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冉
片花有致,寸石有情,精致的蘇州園林,處處充滿心思,細節(jié)巧奪天工。園林是蘇州人的情結,是蘇州風雅人士曾經(jīng)的生活空間,是最令人動容的物質空間,也是最令人向往的精神空間。
蘇州園林群體性保護實施以來,逾百座園林陸續(xù)與世人見面,還將有更多園林風雅登場。園林,賦予生活其中的人一份文化自信,也給這個城市帶來詩意棲居的情趣。以前都說蘇州園林,往后整個蘇州就是個大園林。
尋找失落的明珠,
重新“發(fā)現(xiàn)”園林
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候蘇州有多少園林呢?蘇州園林和綠化管理局遺產(chǎn)管理處原處長陳榮偉介紹,最鼎盛的時候,蘇州大約有250座園林。但由于戰(zhàn)亂、年久失修等等原因,園林日漸減少。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蘇州園林的修復保護工作,50年代初就設立了市園林管理部門,搶救修復了包括拙政園、留園在內(nèi)的一大批蘇州古典園林,并進行了精細化管理,1997年12月、2000年11月,拙政園等9處古典園林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蘇州園林成為全人類共同的遺產(chǎn)。但隨著城市化、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園林管理上產(chǎn)權歸屬不一等原因,許多由社會管理的園林逐漸消失。據(jù)歷次普查:1959年還存有91處,1982年存有69處,2007年存有58處!2013年底,則僅存53處!60多年中竟消失了38處園林!53處古典園林當中,由市園林部門直管的12處最為完整,由機關或事業(yè)單位管理的13處于也比較好,其余由社會上分散管理的19處較差,9處已處于半廢或殘存,個別古典園林年久失修、風燭殘年,“園林之城”的群體性基礎受到威脅。
對于園林的保護修復一直沒有停止過。然而保護修復之路并不一帆風順,社會上分散管理的園林,由于產(chǎn)權關系復雜、責權不一、資金缺乏、人為或自然損毀等原因,保護修復難度可想而知,其中的周折只有當事人體會得到。
近年來,蘇州市委、市政府站在歷史的高度,作出了建設“天堂蘇州·百園之城”的戰(zhàn)略部署,并印發(fā)了《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天堂蘇州·百園之城”的實施意見》,建立了“蘇州園林分類保護和群體性保護管理體系”,掀開了蘇州園林保護工作的新篇章。群體性保護的抓手之一就是不斷健全蘇州園林名錄保護體系,擴充名錄園林的數(shù)量,并對這些園林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監(jiān)督管理。自2015年至今,蘇州已對外公布了四批《蘇州園林名錄》,到2018年,共收錄了108座園林,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百園之城”。2019年10月,第五批《蘇州園林名錄》已編制完成。
名錄公布,并不是結束。園林之城,百園只是開始。
陳榮偉說:“幾個批次公布的園林名錄里,包含不少待修復甚至只有遺址的‘園林’ ,如果我們不把遺址列入名錄保護起來,說不定過幾年就消逝不見了,所以針對不同的園林,我們提出了分類保護的方案,第一類是保存比較完整的園林,第二類是需要進行修復的,第三類屬于遺址保護,也就是園林本身留下來的東西已經(jīng)不多了,比如怡園的對面有座慕園,現(xiàn)在僅剩下一個水池一座假山,解放初期還是相對比較完整的園林,解放后第一個盆景園就在這里,好在資料找得到,有可能的話,希望能夠恢復起來。公布的園林名錄里,最早一批只有古城區(qū)的園林,從第二批開始,不再僅僅局限于古城范圍內(nèi)。所謂盛世造園,從第三批名錄開始,我們把眼光放到了當代園林上,即當代私人或企業(yè)修建的園林??傊诸惐Wo,公布蘇州園林名錄,都是為了蘇州園林的群體性保護?!?/p>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介入園林的修復保護,解決園林修繕的資金問題。2019年7月,融創(chuàng)中國、虎丘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處、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三方攜手,就塔影園的古建筑保護與修復進行合作,近500年歷史的蘇州園林塔影園,將重現(xiàn)昔日風采。
更多失落在民間的園林“明珠”也有望被“擦亮”。
實行多種形式的開放,
讓園林融入尋常百姓生活
園林所流露出的,是刻在文人骨子里的東方氣韻,《長物志》里寫:“吾儕縱不能棲巖止谷,追綺園之蹤,而混跡廛市,要須門庭雅潔,室廬清靚,亭臺具曠士之懷,齋閣有幽人之致。”古人的園林生活,是風雅無邊的,也是園主的獨享。越來越多園林的開放,為更多的市民游客開啟了一種文雅生活方式,也是讓園林融入了蘇州老百姓的尋常生活。
陳榮偉介紹,已經(jīng)列入園林名錄的,具備開放條件的,要盡可能對市民開放,發(fā)揮為市民服務的功能,目前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開放的園林似乎只有耳熟能詳?shù)淖菊@、網(wǎng)師園、獅子林等等。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有關蘇州園林的重點工作是修復開放,為蘇州老百姓展示蘇州園林的整體風貌,讓大家知道,除了久負盛名的“大”園林,蘇州還有好多處在小街小巷里的“小”園林。這兩年園林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其中不乏現(xiàn)代的“私家園林”,以往公布的四批蘇州園林名錄中,有23座私家園林,其中9座已免費向公眾開放。
2018年4月,暢園、道勤小筑兩座蘇州園林正式向社會開放,許多市民激動不已,暢園這座著名的清代園林,之前只能在中國園林博物館里一睹芳容。不過,向市民開放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打開門就行,因為很多園林中或是有企業(yè)辦公,或是有私人居住,對外開放對企業(yè)的日常工作和私人生活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所以暢園和道勤小筑的開放參觀是限定時間段和人數(shù)的。
更多的園林,也在籌備對外開放中。據(jù)介紹,按照“蘇州園林修復三年行動計劃”,可園、柴園等11座重點園林的修復除了詹氏花園、南半園、塔影園,其他8處均已完成,其中,詹氏花園修復工程計劃19年底基本完成。隨著嘉樹堂、芥舟園等4座園林的陸續(xù)開放,108處園林中已有88處對外開放。
蘇州科技大學建筑與城規(guī)學院建筑遺產(chǎn)所所長、副教授謝鴻權感慨:好多蘇州園林都是圍起來的,有比較明顯的邊界,而在古代蘇州,有很多山地園林,是沒有圍墻的。今天大部分已經(jīng)開放的園林,往往已被指定為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或者蘇州市的控制性保護建筑。而作為歷史文化遺產(chǎn),往往立足于保護的立場,使絕大多數(shù)園林成了與城市社會生活、經(jīng)濟活動有距離的空間,利用者主要是游客。而在近代,很多園林曾作為城市的茶館、書場等市民公共生活空間。史學家顧頡剛的日記里就有寫到,在蘇州那段時間,時常在拙政園的茶室里開展各種各樣的討論,這何嘗不是園林文化的一部分呢。
以園林為底蘊
成就蘇州這個大園林
蘇州園林,集藝術之大成,是蘇州這座城市的“底韻”,在整個人類探索詩意棲居的歷程中,蘇州園林貢獻良多、令人矚目。從1978年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明軒”開始,蘇州園林流播世界,讓世人見識了東方人和諧居住、詩意棲居的智慧。
園林不僅可以作為城市的公共空間,園林的“小綠化”也潛移默化影響著城市的“大綠化”,讓整個蘇州越來越像個大園林。據(jù)介紹,近年來,市園林綠化局堅持綠色發(fā)展戰(zhàn)略,采用蘇州園林的造園藝術和手法,先后建成市級公園4個、區(qū)級公園30個、城市小游園115個,形成名城、古園、水鄉(xiāng)交相輝映的“人工山水城中園”的特色。我市也先后獲得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最佳人居環(huán)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級生態(tài)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謝鴻權在《十四五時期蘇州園林城市建設思路》中指出:緊跟2018年2月習總書記提出的“公園城市”的理念,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時期,百園建設將由內(nèi)而外,將各個園林之間、園林與其他城市綠地或公園之間、園林與古城風光環(huán)之間,建成綠色、生態(tài)、宜人的空間連接,園林圍墻的邊界效應持續(xù)弱化,園林紛紛融入整個城市之中,原本如珠玉散置的園林個體,被串成了園林城市中的珠簾與瓔珞,形成群體性保護的格局。園林、綠地所穿起來的綠色系統(tǒng),不但將提高蘇州居民的生活適宜度、提升幸福感,而且也有利于城市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最為直接明顯的就是助力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
據(jù)介紹,2019年,新編印的《蘇州市行道樹規(guī)劃》和《蘇州市綠美鄉(xiāng)村造林綠化技術導則》出爐,城市公園綠地服務圈建設、林蔭化率提升、綠道綠廊數(shù)將一一推進、實現(xiàn),同時,書香公園、香谷里公園等30項國土綠化工程進一步提升,5000畝成片林、50000畝森林撫育、350萬平方米市區(qū)改造綠地逐步完成,從市區(qū)到鄉(xiāng)村,綠意蔥蔥。
就像《園林尋夢》里唱的:“家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園,園是一幅畫,畫里住著人”,和諧居住、詩意棲居,蘇州園林很美,園林蘇州更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