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悅讀

        2020-09-22 09:50:32周曉楓
        北京文學 2020年9期
        關鍵詞:作家

        周曉楓

        1

        我懷疑,對寫作者來說,書店是世界上最令他意亂情迷又垂頭喪氣的地方。

        書店折疊時空。從遠古天地的洪荒,到未來宇宙的神秘。從熱烈的赤道,到曠寒的極地。從最小的物質(zhì)單位夸克,到最大的生命個體鯨魚。從人的情感,到神的法則。從零點一秒,到一千零一夜,再到億萬斯年。每本書都是一道打開的幻門,我們的身體無法棲居其間,但心思暢游,我們得以體驗魔術般的奇跡與奇跡般的自由。這才是立即兌現(xiàn)的穿越,是妙趣橫生的cosplay,我們可以英雄馳騁疆場,可以神仙逍遙江湖,甚至體驗花的一生、獸的一生、礦物質(zhì)的一生。何須羨慕孫悟空七十二變?我們可以七百二十變、七千二百變、七萬二千變……經(jīng)歷秘密而豐富、從有限向無限的演變。通過閱讀,我們得以進入萬花筒的魔法世界。身體像最緩慢的植物一樣安靜,頭腦像最狂野的動物一樣奔行。我們就這樣,以文字抵達理解意義的遠方。

        逛書店,讓我心花怒放;逛著逛著,又自慚形穢。翻翻別人的作品,寫得真好。千軍萬馬,排山倒海。煉丹一樣煉字,每個字都包漿了,光澤養(yǎng)潤。文風蘊藉,偶有滯澀之處,亦存枯筆之妙。好詩!讓人狂喜、沉默、肝腸寸斷,好詩人簡直就是活著的日常的神明。出色的畫面還原感,使魚的鱗彩、鳥的羽光幾乎目力可視,寫海浪,讓我的腳尖幾乎觸到卷挾著泡沫和散沙的浪涌。他們的想象無往不至,他們的語言如同魔咒。仰望那么多大師,驚嘆那么多天才……我雞立鶴群、難望項背,自己就像個對比之下的笑話。我會由此懷疑自己寫作的意義和價值,并被席卷而來的虛無感淹沒。

        寫作者愛恨交織,恰恰是書店的魅力所在。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高山大海難道不是因為既美又令人恐懼,才堪稱偉大?書山有徑,學海無涯——書店是桃花源,也是一條始終敞開的勇氣之路。

        2

        閱讀是一種頭腦的健身運動,它和體育鍛煉一樣,有人天生喜歡,有人開始階段需要外力或自我壓迫,才能逐漸養(yǎng)成習慣,然后才能變習慣為愛好。

        了解知識和技能的方式,有些是由外向內(nèi)的強行的觀念灌輸;主動閱讀是由內(nèi)向外的,出自愛好者心甘情愿的選擇——所以有些教育的面目是嚴厲的,甚至猙獰,它包括難度和懲罰;而閱讀往往伴隨享受,以及由認同感帶來的私密的快樂。

        如果說學習說話,是尋找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掌握閱讀,就是找到與內(nèi)心交流的方式??床磺迨澜绲臅r候,我們會在視力不佳的沮喪里;而看不清自己,不是同樣淪入盲人般的命運嗎?本雅明說:“幸福,就是不受驚擾地進入自己的內(nèi)心深處。”他所描述的狀態(tài),和閱讀非常相似。閱讀教育,意味學習一種獲取幸福的日常方式。

        何況,有些技能掌握起來是暫時的,且容易過時。比如我的鄰居年輕時勤學苦練,成了非常有名的珠算大王,后來算盤不再被使用,他的技能也隨之陪葬,包括為此消耗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閱讀不一樣,無論什么年齡和行業(yè),它是永遠不會喪失功用的法寶。

        所以,從小養(yǎng)成閱讀習慣,是父母給予孩子一生最為重要的禮物。閱讀不僅培養(yǎng)氣質(zhì),還培養(yǎng)觀察力和耐心,可以鞏固記憶,增加見識,豐富情感。學習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學習接受孤獨如同接受安慰,學習想象和創(chuàng)造并使之成為奇跡……閱讀,使孩子獲得終生信賴的朋友和始終陪伴的家人。

        3

        孩子需要童話,正如成人需要夢想——夢想并非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一個逛書店的媽媽跟我交流:“孩子喜歡讀童話,可他問那個世界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怕孩子傷心?!?/p>

        所謂真實的世界,有些看得到,有些是看不到的。比如一個孩子想畫畫,雖然他不說出來沒人知道,但這依然是一個真實的想法,你不能說它不存在。寫作,就是在描述頭腦中存在的真實世界。如果我們只承認可以在現(xiàn)實中呈現(xiàn)的部分,否認在現(xiàn)實中不可呈現(xiàn)的部分,等于把所有人都認定為植物人,認定他們不存在肉體之外的精神世界。

        童話,是每個人小時候接觸最多、長大以后幾乎不再涉及的文體。當一個人不再相信會說話的植物和會做游戲的動物,童話的魔力似乎就解除了。然而,原初的天真和大膽的想象藏在童話里,它們對兒童的啟迪與教育,重要到難以替代。帕烏斯托夫斯基在《金薔薇》中說:“詩意地理解生活,理解我們周圍的一切,是我們從童年時代得到的最可貴的禮物。要是一個人在成年之后的漫長歲月中,沒有丟失這件禮物,那么他就是個作家?!?/p>

        童話看似無用,因為充滿天真爛漫的想象。然而,一個人如果始終只接受現(xiàn)實中可以看得見和有用的部分,他容易急功近利;當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在一個人的內(nèi)心消失殆盡,他的靈魂也會被侵蝕得千瘡百孔,甚至對現(xiàn)實中的美也視若無睹……就像離書太近,眼睛緊緊貼在紙頁上,是什么字也看不到的。詩人說:“那些讓我放棄夢想的人,就像讓我用一條腿來走路?!眽粝胧菍ΜF(xiàn)實有效的支撐,毫無夢想的現(xiàn)實會失去基礎的平衡;如果沒有候鳥般的志存高遠,我們?nèi)菀踪橘朐诘?,或者混跡泥潭。

        讀童話的孩子不必失望。每個文字都是一顆安靜卻從未死去的種粒,童話般,醞釀著洶涌的花期。并未欺騙,只要耐心等待和灌溉,奇跡會像春天一樣如期而至。

        4

        有的中年朋友抱怨,自己讀書少。年少不懂事,或由于家境條件所限,總之,蹉跎了歲月;等到想讀書了,事情多,體力和記性都下降得厲害,讀了也像沒讀,了無痕跡。

        “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我們當初聽來,只是過耳而不入心的一句告誡,沒有以此類推,明白“一生之計在年少”。

        什么季節(jié)做什么事情,年少就得讀書和學習,就得勤懇播種。每個孩子都難免浪費時間,浪費時間的確很爽,但若想與眾不同,需提前付出,唯此自己遭受的罪與苦才有回報。假設你給自己的心理暗示是:我還小,我再長長身體,以后再播種,可不可以?當然,小孩子覺醒得晚。然而,等到年紀大了再省悟,相當于秋天才開始播種,付出的勞動強度更大。因為天冷了,土地凍了。秋天播種的莊稼也有成活機會,不過收成,只有春天播種人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因為曾經(jīng)縱容自己,就得坦然接受這樣的命運和結果。

        中年人的未來和過去一樣長。每個今天,相對于晚年來說都算年少;何況,與那些長壽動物相比,人類中的老人也是孩子。所以,讀書這種事,讀了總比沒讀好。就像中老年人的營養(yǎng)吸收能力差了,新陳代謝慢了,可飯,多少總是要吃的。

        無論何時開始,只要沉浸在閱讀里,我們就被賦予不同。正如司湯達描述的:“在薩爾茨堡的鹽礦,人們將一根冬日脫葉的樹枝扔進鹽礦荒涼的底層;兩三個月之后,再將它撿出來,樹枝上布滿了閃閃發(fā)光的結晶;跟山雀爪子一般大小的最細小的嫩枝,被數(shù)不清的鉆石點綴得光彩奪目,熠熠發(fā)光;原來的樹枝已辨認不出來了?!睙o論老枝或者幼枝,只要懷有耐心,知識會慢慢裝飾,把你變?yōu)楦娱W耀的自己。

        5

        好吧,我承認,自己正是那個令人遺憾的遲悟者。我讀書缺乏體系,盲區(qū)甚多,尤其中國文化傳統(tǒng)這塊,基本空白。就像我不懂筆墨紙硯,書法上連基礎的判斷力都沒有,寫不出一個漂亮的簽名。我對諾貝爾文學獎、布克文學獎、普利策文學獎、龔古爾文學獎等獲獎書籍,有著稍后但約等于同步的追蹤,在閱讀視野上似乎是全球化的,但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卻無知得令人尷尬。

        反之,我有個寫小說的朋友,基本不讀翻譯文學。有一天,他把他認為值得效仿的榜樣文字發(fā)來,我很驚訝于我們之間的審美偏差。因為在我看來,他津津樂道的,不過是賣弄聰明的蠢話。之所以只看現(xiàn)在文學雜志上發(fā)表的作品,是因為,他想照貓畫虎,追求速效的發(fā)表。然而,他不知道這條所謂的捷徑上,擠掉了多少失意者。雜志上的作家,閱讀背景往往更為遼闊,他們跟從優(yōu)秀翻譯的導讀,照虎畫貓;而你想照著貓,乃至是一只健康狀況堪憂的病貓,畫出一只威風凜凜的虎,恐怕是一條萬難的路。

        不懂外語的人,假設從不閱讀翻譯文學作品,就無法形成經(jīng)緯更廣的審美參考。某些自稱師承中國章回小說傳統(tǒng)的作家,文風雖穩(wěn)健,但結構上沒有時空的壓縮和抻拉,文字也缺乏彈性和韌度,由于較少享受白話文運動至今翻譯文學的累積成果,缺乏世界文學的整個參照,他們?nèi)狈ΜF(xiàn)代性,缺乏超越限定的那種智慧。畢竟,我們自己的小說寫作傳統(tǒng)時間不算太長,敘事經(jīng)驗也不算豐富。

        我想,或許不必糾結于是否必須吃本地糧食才能獲得健康,不必糾結于讀翻譯文學過多是否構成對母語的背叛。用漢語翻譯出來,就是母語的組成部分,無論你吃的是牛羊還是魚蝦,長成的,都是自己的肉。我們今天吃玉米,吃西紅柿,吃土豆,吃辣椒,從來不覺得它們原本屬于異域,就像它們天生就栽植在中國的土壤上,天然地,被我們的腸胃所接納。說來,白話文就是文言文的一種翻譯方式。其實,無論是魯迅,還是何其芳、陸蠡,這些現(xiàn)代文學作家,他們在起點上難道不是受到世界文學和翻譯文學的滋養(yǎng)?他們中有許多,本身就是翻譯家。翻譯文學,不僅是漢語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擴充了漢語表達的邊界,使之更為豐富。

        當然,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我自身的文化缺陷,我越加體會出地域、故鄉(xiāng)、傳統(tǒng)、民族等等,對于寫作的重要意義。越是在趨同的文化環(huán)境、同質(zhì)化的寫作風格里,找到那一點點不同,就變得越發(fā)重要。那一點點不同看似微弱,但人與猩猩的基因之別,也不過是百分之一二。風格獨特的作家,秘密而迥異的生物學配方,可能來自個人與眾不同的隱秘經(jīng)歷,也可能來自對自己傳統(tǒng)文化的細膩體會。鄉(xiāng)愁和民族傳統(tǒng)不簡單體現(xiàn)于表面的地理意義的差別,而是被作家蓄意保留的心理時差。

        博爾赫斯曾經(jīng)寫到兩個做夢者的故事。一個開羅人家產(chǎn)蕩盡,只剩父親遺留下的房子,他夢見,有人告訴他,他的財富在波斯的伊斯法罕。他醒來以后就出發(fā)了,長途跋涉,歷經(jīng)危險,到達后卻被當?shù)匮策夑犻L鞭打。當巡邏隊長得知尋夢者的目的不禁大笑,說自己接連三次夢見開羅的一座房子,噴泉下埋著財寶,但自己卻從不理會這些荒誕的夢兆。開羅人返回,他知道隊長夢中所述正是自己的家,于是在噴泉下挖出了財富。由此可見,即使藏寶之地就在自己的家園,但旅程也是如此必要,唯此我們才更能清晰地認識自身和家園的價值,才能如候鳥般獲得返程中的重生。

        所以,世界遼闊,開卷有益。

        6

        每當在書籍里發(fā)現(xiàn)心儀之選,我深懷感激。因為一個好作家寫一本好書,他所需要消耗的,是漫長的時間、巨大的精力和劇烈的情感。而我花費微薄的錢款,就將這一切據(jù)為己有。沒有比這更劃算的經(jīng)濟公式了。每次進書店,我就像一條幼鯊進入五光十色的大海……貪婪游弋,身體渴求更多的營養(yǎng)。

        我在書架上搜尋篇目,線索可能來自對作者的既往閱讀經(jīng)驗,寥寥數(shù)語里暗示的品質(zhì),或者僅僅依靠從封面裝幀引發(fā)的直覺,挑到心儀之選。

        麥爾維爾說:“可悲,有人寧可取悅世人,卻不愿令人聞風喪膽?!背丝植佬≌f,我喜歡如遭重擊的文字,遠勝于撫慰的文字。體裁和篇幅倒是不限,因為各有妙處。就像朱諾·迪亞斯詭辯然而誠懇的理解:“這就是短篇小說的巨大魅力——你可以寫出完美的作品。長篇小說則恰恰相反——它的魅力在于你永遠無法寫到完美?!?/p>

        文學不是數(shù)學,不存在依據(jù)什么公式找到的標準答案。文學妙就妙在,存在讀解的多義性,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且無法被法官式地宣判對錯。同一個作家,同一部作品,有人迷戀得要命,有人痛恨得要死——就像有人嗜辣吃川菜,有人喜歡清淡偏愛淮揚菜。沒關系,不合口味的就放下,隨時可以結束一段相互折磨的關系。

        我讀過有些幾乎不容置疑的經(jīng)典作品,它們的聲譽就像化石那么結實、那么曠日持久、那么不容修改,是教科書上那種與日同輝的典范……可我真的無感啊,沒覺得不好,就像沒覺得怎么好。以下的書單,都在我的無感之列里:《傲慢與偏見》《了不起的蓋茨比》《大師與瑪格麗特》《麥田守望者》……在引起非議和公憤之前,我應該及時制止自己繼續(xù)列舉篇目,以免給自己增加受到攻擊的口實和罪行。

        到底,什么是必讀書呢?焦慮的家長和焦灼的讀者,都唯恐自己錯失最重要的內(nèi)容。學術研究當然必須腳踏實地,循序漸進;至于享樂式的閱讀,我倒覺得不必那么嚴苛。我看必讀書只有字典,其他的沒有傳說中那么重要。在浩瀚海洋里,吃這條魚也行,吃那條魚也行,不至于沒吃上某一條具體的魚就導致肌體的營養(yǎng)不良。需要做的,只是提高捕魚的技巧,以及強健自己消化的腸胃。

        7

        不僅挑什么書眾口難調(diào),在什么地點、什么天氣、什么心境下讀書,愛書人的表現(xiàn)也大相徑庭。有人喜歡下雨天,有人喜歡在度假的小屋,還有人每時每刻,手不釋卷。

        有人堅持睡前閱讀的習慣,無論懸念多么緊張、情節(jié)多么陡峭,放下書,在枕頭上翻轉一下身體,就翻滾著跌入黑睡眠的深淵。我不行。晚飯后的時間,我主要是用來浪費的。

        有人能邊洗澡邊看書,當然不是淋浴。我不行。不是怕浸濕書頁,而是泡在浴缸里的我就像頭肥臃的海象,這讓我無法保持良好的閱讀情緒。

        對我來說,最理想的閱讀環(huán)境,遠在眾人之上:飛行途中。在低噪中,在陌生人之間,在脫離地平線像脫離自己生活經(jīng)緯的高空,真是完美的沉浸式體驗……讓一本好書,勾魂攝魄。我甚至愛屋及烏,在候機廳里也興致勃勃,從來不因延誤而掃興;在其他乘客的抱怨聲中,我歡樂如遇節(jié)日。取消航班就取消航班,我住在臨近機場的賓館讀書,大快朵頤,樂不思蜀。當然,前提是有足夠的書。有人盯著機場的通告牌或飛機前方座椅靠背的擱板,能夠長達數(shù)小時。我不行。假設手邊沒有儲備,或是飛機下降之前我就讀完結尾,不僅令我沮喪,簡直就是一種打擊。

        “如果去荒島只允許帶一本書,你的選擇是什么?”提出這種假設的人真是殘忍。我永遠會受到這個問題的脅迫,幾乎立即感到饑餓般的恐慌和屈服。這就像是被問:“你的人生所愿保留的最后一樣東西是什么?”看起來只是在追問什么最重要,其實呢?殘忍在于你能放棄什么。健康?智慧?情感?不,我根本不敢假設那種取舍。

        有了電子書的法寶,終于,我們可以從威脅中解脫出來……等等,萬一荒島上沒有網(wǎng)絡和電源怎么辦?太可怕了,相當于整個世界都是一塊黑屏。

        8

        荒島上的寫作者,可以創(chuàng)作,由此撐過一段無書可讀的難熬日子——他依靠的,是平時的閱讀儲備,像挨餓的北極熊依靠自己皮層下的脂肪。這時候,寫作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出來了。

        不僅非常時期,平凡日子也能顯現(xiàn)出寫作之妙。寫作耗材不多,就是費點電,電腦算是耗電最低的電器了;何況停電的時候也可以工作,一張紙片一個鉛筆頭,利用有限的文字完成近乎無限的千變?nèi)f化。當然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礎材料都是有限的,像繪畫里的三原色、音樂里的七個音符——不過,顏料和樂器,可比紙筆貴多啦。

        看起來,作家這個工作太好了。讀小說是工作,看電影是工作,躺著發(fā)呆竟然也是工作……人間怎么有這種神仙日子?其實呢,作家常常置身煉獄,獨自為人物和情節(jié)所煎熬;備受折磨、痛苦不堪,但作家難以獲得他人的拯救,即使有了同情的眼淚也杯水車薪,無法為他撲滅燒灼的火焰。

        寫作是一種用文字做夢的能力,是在既現(xiàn)實又非現(xiàn)實的魔幻世界里穿越。寫作者需要閱讀,因為閱讀可以提供顯著的幫助,并成為重要和必要的部分。沒有閱讀支撐的寫作,相當于打電子游戲的過程中赤手空拳;沒有裝備的支援,一般打不了多遠。

        盡管隨時面臨著考驗,盡管途中有各種摩擦力的阻礙,我慶幸自己始終沒有放棄始自年少的文學夢。我根本不能停止熱愛的慣性,除了理想的初始之力強大,還因為一直有閱讀的磁力牽引。那些最好的作家能夠在毀滅中重塑你,每當想到他們神明一般的名字,我感激不盡。

        經(jīng)過數(shù)年的職業(yè)生涯,我依然在自稱“作家”的時候感到一絲羞赧,這個稱號對我來說,保持著可望不可即的近乎失真的神圣。對至愛的作家,我愿保持神秘的想象,我以為他們吐氣如蘭,說出的每個字都是音符,每段話都是旋律……哦,我并不想見到他們,因為我覺得自己的呼吸會污染空氣。

        9

        見識見識:先有眼睛里的“見”,才能有內(nèi)心的“識”,否則不過紙上談兵;閱歷閱歷:先從書本上讀,再去經(jīng)歷和了解,否則也是走馬觀花——兩個詞匯,在這里是可以互換的。見與識,閱與歷,需要同時精進,寫作者才能打通任督二脈,擁有眼界與胸懷、絕技與神功。

        假設沒有經(jīng)歷的體驗,沒有閱讀的了解,當我面對任何題材的時候,寫起來都會猶疑。所謂的“筆觸”——要讓作為工具的筆,有動詞化的接觸和碰撞;同時,要讓筆端具有神經(jīng)元般的感知細胞。需要不斷克服自己與他人的間距。寫作涉及萬事萬物,是一種用文字來完成擬態(tài)的技術。如果不去觀察和研讀,就以為能夠以自身認識覆蓋他者經(jīng)驗,這是作家最應該警惕的傲慢——它會讓我們在自以為是中誤入歧途,無法完成情感的滲透與交流,最終停滯在一己之狹隘里一無所獲。

        在將近三十年的寫作訓練中,我得出經(jīng)驗:那最不像捷徑的道路,才是真正的捷徑;而看似是捷徑的,不過是陷阱的另一種包裝。深入生活,并非是寫作的套話,恰恰是寫作的真諦;潛心閱讀,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工具帶來的高效勝過徒手的勞作。無論身體力行的行千里路,還是手不釋卷的讀萬卷書,我們?nèi)タ拷c了解……素材和靈感,都在體驗和閱讀的途中。

        寫作是獨自面對困境,是永無盡頭的遠方,什么外在的條件都未必能給你提供真正的保障。每個作品,都是向茫茫書海擲出一只渺小的漂流瓶,不知它會被什么樣的眼睛所發(fā)現(xiàn),什么樣的手所撿拾。然而,一個人用自己最大的誠意、勇氣和能力寫,他就是創(chuàng)造他個人的寫作的最好的時代;即使身處困境,只要握牢手中這支筆,他就擁有破冰的鎬、自救的繩索。

        每個寫作者就這樣燃燒自己,像安徒生童話里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用詞語的火柴,用頭腦里的想象,去擦出一道道光亮,用以抵抗黑暗、寒冷和死亡。所以,當寫作者置身書籍,他將被周圍和自身的光源所照耀,并因靈魂的趨光性而生長。

        責任編輯 張頤雯

        猜你喜歡
        作家
        作家的畫
        文學自由談(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作家的畫
        文學自由談(2022年4期)2022-07-29 05:23:42
        作家的畫
        文學自由談(2022年3期)2022-05-31 11:49:38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xiàn)在時·智啊威
        小說月報(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作家的使命與擔當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2-21 06:34:08
        作家的畫
        文學自由談(2021年4期)2021-07-30 07:19:18
        首屆“小作家”杯
        小讀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4:22
        首屆“小作家”杯
        小讀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30
        作家潞潞
        火花(2019年11期)2019-11-26 02:44:10
        亚洲成av在线免费不卡 |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永永 |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成人免费丝袜美腿视频| 91成人国产九色在线观看| 人妻 偷拍 无码 中文字幕 |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无|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色综合久久丁香婷婷|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一区二区| 极品粉嫩小仙女高潮喷水操av |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最新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 | 蜜桃成熟时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综合二区|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不卡| 日本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5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大片一级黄色|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av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青青草| 啦啦啦中文在线观看日本| 国产高清视频91| 国产精品av网站在线|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88久久综合| 国语对白精品在线观看| 18禁无遮拦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澳门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黄色av网站|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色猫咪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无码Av| 日韩av毛片在线观看|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自拍 另类 综合 欧美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