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在世界美術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中國山水畫講究咫尺千里,西方風景畫則更多的是追求逼真寫實,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了它們的共同之處,其中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取材,它們均來源于自然山水、風景。本文試著從起源、創(chuàng)作理念等幾個方面論述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的聯(lián)系。通過對兩者作一個較為初步的分析,希望能使自己對這兩種藝術形式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西方風景畫;聯(lián)系
一、起源
(一)中國山水畫的起源
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源遠流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成為獨立的學科,在這之前,一直是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而存在。盡管山水畫成為獨立的學科較人物畫晚,但是在它獨立出來時,其理論已經(jīng)基本成熟。到隋唐時期,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迎來了全盛時期,也是在這個時候,中國山水畫走向發(fā)展的高潮。此時的社會條件為山水畫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影響。
(二)西方風景畫的起源
西方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一樣,起初是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而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覺范圍內(nèi)的,在美術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的從人物畫里面獨立出來成為單獨的學科,受希臘文明的影響,西方風景畫從起源開始就往“以理繪形”的道路發(fā)展,簡而言之,就是追求逼真寫實的一個畫面效果。在西方美術史上可以看到,在14世紀時的一些作品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西方風景畫,只不過在那時候是作為人物畫的襯托背景而存在于畫面之中,比如錫耶納市政廳的《善政圖》。從15世紀開始,西方風景畫才開始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學科,以這一時期丟勒的一些繪畫作品為例。
從上面的分析總結出,兩者的起源是相同的,都是因為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而由作為襯托人物畫的背景獨立出來的一門畫科。并且都是以大自然為描寫對象,致力于對客觀的美的發(fā)現(xiàn)與寄托審美主體的認識、理想和情感的結合。
二、創(chuàng)作理念
(一)中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理念
山水畫是中國獨有的繪畫種類,它的出現(xiàn),表現(xiàn)出了中國人樂山好水的山水情懷,而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更是講究“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在創(chuàng)作之前,需要寫生,師法自然,寫生解決了我們的一個造型能力,物象表現(xiàn)的現(xiàn)實能力,當然,寫生之后還需要吸收其大自然的營養(yǎng),不然,作品中會缺少思想性。寫生是對傳統(tǒng)學習的印證,創(chuàng)作的過程又是一個綜合的運用。寫意性,是中國畫獨具藝術特色,那么,什么是寫意呢,就是不局限于描寫對象的外在形態(tài),主要是作者自己用獨特的角度來表達內(nèi)心的感情,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抒寫胸中之氣。中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強調(diào)作者的主觀感受。
(二)西方風景畫的創(chuàng)作理念
在西方的藝術史中,畫家因為受到基督教的影響,所以西方畫家非常注重繪畫的寫實性。西方風景畫,對于寫生的要求更加高,因為要求更加嚴格,對于描寫的對象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像”,并且,繪畫并不是簡單的一種習慣性的動作,到達一定的地步時,需要有一些新的想法,換一種思維方式去研究,要不斷的嘗試,而寫生,就是可以解決我們在思想上與技法上的很多東西。
在朱志榮的《學術方法》里有鄧以蟄的一句話:“中國畫注重自然,西洋畫注重人生”。這似乎就是我現(xiàn)在想說的創(chuàng)作理念,他們是有區(qū)別的,我并不否認這一點,但是也不乏其中的聯(lián)系之處。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都是對大自然美好景物的描繪,創(chuàng)作的都是自己心里所有感悟的景物。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雖然兩者藝術形式的描繪的對象有區(qū)別性,但是它們都受到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中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并且這兩者都需要寫生來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需要師法自然,做大自然的孩子,依靠自然,親近自然。貢布里希的《藝術與錯覺》里提到了《芥子園畫譜》,把中國畫的一些技法程序化,公式化,在初學者來說,可能是有一定的“公式與經(jīng)驗”的幫助。西方風景畫也是與中國山水畫一樣,在初學時,都有一定的方式方法,有點像我們數(shù)學公式,這對于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這需要一個度,而這個度是極其重要的,要在合適的機遇摒棄一開始的套路,在忠實于對象的同時,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初學時,中西藝術均存在一定的模式,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不僅僅是簡單的描繪事物的原本面目,更多的是表述作者本身的心中之“氣”,亦或者可說為胸中之“逸氣”。所關注的不只是圖像的本身,而是以畫寫意,當然,這些都是需要師法自然的,正是因為“外師造化”才有“中得心源”。這正是中國所特有的繪畫概念與西方繪畫的區(qū)別?!霸谖鞣剿囆g中,沒有什么東西能跟這種繪畫概念相比”。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繪畫都是相同的,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語言在世界藝術史上是特殊存在的,現(xiàn)在的或者古代的藝術家也不乏有借鑒學習西方藝術者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東西,例如中國的黃賓虹與李可染,西方的達芬奇等近現(xiàn)代的大家,就是找到了中西方藝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融會貫通,變大家為自我,在美術史上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三、表達方式
從表達方式上來說,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所用的工具不同,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媒介不同,中國山水畫最難認識到的就是形與筆法,其實這也是西方風景畫所需要重視的,西方風景畫也同樣注重形與用筆,只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所給予的稱呼不同罷了,比如說西方所說的“構圖”,其實簡單的數(shù)就是我們中國畫中的“章法”,這兩種畫科同樣的需要講究起承轉(zhuǎn)合,同樣的講究陰陽關系,這里所說的“陰陽關系”就是西方藝術中講的黑白灰,明暗關系。并且我們看到的西方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均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然景觀。
結語
中西藝術的確是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其審美思想和表現(xiàn)手法都有著較大的差異,但作為人類藝術精神的表現(xiàn),它們又有著共同之處,中西藝術都來源于自然,并且均存在一定的模式,對景寫生也是這兩種藝術相互聯(lián)系之處。如若找到中西方藝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并且能夠融會貫通,變大家為自我,將會對研究者有極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師曾:《中國繪畫史》,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
[2][英] 貢布里希:《藝術與錯覺》,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2年。
[3]朱志榮:《學術方法》,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
作者簡介:
姓名:吳樹愿(1997-),女,苗族,貴州銅仁人,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畫(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