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明 阮國耀
摘 ?要:針對體育教學來講,其完全符合當前教育改革及新課標提出的重要宗旨,能夠在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增強其身體素質與體育綜合素養(yǎng),因此重視當前小學的體育教學,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小學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本文針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展開分析,綜合有效性評判的標準,結合筆者多年的體育教學從教經驗總結了幾點有效措施,以促進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優(yōu)化。
關鍵詞:小學體育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8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8(a)-0161-03
Abstract: In term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is fully in line with the important tenet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t can enhanc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comprehensive physical education while learning cultural knowledge.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summarizes several effective measures based on the author's years of experience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lementary school PE teaching.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mprove
有效教學不僅是教學目標得以達成的評價標準之一,也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的制定教學方式,從而提升教學有效性,但是就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情況來講,對于教學有效性的評價會影響到教師制定的教學內容以及課堂教學的開展情況,因此想要進一步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首先便要明確如何評判教學有效性。
1 ?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標準
第一,從學生群體方面來看,有效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在接受陌生的體育知識以及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高效地理解體育理論的內涵,并且能夠通過科學化的體育活動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同時在學生接受到階段性的體育教學之后能夠具備一定的體育思想以及體育素質,對于科學開展體育活動也具備一定的能力和認識,并且能夠在學校組織的體育考核內取得較為明顯的進步。
第二,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能夠充分影響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就當前的社會人才結構來看,體育已經成為了一種具備發(fā)展價值的方向選擇之一。教師針對小學生開展體育教學,不僅是簡單的知識和活動積累,而是利用體育教學內容背后的體育文化思想為學生構建豐富的體育大局觀念,使其能夠認識到體育領域背后存在的社會價值,從而將其作為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并寄予一定的期望。
第三,從教學的角度來分析。體育教學成績已經成為小學教學機構自我進行院校教學質量考核以及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標準之一,制備科學規(guī)范的體育教學方式,營造出高效的體育教學課堂,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體育成績,從而體現在學校的教學質量評價中。
2 ?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2.1 教學理念不夠先進
新時期的簡約改革要求教學模式具備新穎化和靈活性,但是很多教師還沒有領會其真正的內在精神,教學思想還停留在技能知識的傳授層面上,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強,而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過于重視學生的體育學科成績,對小學生身體全面發(fā)展和個性方面的發(fā)展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另外,小學生還要面臨考試,而體育不是必考的科目,很多學校就會減少體育課的課時,這些都不符合新課改對體育教學的要求。
2.2 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不科學
當前,受到教師本位的傳統教學思維影響,教學考核的主要評判者是教師,小學生學習情況的判定也基本是由教師來決定的,學生的地位是被動的且常被忽視。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和評價標準十分單一,對學生身體、心理和智力方面沒有仔細地分析,對小學生各方面的努力也比較忽視,只是采用固定單一的模式和標準對小學生進行判定,這種模式無法對小學生做出全面科學的評價,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起到的是負面作用。
2.3 體育教學形式枯燥
當前部分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小學生對于體育知識的理解和認識還不夠成熟,同時受到上述傳統遺留問題的影響,部分小學生認為體育教學與課余活動之間沒有太大的差距。同時教師或學校對小學生體育興趣和愛好的培養(yǎng)都不夠重視,很多小學體育教師往往根據自己對體育教學的經驗和專業(yè)要求來要求小學生的體育學習,教師會讓學生進行體育技能的練習,在課堂上進行100m賽跑、800m跑或接力賽等項目,但是還有一些老師則采取放羊式教學,讓男同學隨便踢足球或打籃球,而讓女學生打羽毛球或乒乓球等,形成了小學體育課上學生自由活動,教師觀看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會讓小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也會逐漸讓小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
3 ?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明確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標準,并針對其展開針對性的有效教學措施,是緩解小學體育教學壓力的重要方式。
3.1 轉變教學思想,構建新的教學體系
第一,教師要跳躍出體育教材的限制。具備獨立設計體育課堂內容的能力,能夠通過簡單的體育理論以及模板化的體育實踐活動,研發(fā)出新型的教學課堂,并且意識到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堅持建立在學生的角度規(guī)劃課堂內容,為其創(chuàng)造具備參與感的體育課堂環(huán)境。
第二,教師要認識到自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是知識的引導者和活動的發(fā)起者。尤其是針對小學生來講,其對于體育的理解通常以玩樂為主,教師則要利用引導者的身份帶領學生認識到體育是具備一定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的項目,使其能夠正確對待體育課堂,具備一定的學習緊張感,充分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建立起“教學—互助學習”的教學體系,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體育課堂中學到體育知識,從而提升科學性。
第三,合理規(guī)劃體育課堂內容。小學生的體育課堂通常以游戲、體育視頻觀賞等環(huán)節(jié)構成,但是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也要切實發(fā)揮娛樂教學的科學性質,合理劃分體育課堂內容。引導學生能夠逐步接觸到正確的體育知識,并且能夠將其應用在實踐活動中。
例如,針對體育課程中的“跳躍”開展教學,首先教師便可以利用小游戲進行合理的課堂導入,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其次播放相關體育知識的教學視頻,引導學生進行規(guī)范動作的學習。最后利用小組互動比賽的模式,加強學生對動作以及標準的理解和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受到課堂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引導,形成有張有弛的學習狀態(tài),能夠更好地優(yōu)化記憶能力,同時也能夠解決小學生長時間面對陌生知識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有效性。
3.2 研發(fā)教學案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教學案例的創(chuàng)新需要建立在原有體育教學方式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使學生接觸到新穎的活動內容,從而提升其學習積極性。
首先,教師可以深度開發(fā)教學案例中的興趣激發(fā)點,并將其與自身的教學內容相結合,編排出創(chuàng)新型的游戲,例如在引導學生認識體育用品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將課堂互動創(chuàng)新成一場密室逃脫游戲。游戲的內容:利用燈光、裝飾等對教室環(huán)境進行布置,并且將各類體育用品進行一定的包裝,使其化身為游戲場景內的道具,引導學生通過尋找相應的道具解鎖密碼或者打開門窗,完成不同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對體育用品進行初步的認識,將名稱與形狀結合起來,來增強學生對于其用途的了解,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利用競技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積極性。競爭意識與體育活動具備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過程中,也可以積極地利用體育意識與競爭意識融合到活動中去,引導學生通過競爭來達到相應的體育目標。同時競爭意識的參與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小組互動比賽的方式,為其布置統一的學習目標,帶領其利用正確的方式以及正確的意識進行競爭互動。
3.3 制定多元化的教學評價。
教師要制定具備針對性和個性化的評價標準,結合不同學生的體育基礎以及個性化特點,例如性格、身體素質、語言表達能力及肢體協調能力等,綜合全方位的因素制定評價標準,才能夠更好地衡量學生的體育學習表現;在評價的過程中,要將視角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綜合多方面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評價,合理地給出鼓勵嘉獎,共同構建學生的體育學習信心,才能夠更好地營造體育課堂教學氛圍,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
4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是衡量學生學習質量以及教師教學標準的因素之一,同時也能夠影響學生在未來的體育發(fā)展質量和發(fā)展方向。教師要充分開發(fā)當前的體育教材,合理地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利用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方式,結合多元化評價體系,共同為學生的體育課堂制定出科學規(guī)范的學習環(huán)境,從自身以及學生的角度綜合考量,才能夠為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鑫.吉林市小學低段體育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對策研究[D].吉林體育學院,2019.
[2] 張小娟.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7):115.
[3] 徐爾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4):77,79.
[4] 吳秋霞.談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嘗試[J].才智,2019(34):15.
[5] 王佃娥.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行為有效性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
[6] 佟有超.淺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1(4):27,43.
[7] 汪際慧,金逵.運用系統觀察法評價有效體育教學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3):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