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嬌
摘 ?要:近幾年,氣排球運動得到了較好的推廣和發(fā)展,全國、省市級和社會團體組織的氣排球比賽日益增多。四川作為中國體育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qū)之一,也是中國最具體育活力的地區(qū)之一,大眾健身氣排球項目賽事的發(fā)展也相對較好。然而,群眾在參與氣排球運動時,因忽略運動傷害的風險和對科學鍛煉方法認知不足,也出現(xiàn)了運動損傷率提升的情況,特別是中青年群體。所以,本文將以這一群體具有代表性的隊伍作為研究對象,針對氣排球運動損傷的情況,提出在氣排球訓練中加入功能性訓練來降低運動損傷概率的設想、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效果驗證。
關鍵詞:功能性訓練 ?大眾 ?氣排球參與者 ?運動損傷預防
中圖分類號:G808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8(a)-0066-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port of gas volleyball has been well promoted and developed, and the number of gas volleyball matches organized by national, provincial, municipal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has been increasing. As one of the regions with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sports population in China, Sichuan is also one of the regions with the most sports vitality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fitness gas volleyball events is also relatively good. However, due to the ignorance of the risk of sports injury and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exercise methods, the sports injury rate has also increased, especially among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representative team of this group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view of the situation of gas volleyball sports inju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ssumption of adding functional training to gas volleyball training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sports injury, designs experiments and verifies the experimental effect.
Key Words: Functional training; Public; Gas volleyball players; Prevention of sports injury
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背景下,本文將從氣排球運動損傷預防實踐層面入手,在氣排球運動訓練當中加入功能性訓練,并展開實驗和實驗效果驗證。以此從理論上探索功能性訓練對氣排球運動參與者提高運動能力、延長運動壽命和預防運動損傷的可行性、有效性,從而更好地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四川銀保監(jiān)局代表隊(實驗組)和四川安信證劵代表隊(對照組)2支隊伍26人作為研究對象,分成2組,每組13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以“氣排球運動”“功能性訓練”“運動損傷”等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查閱相關文獻,全面了解本論文的研究現(xiàn)狀和動態(tài)。查閱《運動解剖學》《全民健身指南》《功能性訓練》和《SPSS統(tǒng)計分析大全》等相關書籍。為本文實驗方案設計、統(tǒng)計方法選擇做理論準備。
1.2.2 問卷調查法
針對氣排球運動損傷和預防研究設計問卷,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為189份,問卷有效率為95%。
1.2.3 現(xiàn)場統(tǒng)計法
(1)對實驗的2支隊伍的訓練和比賽的進行錄像,統(tǒng)計比賽時間、來回球、扣球次數(shù)、起跳次數(shù)等數(shù)據(jù)。
(2)在實驗測試階段,記錄實驗組和對照組相應的每一項實驗數(shù)據(jù),以便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本文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以此來判斷兩隊實驗數(shù)據(jù)在實驗的各個階段產生的差異性水平。
1.2.5 實驗法
(1)實驗方案的設計依據(jù)。
①實驗方案的選擇依據(jù)。
功能性訓練的優(yōu)勢是器材簡易,適合各年齡層次;訓練模式以徒手自重為主,訓練方法多元化;訓練監(jiān)測和訓練同步進行,訓練層次性強。本文的實驗對象為企事業(yè)單位人員,工作性質又是長期久坐,身體缺乏鍛煉,且平均年齡為38.38歲,年齡層次屬于中青年群體。所以,根據(jù)實驗群體的特殊性,采用功能性訓練較符合實際情況。
②實驗訓練方法的選擇依據(jù)。
通過對近3年參與四川省各類氣排球比賽的隊員、裁判進行問卷調查,統(tǒng)計出氣排球運動損傷結果如下。
表1、2調查結果顯示:近3年氣排球運動損傷發(fā)生率為90.9%,運動損傷部位中踝關節(jié)損傷比例最高,達23.8%,其次是膝關節(jié)、肩、腰背和手指手腕等。運動損傷的類型以關節(jié)扭傷和肌肉拉傷為主,近幾年氣排球比賽中膝關節(jié)、跟腱部位韌帶斷裂的案例相對于往年也有了一定的增加。綜上所述,可知氣排球運動損傷當中,主要是肩部、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區(qū)域的損傷。所以,在實驗訓練方法的選擇上,主要針對肩部、腿部、足部進行訓練。
(2)實驗方案的實施。
①實驗地點:C7運動空間排球場。
②實驗時間安排。
實驗總時間:2019年7~10月。
實驗具體時間:實驗組每周三、五、日晚6:00~8:00(技能訓練時間為6:00~7:20,功能性訓練時間為7:20~8:00),對照組每周二、四、六晚6:00~8:00(只進行技能訓練)。
③實驗訓練的流程。
在實驗前對實驗對象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測量,并對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按照實驗安排進行分組訓練,并嚴格控制實驗內容和進度。在實驗后對實驗對象進行再次測試,得出結論。
2 ?結果與分析
2.1 功能性訓練對氣排球運動中踝關節(jié)損傷預防的效果評價與分析
踝關節(jié)損傷是運動損傷中,比例最高的損傷。四川省氣排球運動的參與者平均每周至少參與1次氣排球運動,每次都在2h以上,說明氣排球運動的群眾參與度較高。而且,參與者每次鍛煉都以對抗賽為主。根據(jù)表3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一場氣排球對抗賽,雖然比賽時間較短,但比賽當中攔網、扣球的次數(shù)運用較多。除去發(fā)球直接得分的情況,一場比賽每一局每一分平均跳起次數(shù)為1.68。來回球每一局每一分平均是1.49個來回。綜上所述,氣排球運動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較大,網上爭奪激烈。大多數(shù)參與者都要進行扣球與攔網,然而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往往都是前沖起跳,落地時重心不穩(wěn)或沖網互撞踩在他人的腳上,就容易引起踝關節(jié)的損傷。所以,這次為實驗組安排了單腿CLA手臂前伸、BP繃腳踝、BP腳踝外翻和米字縱跳等功能性訓練,通過12周的訓練后,利用半米字移動測試項目,測試2組踝關節(jié)穩(wěn)定性的情況。測試結果如下。
從表4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在訓練前后,半米字移動的數(shù)值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增長率高對照組7.43%。說明增加功能性訓練,可以促進脛骨前后肌、趾長伸屈肌、腓骨長短肌和足背肌等肌肉力量。保證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預防在氣排球比賽中踝關節(jié)扭傷的發(fā)生。
2.2 功能性訓練對氣排球運動中膝關節(jié)和小腿跟腱損傷預防的效果評價與分析
氣排球是一項攻防一體的運動,參與者大多分為2類,一類為年輕時做過排球運動員,另一類為因受氣排球運動趣味性、娛樂性的吸引而參與氣排球運動,本身并無排球運動基礎的人員。這2類氣排球運動的參與者都屬于25~55歲的年齡群體,在沒有長期運動保持的情況下,體形、體態(tài)、肌肉力量、新成代謝的能力等都遠不如從前。并且根據(jù)表5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在參與氣排球運動之前有83.6%的人,沒有進行過運動評估,也就是說參與者沒有充分認識自身身體狀況。所以,在參加氣排球運動時,過多地使用防守動作和跳躍動作,容易增加膝關節(jié)和小腿跟腱的負荷,且在使用技術動作時瞬間發(fā)力過猛和姿勢不正確,如果作用于膝關節(jié)部位,會造成膝關節(jié)突然外翻,導致膝關節(jié)內側副韌帶的部分撕裂或合并內側半月板十字交叉韌帶斷裂。而如果作用于跟腱部位,就可能造成跟腱的撕裂甚至斷裂。由此,為了防止這些情況的發(fā)生,在訓練中,專門設計了自重雙腿下蹲、DB或KB蹲舉、BP相撲硬拉等針對腿部的訓練。經過訓練后,教練安排了反映腿部爆發(fā)力和耐力的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由表6、7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顯示,立定跳遠的測試項目,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2組成績無顯著性差異(P>0.05),而1min縱跳摸高測試項目,實驗組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前后的增長率為28.8%。結合2個測試項目結果表明,在腿部爆發(fā)力方面2組差距不明顯。而在腿部力量耐力方面,實驗組加入功能性訓練的訓練效果要比對照組訓練效果較好。所以,說明訓練可以使臀大肌、半膜肌、股二頭肌和股內側肌等肌肉力量增長。增強膝關節(jié)和跟腱的肌肉耐力,提高氣排球參與者的運動能力,防止損傷。
2.3 功能性訓練對氣排球運動中肩關節(jié)損傷預防的效果評價與分析
氣排球是隔網對抗性項目,而且它是通過徒手完成擊球動作。發(fā)球、扣球技術的揮臂動作突然發(fā)力或者制動,都要求有較好的肌肉力量,柔韌性和耐力。現(xiàn)在多數(shù)氣排球運動群體,在基本技術不規(guī)范,缺乏肌肉訓練的情況下,進行這種高強度的比賽。比賽中大量使用大力扣球和發(fā)球,容易導致肩關節(jié)的損傷。所以,對氣排球參與者進行上肢力量訓練時,肩關節(jié)力量訓練是訓練重點。為此安排了BP交錯站位交替前推、BP側平舉和DB或KB交叉過頭推舉等練習。在經過12周訓練后,教練對實驗組、對照組成員進行氣排球擲遠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由表8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顯示,氣排球擲遠測試項目,實驗組前后測試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相對于對照組來說,測試成績提高明顯,實驗組氣排球投擲平均增長2.92m,對照組平均增長1.06m。實驗組比對照組成績提高率高出16.16%。綜上所述,功能性訓練可以增加參與者斜方肌、三角肌中束的肌肉力量,有利于增強肩部肌肉的柔韌性和耐力,從而預防因氣排球運動中肩部疲勞而導致的肩關節(jié)損傷的傷害。
3 ?結語
(1)在氣排球訓練前,教練應對參與者進行科學評價,根據(jù)參與者的身體狀態(tài),制定合理的訓練方案。
(2)在氣排球訓練中,除保持原有基本技術的訓練外,還需增加功能性體能訓練的內容和比例,以此來提升參與者的運動狀態(tài),增強機體的運動承受力,預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3)在氣排球訓練后,教練和參與者要注重訓練后的肌肉放松、拉伸,以緩解疲勞,降低損傷發(fā)生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全民健身指南[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8:11-14.
[2]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運動解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38-162.
[3] (美)胡安·卡洛斯(JC)·桑塔納,著.功能性訓練:提升運動表現(xiàn)的動作練習和方案設計.[M].王雄,袁守龍,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240-242.
[4] 田媛,肖偉,姚磊.全民健身對接健康中國建設的主要問題與突破點[J].體育文化導刊,2018(2):7-11.
[5] 馬喆.探究功能性訓練以及預防運動損傷的具體方法[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7):18-19.
[6] (美)邁克·鮑伊爾,著.體育運動中的功能性訓練[M].王雄,張丹玥,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
[7] 徐建沖.功能性力量訓練對排球專項學生快速變向移動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