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瓊
(甘肅省鎮(zhèn)原縣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甘肅 鎮(zhèn)原 744500)
艾滋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會導(dǎo)致患者免疫系統(tǒng)遭受破壞,主要攻擊CD4+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呈進行性下降,患者在免疫功能逐漸下降的過程中易生成惡性腫瘤或感染,直至死亡,因此艾滋病危害性極大。臨床調(diào)查顯示[1],近年來我國艾滋病高速增長,感染者顯著增加。艾滋病由于受到公眾歧視,患者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艾滋病使用高效抗逆轉(zhuǎn)錄病毒治療效果較好,可有效降低機會性感染,延長患者生命,但患者消極、悲觀、絕望的負性情緒使治療效果受到不良影響。臨床研究指出[2],負性情緒可對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對艾滋病患者加強心理干預(yù),改善負性情緒,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強治療信心,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本研究中艾滋病患者采用針對性心理護理,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4月鎮(zhèn)原縣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宣教干預(yù)的艾滋病患者48例,采用隨機字母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24例,男13例,女 11例,年齡 21~72 歲,平均(43.78±5.49)歲;感染途徑:同性接觸感染14例,異性接觸感染10例,輸血感染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及以上16例。觀察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齡 24~70 歲,平均(44.53±5.486)歲;感染途徑:同性接觸感染15例,異性接觸感染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及以上14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納入標(biāo)準:①均符合艾滋病診斷標(biāo)準[3],年齡≥18歲;②未合并嚴重精神性疾??;③認知功能、溝通能力正常;④生存時間>6個月;⑤患者均知曉本研究詳情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biāo)準:①合并嚴重智力障礙;②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虎垡缽男圆?。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即向患者宣教疾病相關(guān)知識,指導(dǎo)飲食、用藥、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
觀察組采用針對性心理護理,均接受過溝通技巧、禮儀等相關(guān)培訓(xùn);具體護理內(nèi)容:①健康宣教:實施“一對一”健康教育,主動、親切地與患者交流,向患者講解艾滋病相關(guān)知識,提高患者對艾滋病的認識,糾正錯誤認知;向患者講解真實病例,耐心解答患者疑惑,使患者知曉通過藥物治療與自身努力可有效控制病情;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病例,指導(dǎo)患者與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建立聯(lián)系,相互鼓勵,從而減輕病恥感;講解艾滋病治療需終身服藥,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使患者理解并接受,幫助其樹立積極配合治療的態(tài)度;②鼓勵性交談: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點、職業(yè)等,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引導(dǎo)患者宣泄不良情緒,期間護理人員應(yīng)表現(xiàn)出理解與同情;及時告知患者病情階段性好轉(zhuǎn)情況,鼓勵患者“做的不錯,繼續(xù)保持這個狀態(tài)”,以增加其治療信心;當(dāng)患者表現(xiàn)出焦慮、抑郁情緒時,指導(dǎo)患者通過聽音樂、慢跑、打太極等形式放松心情;③社會支持:與艾滋病家屬進行主動溝通,使其了解更多艾滋病相關(guān)知識,增強治療信心,當(dāng)艾滋病家屬參與患者護理時能夠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溫暖,向患者傳遞積極向上的情緒,改善患者治療依從性。兩組患者均連續(xù)護理3個月。
①自我效能感: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ecd6)[4]評價,內(nèi)容包括角色功能、癥狀管理、溝通功能、情緒控制等內(nèi)容,采用10級評分法,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強。評價時間為護理前、護理1個月、護理3個月;
②負性情緒:采用W.K.Zung制定的抑郁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包括精神性障礙、軀體性障礙、精神運動性障礙等,4級評分,分值越高抑郁、焦慮癥狀越嚴重;
③免疫功能: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1個月、護理后3個月患者空腹?fàn)顟B(tài)下抽取靜脈血3 mL,采用BD流式細胞儀檢測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shù)。
用SPSS23.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頻率、百分比表示,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獨立樣本或配對樣本t檢驗。若方差不符合齊性或呈偏態(tài)分布,以M(范圍)表示,并使用Mann-Whitney U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護理前,2組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后1個月及護理后3個月自我效能感評分均較護理前升高,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見表 1。
表1 2組自我效能感比較(±s,分)
表1 2組自我效能感比較(±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1個月 護理后3個月 F P對照組(n=2 4) 2 5.6 2±6.1 3 2 6.1 4±5.8 7 2 4.4 6±6.7 3 0.7 0 0 0.4 9 9觀察組(n=2 4) 2 4.7 8±5.0 2 3 0.8 6±4.7 8 3 6.7 2±5.5 4 5 1.6 0 7 0.0 0 0 t 0.6 5 0 3.8 2 3 8.6 2 3 P 0.5 1 8 0.0 0 0 0.0 0 0
護理前,2組SAS、SDS評分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后 1 個月、3 個月 SAS、SDS 評分均較護理前下降,且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負性情緒比較(±s,分)
表2 2組負性情緒比較(±s,分)
注:與護理前相比,*P<0.05。
組別 S A S S D S護理前 護理后1個月 護理后3個月 護理前 護理后1個月 護理后3個月對照組(n=2 4) 6 3.4 1±5.1 9 6 0.5 9±5.2 4* 5 1.8 6±6.7 3* 6 2.3 6±5.4 3 6 1.0 6±4.7 0 5 5.5 8±6.7 6*觀察組(n=2 4) 6 2.6 3±5.7 2 5 1.3 3±6.6 4* 4 0.4 2±5.3 6* 6 1.4 3±5.8 8 5 2.1 4±5.5 5* 4 6.0 6±4.3 4*t 0.6 1 8 6.6 9 3 8.1 5 4 0.7 1 1 7.5 0 2 7.2 7 7 P 0.5 3 9 0.0 0 0 0.0 0 0 0.4 7 9 0.0 0 0 0.0 0 0
護理前,2組患者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shù)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shù)均高于護理前,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2組免疫功能比較(±s,個/μL)
表3 2組免疫功能比較(±s,個/μL)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1個月 護理后3個月 F P對照組(n=2 4) 1 8 8.5 2±5 8.8 2 2 0 0.1 5±5 4.1 8 2 1 6.8 6±6 4.3 9 2.1 9 5 0.1 1 6觀察組(n=2 4) 1 9 1.4 9±5 6.3 3 2 8 0.7 3±8 4.1 2 3 2 1.0 3±9 6.7 2 2 5.5 5 6 0.0 0 0 t 0.2 2 3 4.9 1 7 5.4 7 5 P 0.8 2 4 0.0 0 0 0.0 0 0
艾滋病不僅損傷患者機體,還會對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dān),嚴重的不良情緒可能會導(dǎo)致患者出現(xiàn)傷人傷己的行為。因此,艾滋病患者在針對性治療同時應(yīng)給予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yù)。本研究針對性心理護理從健康宣教、鼓勵性交談、社會支持3個方面對患者加以干預(yù),使患者及其家屬正確認識病情,學(xué)會自我疏導(dǎo)負性情緒,提高治療配合度,有助于減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針對性心理護理在對患者護理過程中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真正考慮患者感受,使患者感受到被關(guān)懷、平等、尊重。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1個月、3個月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呈進行性下降,與臨床研究具有一致性[5]。表明,針對性心理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原因可能在于,針對性心理護理能夠糾正患者疾病認知,減輕患者病恥感,學(xué)會自我疏導(dǎo)不良情緒。
自我效能感可影響患者面對疾病的毅力與信心,自我效能受多種因素影響?;颊呙鎸膊〉倪^程中,階段性成功可增強其自我效能感,失敗則會降低[6]。因此,心理護理時護理人員應(yīng)抓住患者的心理特點,根據(jù)艾滋病病情,將不易實現(xiàn)的總體目標(biāo)分解成若干階段性目標(biāo),當(dāng)患者完成階段性目標(biāo)時就加以鼓勵,使患者感受自身距離整體目標(biāo)又進一步。同時,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可增強患者自我效能,患者之間的交流,有助于消除病恥感,增強治療信心。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1個月及3個月自我效能感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心理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
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shù)是評價機體免疫狀態(tài)的指標(biāo),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7],心理狀態(tài)與免疫功能變化引起的疾病之間存在一定聯(lián)系,免疫功能的改變可引起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功能改變。艾滋病可導(dǎo)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到限制,如精力不集中、思維遲鈍等,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羞恥等不良情緒,而不良情緒又會加重病情,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良情緒也可能導(dǎo)致患者治療依從性,使抗病毒治療效果下降,從而使免疫功能降低。本研究中艾滋病患者采用針對性心理護理,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1個月及3個月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shù)高于對照組,且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shù)呈逐漸升高的趨勢。原因可能在于,針對性心理干預(yù)可增強患者治療依從性,使患者能夠堅持抗病毒治療,遵醫(yī)囑服藥與復(fù)診,相信醫(yī)護人員及醫(yī)療技術(shù),從而使得免疫功能改善,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shù)逐漸升高[8]。
綜上所述,針對性心理護理可提高艾滋病患者自我效能感,減輕焦慮、抑郁情緒,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功能,具有臨床應(yīng)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