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芳 呂靜 丁士良 高丹 李崇飛
摘 ?要:太極拳作為體育教學中的一項教學內容目前已經逐漸普及,無論是中學還是高校,很多學校已經把太極拳作為體育課中一項重要教學內容。在長期的太極拳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行的太極拳教學存在很多弊端,太極拳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以及教學方法上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代體育教育的需要,趕不上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腳步,需要改革,而且迫在眉睫。
關鍵詞:太極拳 ?教學 ?方法 ?改革
中圖分類號:G852.1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8(a)-0001-03
Abstract: Tai Chi has been gradually popularized as a teaching cont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whether in middle school or in university. However, in the long-term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disadvantage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methods of Tai Chi, which can neither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nor keep pa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This old-fashioned teaching way needs to be urgently reformed.
Key Words: Tai Chi; Teaching; Method; Reform
目前,太極拳作為高校體育課中一項重要教學內容,弊端很多,太極拳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代體育教育和發(fā)展的需求,需要進一步改革,且迫在眉睫。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很快領會其精神并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熟練地掌握太極拳正確動作和要領,同時還要將太極拳的教學與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中之重。
1 ?主動思維意識的鍛煉和培養(yǎng)是社會的需要、時代的呼喚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迅速發(fā)展,我國社會正經歷著一場劇烈的社會變革。這種變革不僅影響到教育和體育等領域,同時還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從國內外教育發(fā)展來看,只要時代和社會發(fā)生了變化,教育就會發(fā)生變化,教育中的體育教育隨之也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和時代中,世界變得多變和多險,競爭加劇,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單一和安穩(wěn)緩慢的生活、工作節(jié)奏及格局。這就要求人們要積極主動地用發(fā)展的眼光看世界;簡單地被動服從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消極、怠慢、不思未來發(fā)展需求、不求進取的人,必然被時代淘汰。
作為受教育者的每一位學生,將來都會步入社會、適應社會,所以為了更快地融入到這個多變的社會中,必須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的主動意識,這是社會的需要、時代的呼喚。
2 ?主動意識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
目前,我國正處于教育改革和探索的階段,素質教育是重點,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中,學生的主動意識鍛煉和培養(yǎng)被忽視,主動性沒有發(fā)揮出來,主體性沒有體現(xiàn)出來。一味地追求學生的成績,忽視了學生主動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剝奪了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學習能力的鍛煉機會,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被動、死板、呆滯,不會變通,只知道低頭被動地學習,不知道主動地、積極地、多維度地去思維,不能在新的環(huán)境和社會中很快適應,離開了學校、老師和家長就束手無策,從而出現(xiàn)焦慮、抑郁,有的甚至走向極端。素質教育則是對學生的全面素質進行鍛煉和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鍛煉,在教育教學中重視學生主動思維意識、主動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等的能力的鍛煉、培養(yǎng)和挖掘。主動性教育應該把學生作為獨立的主體,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喚醒學生的主動思維意識,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主動思維和主動學習能力。所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意識,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前提,是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
3 ?設計并構建主動性太極拳教學方法是傳統(tǒng)太極拳教學方法改革的需要
滿堂灌在我國學校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師主宰了整個課堂,滿堂都是教師的講解和知識的傳授,學生只能豎著兩只耳朵使勁地聽、使勁地看,手忙腳亂地、慌里慌張地跟著老師制定的思路走,老師講完了,學生也跟完了,掌握的怎么樣?沒弄明白、沒記住。學生的學習被牽著走,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權,主動思維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培養(yǎng)。整個過程就像母親給孩子把飯做好了,孩子還不知道去端飯拿筷子吃飯,而是等著母親把飯和筷子端到孩子面前,這時孩子還是不去主動吃飯,哼哼呀呀地等著母親用筷子或勺子把飯送到嘴邊,方才張口吃飯,有的甚至連嘴都懶得張,久而久之學生養(yǎng)成了懶惰、被動的壞習慣,依賴性增強,主動性被打壓,學生“學”的效率降低,主動“動”的能力更差,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的鍛煉與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扼殺了學生主動思維、主動學習意識的鍛煉和培養(yǎng),也磨殺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更磨殺了學生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
其次,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既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活動,又忽視了學生之間的感情交流。課堂上教師不顧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過程,不管學生喜不喜歡,感不感興趣,更不顧學生反饋的信息,只是一味地傳授知識。學生的“學”是被動的、單一的、消極的,學生間的討論沒了,互動就少了,感情交流也就沒了,學生只能被牽著鼻子走,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最后學生學不會,老師干著急。不是教師不努力,也不是學生不學習,而是教學方法不當,影響了學生學習的激情,又影響了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