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潔
(白龍江林業(yè)管理局中心醫(yī)院,甘肅 隴南 746010)
糖尿病為慢性代謝系統(tǒng)終身病癥,臨床治療困難程度大,尚不能徹底治愈,一般來說需要患者遵照醫(yī)囑,持久規(guī)律用藥,以控制病情、減少并發(fā)癥[1]。有研究指出:病患對“糖尿病及其治療”認知情況良好與否將直接影響血糖水平控制效果[2]。故強化護理干預,在控制病情、減少并發(fā)癥等方面顯示出突出優(yōu)勢??紤]到病患年齡、知識接受能力等存在明顯差異,僅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其干預效果并不明顯。人性化護理以病患個體特點為基礎,強調將人文關懷融入護理干預方方面面,關注病患生理、精神在內的各個層面,可實現(xiàn)整體健康[3]。基于此,本研究將人性化護理用于糖尿病臨床干預,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期間在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齡 45~79 歲,平均年齡(59.18±10.51)歲,病程 1~14 年,平均病程(5.92±1.71)年;研究組 43 例,男 19例,女24例,年齡46~80歲,平均年齡 (59.22±10.53)歲,病程 1.5~14 年,平均病程(5.95±1.74)年。對比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有關診斷標準;②可正常溝通、交流;③本研究獲得病患及其家屬同意。排除標準:①腫瘤患者或存在認知障礙;②合并臟器嚴重功能障礙;③臨床資料不完整。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生活照護,心理照護,健康宣教,合理用藥。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人性化護理干預,包括:
心理方面。觀察病患情緒變化、行為表現(xiàn),對病患進行個體心理分析,依據分析結果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交流過程中認真聆聽,準確把握病患心理所需,合理運用暗示療法,消除病患疑慮,幫助其樹立信心,多關懷,多鼓勵,給予其精神支持,幫助病患找到心理疏泄方法,減輕心理障礙。
血糖監(jiān)測。告知病患血糖監(jiān)測的必要性,要求病患知曉血糖參考值與變化范圍,其中空腹血糖參考值:3.8~6.1mmol/L,餐后 2h 血糖參考值:<7.8mmol/L。此外,要求病患佩戴血糖監(jiān)測儀,動態(tài)監(jiān)測血糖水平,以便第一時間察覺血糖異常,特別警惕低血糖情況出現(xiàn)(常見癥狀:心慌、出汗、饑餓感等),適時使用胰島素,教會病患胰島素注射的正確方法。
飲食方面。在了解病患飲食偏好基礎上,同醫(yī)院營養(yǎng)師一起為病患確定飲食方案,規(guī)律飲食,清淡飲食,低糖飲食(推薦食物:白菜、空心菜、白蘿卜等),可增加維生素攝入,切忌進食高糖食物(比如:香蕉、西瓜等),不可進食高脂食物,不飲用含糖飲品,不可食用馬鈴薯、花生、糯米、甘蔗、桂圓等,食物烹飪盡可能使用植物油,食鹽應不超過6g,戒煙,禁酒。
環(huán)境方面。病房每日消毒、清潔、通風,室溫22度左右,醫(yī)護人員各項操作應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限制病房探視人數(shù)、次數(shù);定期修剪指甲;保持口腔衛(wèi)生,飯后漱口,避免感染;淋浴水溫不可過涼或過熱,水溫控制45~50度;皮膚受傷后應盡快處理,并用紗布予以包扎,不可使用刺激性強的消毒劑,若出現(xiàn)感染應盡快就醫(yī)。
健康指導。宣傳糖尿病有關知識,應涵蓋以下內容:病因、潛在并發(fā)癥、防治舉措等。教育方式應依據病患年齡、知識接受能力、個性特點等綜合考慮而確定。指導病患提高自我監(jiān)測能力,充分認識到遵醫(yī)治療、配合護理干預的重要性。
運動方面。依據病患實際身體狀況,定時(餐后1h方可運動)、定量(每次運動時間以0.5h最佳)運動,擇時相對固定,不可空腹運動,可采取散步、瑜伽等運動,運動后注意保暖,運動過程中注意合理補充水分,運動過程中出現(xiàn)任何不適都應立即終止運動,運動結束后雙足如存在紅腫、感染等情況,盡快、準確處理。
藥物護理。冬季或者氣溫過低情況下,藥物注射前應先行手臂熱敷,或在保證不傷及藥物藥效的前提下適當加熱,密切觀察并記錄用藥反應,如遇暈針病患,則可通過遮擋注射部位或轉移患者注意力等多種方式順利注射藥物。
并發(fā)癥護理。如發(fā)生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高滲性昏迷,伴有明顯抽搐者,需要安排專人護理,觀察生命體征各項指標變化;糾正脫水情況;胰島素需行持續(xù)滴注,不可過快,否則可引起低血糖等在內的不良事件;其它等。
(1)血糖水平對比。觀察指標包括:①空腹血糖;②餐后2h血糖。
(2)治療依從性對比。治療依從性評價結果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計算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之和,將其作為依從性。
數(shù)據分析用SPSS21.0,計量資料(血糖水平)、計數(shù)資料(治療依從性)分別用均數(shù)±標準差、百分數(shù)表示,分別行t檢驗、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干預前(P<0.05),且干預后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血糖水平對比 (±s,mmol/L)
表1 血糖水平對比 (±s,mmol/L)
注: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43 15.26±3.72 11.61±3.05# 17.73±3.11 12.54±2.92#研究組 43 15.19±3.68 9.43±1.59# 17.67±3.06 10.65±2.01#t-0.088 4.156 0.090 3.496 P-0.930 0.000 0.928 0.001組別 例數(shù)
研究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依從性對比 例(%)
糖尿病疾病特點體現(xiàn)為血糖水平異常,高于正常值。隨著病情進展,可傷及重要臟器,如心、腎、血管等,出現(xiàn)明顯功能障礙,對其健康、安全構成威脅?;疾∪后w日漸龐大,數(shù)量增多,病患生理、精神均飽受折磨,因無法徹底治愈,需持久用藥以控制病情、維持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輔以恰當護理干預有其必要性,為病患提供系統(tǒng)、完整的護理服務,無論是精神層面還是行為層面,均能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干預[4]。普遍認為:護理干預已成為臨床治療的重要組成。醫(yī)學科學不斷進步,人們健康意識明顯提高,對護理干預工作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亟待尋求一種更為適宜的護理干預模式。
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受到廣泛關注,此護理干預模式以病患為中心,強調依據其特點、個性等出發(fā),據此確定干預方案,提供優(yōu)質護理,轉變既往單一癥狀護理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人文關懷,將“人性化”融入護理干預中,不再僅僅局限于減輕癥狀、控制病情,同樣關注病患心理健康,通過制定一系列針對性干預舉措,以更好滿足病患需求,敬畏生命,關愛病患健康[5]。在護理干預過程中,既能為病患提供基礎護理服務,為其提供專業(yè)技術服務,而且能使病患切實感受到來自于醫(yī)護人員的關愛,更易實現(xiàn)雙方的良好溝通,只有溝通有效,醫(yī)護人員才能準確知曉病患護理需求、心理需求,從細微之處著手實施干預,努力為之營造適宜的康復的環(huán)境[6]。本研究將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用于糖尿病臨床護理干預過程,醫(yī)護人員善于觀察分析病患眼神、表情等,清楚病患需求,并盡最大努力去滿足其需求,營造良好、融洽的醫(yī)患氛圍。能夠及時察覺護理干預過程的不足之處,予以改進、提高,給予病患系統(tǒng)、完整、個體化的健康指導,可幫助病患獲取正確的糖尿病相關知識,增加對“糖尿病及其治療”相關知識的認知,充分認識到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所產生的危害性,在精神上足夠重視,在行為上積極配合,從生活方方面面著手,養(yǎng)成科學生活方式,做到科學進食,規(guī)律用藥,有效運動,使病患血糖水平合理,并能得以穩(wěn)定維持,促進康復。適時適量的運動有助于病患進食,睡眠質量改善,并且,機體對葡萄糖的攝取過程發(fā)生改變,能夠直接影響肌肉等末梢組織,增加其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合理控制機體對胰島素的需求,血糖水平不會出現(xiàn)異常波動,更易持久穩(wěn)定維持,并發(fā)癥發(fā)生可能性降低。此護理干預的有效實施需要充分調動醫(yī)護人員主觀能動性,不再處于被動地位,更需要學習多樣化知識,如心理學知識、保健知識等,能準確識別各種情況,將各項護理干預舉措逐一落實,使患者享有全方位的有效護理,一方面可促進整體護理質量提高,另一方面可建立有效的護患關系,有益病患健康,使病患在就醫(yī)全程感受到舒適,達到生理、心理等各個層面健康。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與羅秀瓊等[7]研究結果較為接近,提示開展人性化護理干預,對維持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相對穩(wěn)定、提高依從性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原因可能是:人性化護理能給予病患更多的人文關懷,實現(xiàn)對病患的細心照護,病患時時刻刻能感受到來自醫(yī)護人員的關心,護理干預方案以病患實際所需為出發(fā)點,從心理、飲食、用藥等在內的各個方面著手,加深病患對“糖尿病及其治療”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依從性由此提高,為有效治療提供強有力保證,使病患血糖水平持久、穩(wěn)定維持于合理范圍。
綜上所述,開展人性化護理干預,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與穩(wěn)定維持,增加病患對治療的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