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升
[摘? ?要]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充分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教師可借助剪紙藝術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進而推動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前,美術教材中包含許多有關剪紙藝術的教學內(nèi)容。剪紙教學以徒手剪紙為主,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眼、腦、手的協(xié)調(diào)及均衡發(fā)展。文章對如何有效開展剪紙教學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能力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剪紙教學;美術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5?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24-0014-02
剪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有著獨特魅力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剪紙是一種運用剪刀或刻刀在挺括的紙張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鏤空藝術。剪紙手藝人會借助夸張、變形等技巧來剪出老百姓所喜愛的吉祥圖案。民間剪紙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集聚了最樸實的思想感情,是我國優(yōu)秀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教師在教學剪紙的過程中能使學生手腦并用,進而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培養(yǎng)他們對于美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加深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了解,提高他們的愛國熱情。
一、合理設計教學步驟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對剪紙產(chǎn)生興趣,首先就要啟發(fā)學生觀察自己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允許學生喜歡什么就剪什么,鼓勵學生大膽地動手。除此之外,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1.由淺入深地教學
首先,在教學內(nèi)容上,先以教材為主,讓學生掌握教材上有關剪紙的知識,再結合自選的內(nèi)容進行教學,這樣就能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剪紙。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最基本的圖案開始剪起,比如圓形、星形、花瓣形、月牙形、葉子形、水滴形等。讓學生仔細臨摹幾種基本形狀并且牢記,同時掌握它們的剪法。這些基本剪紙造型的剪法對學生來說非常簡單,很容易掌握,這樣便不會給學生造成學習壓力,同時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剪紙的興趣。
2.循序漸進地教學
剪紙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剪紙所需的材料非常簡單。剪紙手藝人僅用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可以剪出栩栩如生的圖案。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中國的民間藝術有哪些,從而引入課題——剪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讓學生了解剪紙的由來等內(nèi)容。筆者認為,教師應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第一步,采用情境教學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情境教學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要想順利開展情境教學,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構建情境,盡可能地把枯燥的語言知識轉化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任務和內(nèi)容,使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調(diào)動思維去理解信息和語言材料,激發(fā)表達思想的欲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剪紙教學需要結合實際。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手段進行教學。如使用多媒體讓學生多欣賞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剪紙藝術作品等,而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介紹與剪紙有關的文化知識,并進行剪紙示范。教師通過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教學,能夠慢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剪紙技巧之后,教師將難度增加,讓學生學習剪一些比較復雜的圖案,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的眼、腦、手的協(xié)調(diào)以及均衡發(fā)展。
第三步,豐富教學形式。剪紙一般都是使用剪刀或者刻刀。剪紙的步驟一般是:起稿—剪刻—揭離—粘貼—成品修改—復制—薰樣—曬樣。在課堂上,教師要選擇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有趣的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展示優(yōu)秀的剪紙作品來啟發(fā)、感染學生。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如將剪紙與其他手工制作緊密結合,讓學生對動手創(chuàng)作產(chǎn)生興趣,進而不斷發(fā)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教師要因材施教,加強指導,注重實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
循序漸進地教學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接受剪紙藝術,從而讓他們對美術學習更加積極。
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式
1.采取直接剪的方法
許多剪紙手藝人并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剪紙訓練,他們都是單純地憑借自己的經(jīng)驗來尋思如何剪,但他們依然能夠剪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在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很少有學生能真正地接受專業(yè)的剪紙訓練。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首先,讓學生剪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鼓勵學生不拘小節(jié),大膽地剪,并肯定學生剪出來的作品。這樣做不僅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通過大量的練習,慢慢地,學生可以嫻熟地剪出許多生動形象的作品。學生在剪紙過程中提升了對剪紙的興趣,加深了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了解,提高了愛國熱情。
2.采取先畫后剪的方法
美術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場所。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剪紙藝術最合適不過了。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如玫瑰花、橘貓等進行描繪,但只須畫出物體的大概輪廓。然后再讓他們進行剪紙。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在教學中采取先畫后剪的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打好繪畫基礎,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剪紙的興趣,更可以讓學生領略到民間剪紙藝術的新奇之處,從而加深學生對民間剪紙的喜愛。
3.采取有創(chuàng)意的剪紙方法
藝術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藝術。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創(chuàng)意,并使創(chuàng)意能夠運用于剪紙當中,比如創(chuàng)設創(chuàng)意畫、結合混維圖形等,將剪紙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生可以利用一些五谷雜糧來搭配剪紙繪制創(chuàng)意畫。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度,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及藝術美的觀察和體悟能力。
三、豐富教學模式
1.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這樣做不僅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要想順利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教師在上課之前就應該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規(guī)劃教學目標,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在課堂上,教師將學生合理劃分為幾個剪紙小組,采取小組長輪換制,并開展剪紙比賽。這樣做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進而激發(fā)學生對剪紙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意能力,使學生取長補短、揚長避短,緩解學生的自卑感與恐懼心理。
2.采用游戲教學模式
在教材中被提及的游戲都可以合理地運用到實際的課堂當中。改變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是進行多元化教學的前提。在教學中合理運用游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意識,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準備好剪紙樣品,讓學生猜猜它們的象征意義。這樣做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教師也可以在剪紙結束后,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并結合這些作品提問上課時所講的內(nèi)容。例如,提出“猜一猜,哪幅作品中有對稱圖形?對稱圖形的特點是什么?”之類的問題。這樣做既能讓學生鞏固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又能起到拓展作用。
除了教材中提及的游戲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生活中的游戲。教師可以結合課堂實際情況,合理引入新的游戲,實現(xiàn)“教”與“學”的完美結合,使學生在“學”中加深對民間剪紙藝術的了解,并且培養(yǎng)和激發(fā)自身對剪紙的興趣。
3.采用現(xiàn)場示范教學模式
現(xiàn)場示范是教師給學生展示新奇事物的最佳方法?,F(xiàn)場示范剪紙不僅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的魅力,還能激發(fā)學生對剪紙的興趣,更能讓學生了解具體的剪紙步驟,從而積極投身到剪紙實踐中。
4.采用寫生教學模式
藝術源于生活。要想創(chuàng)作出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就必須從書本中跳出來,走到生活中尋找靈感。在剪紙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獲取不一樣的人生體驗,然后再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慢慢剪出生活中的美。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新事物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總而言之,在剪紙教學中,教師應合理設計教學步驟,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式,豐富教學模式,進而喚醒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創(chuàng)作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民間剪紙藝術及美術學習的興趣。通過剪紙教學,教師能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感覺靈敏、觀察細致、記憶力強、思維靈活、判斷準確、語言豐富、心靈手巧的全面發(fā)展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胡穎.民間剪紙在美術教學中的傳承[J].卷宗,2016(1):147.
[2]? 費強. 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J]. 教育科研論壇,2012(7):88-89.
[3]? 廖桂欽.論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運用[J].新課程(中學),2017(10):42.
[4] 梁玉美.剪紙的教學心得[J].大舞臺,2010(9):186.
(責任編輯? ?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