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花敘事曲》是著名作曲家關銘根據(jù)陜北民歌《蘭花花》改編而成的二胡作品,樂曲由五個部分串聯(lián),構成了一部完整的“蘭花花愛情悲劇”。作品取材于陜北地區(qū)凄美的愛情故事,講述了蘭花花不滿買辦婚姻,與黑暗勢力抗爭并追求自己幸福的愛情故事,體現(xiàn)出封建社會的女性也渴望爭取自己的幸福和自由。樂曲分為五個部分,在演奏過程中,該作品的旋律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xiàn)力,音樂風格兼具抒情與敘事。
《蘭花花敘事曲》是二胡演奏中常見的敘事題材音樂作品,需要演奏者對二胡的演奏技巧與藝術表現(xiàn)力有熟練且準確的掌握。在二胡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要加入不同的音樂演奏技巧,以便更完整地呈現(xiàn)音樂作品。本文以《蘭花花敘事曲》為例,分析二胡演奏的情感表現(xiàn)和演奏技巧,探究作品蘊含的動人故事和藝術魅力。
一、作品梗概
《蘭花花敘事曲》由作曲家關銘于1981年根據(jù)陜北民歌《蘭花花》改編而成,以淳樸生動的音樂語言,展現(xiàn)出一位不屈服于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女性——蘭花花。它是典型的西北地區(qū)樂曲,具有濃厚的地域特征和戲劇音樂的特點。音樂旋律粗獷高亢,極富歌唱性,演奏作品時多采用拋弓、回滑音、壓揉等方法,具有鮮明的北方音樂風格。
二、二胡敘事曲《蘭花花》的曲式結構
二胡敘事曲《蘭花花》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尾聲五個部分構成。作品具有濃郁的北方音樂色彩,并加入了戲劇音樂的元素,使音樂富于戲劇沖突性,突出故事的主題性和鮮明的人物特點。下面分析該作品的曲式結構。
引子部分,G大調(diào)(1小節(jié))是自由的散板,旋律運用悠揚的長音和回滑音鋪開。
樂曲的呈示部(2~134)分為主部主題(2~32)、連接部(33~58)、副部主題(59~99)、結束部(100~134)。其中,主部主題分為AB兩樂段,采用G調(diào)、中板,包含贊美之情。A樂段運用具有陜北地方特色的歌曲旋律,巧妙地使用滑音來塑造遙遠的意境。B樂段是A樂段的延伸。連接部(33~58)采用G調(diào),這一部分是為接下來的故事情節(jié)做鋪墊。副部主題(59~99)采用C調(diào),充滿熱情,這一部分的主題與主部主題形成強烈的對比,節(jié)奏以后十六、平八節(jié)奏為主,展現(xiàn)蘭花花活潑快樂、能歌善舞的人物形象。而本段的結束部(100~134)加了一部分的“顫音”,使旋律變得舒緩,與展開部的突變情節(jié)形成對比。
展開部分為華彩片斷(135)、抬進周家(136~167)、出逃(168~233)。其中,華彩部分(135)使用bB調(diào),音樂主題與呈示部形成對比,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天有不測風云”。連續(xù)的強音記號預示在演奏中要突出音樂的爆發(fā)力,令人有“晴天霹靂”之感。抬進周家(136~167)以嘆息的口吻突出主人公的無奈和內(nèi)心痛苦的吶喊,極具感染力,引發(fā)人們的共鳴。出逃(168~233)采用G調(diào)轉D調(diào),樂曲到達高潮階段,表現(xiàn)蘭花花不屈服于命運、勇于向封建勢力抗爭的情感。
進入再現(xiàn)部(234~269),樂曲采用A調(diào),音樂旋律進行簡單的變化再現(xiàn),使樂曲再次達到一個小高潮,并接入尾聲(270~300),尾聲出現(xiàn)的民歌旋律首尾呼應,意味著故事以悲劇結束,引人深思。
三、二胡敘事曲《蘭花花》的演奏特點
(一)左手技巧
1.滑音
譜例中,開頭運用大上滑音,突出西北地區(qū)的音樂風格。在演奏時,滑音的范圍和力度要控制適當,速度不急不緩,意在表現(xiàn)蘭花花的淳樸、美麗、善良的女性形象。
譜例中出現(xiàn)的高音“2”,出現(xiàn)了上滑音,后面的“6”也出現(xiàn)上滑音,這幾個小滑音的出現(xiàn)突出了蘭花花的俏皮、可愛、活潑的形象,并加入滾揉的音樂演奏技巧,豐富了音樂的情感色彩。
2.揉弦
譜例中的揉弦使用滾揉,用手指在弦上扇形滾動,不改變觸弦點,改變弦長張力,使音色變得柔和。高音“2”和“1”加入滾揉,讓樂曲中蘭花花的音樂形象更加生動,引發(fā)共鳴。
這一譜例中的揉弦使用壓揉,用二、三、四指同時在弦上強揉,加快手指的振動頻率,與上一樂句形成對比,并為樂曲展開部的“突變”做好鋪墊。
(二)右手技法
1.長弓與回弓
在譜例中,演奏的力度突增,“6”音的長弓飽滿有力,使氣氛變得緊張。連續(xù)的重音記號采用回弓的演奏技法,左手使用摳揉技法,體現(xiàn)蘭花花悲憤、無奈的情感。
2.拋弓
這一譜例中,右手技法采用拋弓,運用弓毛以及弓桿的彈跳性進行演奏,讓旋律具有跳躍性,使蘭花花熱情、活潑的形象躍然紙上。演奏時要注重弓子的彈跳性,弓幅增大,提高弓速,給人熱情洋溢的感覺。
(三)音色
在“抬進周家”的段落中,故事的內(nèi)容情節(jié)已經(jīng)發(fā)生重大變化:蘭花花進入地主家中,開始了她的無奈生活。演奏時應表現(xiàn)出凄婉、哀傷的音色,揉弦使用滾揉,突出主人公的傷心、無奈,用弱而婉轉的音色表達哀傷的氛圍。
在譜例中,高音“2”的音色果斷、干脆,演奏者要注重控制力度的把握,使音色透亮、干凈,充分地表現(xiàn)出蘭花花內(nèi)心的不滿和憤慨以及對幸福的追求和強烈渴望。
(四)氣息
作品“出逃”段落為搖板,演奏時要求氣息與情感相結合,節(jié)奏保持精準性。氣息與節(jié)奏相結合,可以更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主人公內(nèi)心強烈反抗現(xiàn)實的力量。同時,利用滾揉和摳揉的結合來豐富音樂的層次性。
以上譜例是段落的重新組織,婉轉而哀傷意味著樂曲即將進入尾聲。左右手配合默契,注意音樂語言的變化。這個部分和主部主題的部分相互呼應,但相比之下,這一段的演奏在快弓部分更急促一些,同時加入散板,有利于不同曲調(diào)之間的不斷變化。
在作品尾聲部分的內(nèi)容中,音樂深情、哀傷。用滾揉演奏,渲染出悲傷的色彩,感情渲染達到很好的效果。在演奏時,音樂戛然而止,保持揉弦的同時達到音斷氣息不斷的演奏效果,使聽眾沉浸在藍蘭花花故事情節(jié)中,給他們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間。
通過以上的演奏分析,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二胡演奏中,演奏技巧和樂曲的情感的融合十分重要,可以在展現(xiàn)二胡音樂的同時也表達出樂曲的深刻內(nèi)涵。
四、結語
二胡作品《蘭花花敘事曲》取材于陜北民歌《蘭花花》的故事情節(jié),真實可感,這樣的故事內(nèi)容很容易讓觀眾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多個音樂演奏技巧和風格融合的過程中,二胡音樂有自己獨特的音樂魅力和音樂代表性意義。當前,人們要不斷研究和發(fā)展古典樂器的演奏方式,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
作者簡介:姚辰儒(1995-),女,江西南昌人,碩士,教師,研究方向:中國器樂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