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繼芝 楊曉紅
摘? 要: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成為根植與人們心中的信仰,并糾正人們的錯誤意識,推動我國社會的良性和穩(wěn)定發(fā)展。中職教師可以運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開展德育教學,并在此過程中,著眼于學生的生活,著眼于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則,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提升他們的行為約束力。
關鍵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職德育;德育教學;教學策略
在現(xiàn)階段的中職德育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提升學生對德育內(nèi)容的理解上,忽視培養(yǎng)學生構建德育知識與自身生活和實踐的連接,從而導致出現(xiàn)德育學習“三分鐘熱度”的局面。為此,教師應深入研究德育內(nèi)容,并構建德育知識與學生認知的連接,運用實踐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德育知識的內(nèi)涵,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
一、開展生活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
在開展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著眼,從細微的小事入手,讓學生從細微的小事中,感受到愛,并運用對愛的感知,回饋愛,讓學生真正地懂得感恩的真正內(nèi)涵,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例如,教師開展以“你最應感謝的人”為主體的德育課程前,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實踐相應的任務,加深他們對感恩的理解。在開課后,教師播放父母為孩子在生活中,點點滴滴付出的視頻,并詢問學生:“在生活中,你們最應感謝的人是誰?說說具體的理由?”學生受到視頻的啟發(fā),回想生活中,父母為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與此同時,教師適時地抓住時機,為學生布置為父母洗腳的任務,并在再次上課的過程中,讓學生交流。給教師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小陳的發(fā)言。他說:“在為父親洗腳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的右腳有一個水泡。父親安慰我說,只要你努力學習,父親的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從此句話中,真正體會到父親對我的愛,今后我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他?!?/p>
二、進行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精神
中職學生在三年學生生涯之后,要面臨融入社會的考驗。教師可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加深對社會的認知,并在此過程中,讓他們感受到互助精神的重要性,從而真正提升社會的適應能力,達到良好的社會實踐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曾舉辦過“敬老院一日行”的活動,在此過程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互助本質的內(nèi)涵。教師具體是從以下三點執(zhí)行這次活動的:第一點,確定實踐項目。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加入實踐過程中,并增強社會實踐的可行性,教師以實踐項目為小組,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的四個實踐項目:衛(wèi)生實踐、才藝實踐、訪談實踐、棋藝實踐。第二點,注意事項。敬老院中的老人有著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敬老院生活,因此,教師應該提醒學生:不要打探老人進入敬老院的原因,更不要提及老人的孩子以及親人,避免讓老人傷心。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再次回到課堂上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實踐心得。小宇說:“通過這次實踐,我認識到互助的重要性。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中,難免會有很多力所不及的事情,就像是爺爺奶奶有很多事情不能獨立完成,所以我們有必要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從而獲得事情的解決。在幫助人的過程中,我們也獲得助人的快樂!”教師運用實踐教學法,不僅讓學生真正地融入社會,并在此過程中,提升對相互幫助的認知,提升德育教學水平。
三、取材詩詞智慧,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詩詞不僅具有語言美,其中還含有深刻的哲理,對學生的認知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中職教師可以取材詩詞的智慧,讓學生從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中獲得啟迪,讓學生感悟人生,感知生活,并將這種感知,運用到生活中、學習上,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例如,教師曾以“蘇東坡”為例,介紹他的一生,讓學生明白我們不能決定自身的處境,但是我們可以決定面對處境的心態(tài),達到提升學生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能力的目的,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人生。在具體執(zhí)行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蘇軾得志、失意、再次得志,又再次失意等曲曲折折的一生。與此同時,教師讓學生分析能夠讓蘇軾面臨這些挫折的方法。通過和學生的交流,教師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能夠從中獲得面對挫折的方法。有的學生認為可以通過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式,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從而真正地獲得對生活的希望;有些學生開始打開自己內(nèi)心的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還有些過于專注學習的學生,萌生培養(yǎng)業(yè)余愛好的想法。中職德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取材詩詞,讓學生從更為宏觀的角度,思考詩人的一生,以及詩人面對挫折的辦法,從而真正吸取詩詞中的精神養(yǎng)料,提升學生應對挫折的能力,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總而言之,在開展中職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思維和心理特點,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讓他們思考德育知識背后的深刻內(nèi)涵,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增強他們的自我約束力、控制力以及成長力,讓學生學會反思,提升整體的德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東升.關于中職德育工作存在問題與對策的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17(06)
[2]劉秀敏.提高中職德育課堂教育功能實效性的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