藝術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作為陶瓷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學生,在大學四年里對陶瓷已經有了最基本的知識儲備,而中國工藝美術史是這個專業(yè)必修課程之一,所以在學習中國工藝美術史之后,陶瓷史的發(fā)展令筆者很是感慨。陶瓷藝術從新石器時代的萌芽到唐宋陶瓷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再到絢爛奪目的釉色燒制成熟,以及多種裝飾方法的出現,都為此后陶瓷藝術發(fā)展開拓了廣闊的道路。而陳設瓷的設計需要能夠瞬間吸引大眾眼光,美是基礎,而美也為內容服務。
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筆者將本設計的設計概念具體化為起源,即人類的起源,海洋的起源,陶瓷的起源三者之間的相呼應,三者都可追溯于原始社會,三者又有著密切的聯系,三者的發(fā)現都代表著人類智慧的結晶。根據這一概念,筆者以“水母”,“原始陶瓷”為關鍵詞在互聯網上查閱搜集了相關圖品,希望從中提取出適合這一主題的元素。通過對這張設計靈感圖的進一步觀察,筆者發(fā)現水母大都是飽滿充盈的形態(tài),而且形態(tài)輕盈靈動,所以選取了原始社會的尖底瓶為造型原型,將其變型重組,去除了尖底瓶耳部的累贅以及瓶身裝飾紋樣的繁復,整體造型簡約而比例富有美感,與水母的形態(tài)相呼應。
起初的設計筆者認為幾個裝飾圖造型有些相類似,雙層結構的水母如果處理不當就不夠美觀,于是筆者決定用花瓣形加以裝飾,花瓣選取較輕薄的形來裝飾。最大件的裝飾初稿筆者認為過于簡單,缺乏裝飾感,于是也采用花瓣紋樣裝飾,須部加以條狀線條修飾,使得整個大型輕而不散。色彩的使用方面筆者斟酌之后決定采用顏色偏藍的紫色,原先選取的紅紫色太過熱烈與整體不協(xié)調,偏藍與深海的顏色相適應。
四、創(chuàng)作反思與啟示
這次設計筆者也看到了自己設計和工藝方面的不足,也警戒自己在以后的設計制作中需要有更多因素的考量。筆者也通過這次設計真正的體會到了陶瓷設計是什么,陶瓷設計大概是吸收前人的陶瓷智慧來表現我們可見的或感受到的所有美好,筆者將自己對陶瓷的熱愛蘊含于“始源”主題陳設瓷的設計中,希望設計者的用心能打動觀賞者們。筆者以“起源”為設計概念,將海洋生物的奧秘與汲水器尖底瓶的由來相結合,引發(fā)觀賞者對起源學說的認知。希望我們在與自然和諧相處,享受自然帶給我們的一切的同時,用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發(fā)現藝術,創(chuàng)造藝術。
作者簡介:鐘萍(1997—),女,漢族,江西省贛州市,2018級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藝術設計與理論研究。
(作者單位: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