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東林
摘 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因而,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開展教學非常重要,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但是,現(xiàn)階段,小學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模式固定,教學效果不佳,教學問題凸顯,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意識到教學方法多元化的重要性,促進教學方法的合理利用,爭取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文章以小學自然科學為例,希望可以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促進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
關鍵詞:小學;自然科學;教學方法;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4-00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4.034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革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方法非常重要,是開展素質(zhì)教育、推進教學快速發(fā)展的關鍵。同時,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在新課標要求下開展教學,保證教學質(zhì)量?;诖?,研究小學自然科學教學方法的運用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有助于保證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一、小學自然科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xiàn)階段,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不佳。小學自然科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固定。在自然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單一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教學方法單一,主要以一言堂的教學方法為主,教學方法傳統(tǒng),教學質(zhì)量不佳。且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課堂較為枯燥,無法為學生營造有利的學習氛圍,無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1]。第二,教學觀念陳舊,對自然科學不夠重視。在教師與學生眼中,自然科學并不是主要科目,因而,對自然科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對自然科學的教學較為輕視,教學過于形式化,教學內(nèi)容單一,教材中講解什么內(nèi)容,就教授什么內(nèi)容,不會進行延伸,因而,教學效果不佳,知識呈現(xiàn)不佳,影響了自然科學教學效果,不利于自然科學的講解,無法為學生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第三,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處于主體地位,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扼殺了學生的求知欲。小學生年齡較小,自然科學又是一門對小學生而言難度較大的學科,因而,教師習慣于大包大攬,自己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處于從屬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第四,忽視合作學習。在小學階段,學生往往缺失對自然學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學習中,也缺失一定主動性。在此情況下,不僅會抑制小學生在自然科學課堂的學習效率,也會抑制小學自然課堂教學的開展效率,難以體現(xiàn)出多元化教學理念的積極作用。然而以真實情況來說,現(xiàn)階段小學自然科學教學中真實存在忽視合作學習的問題,導致學生在自然科學課堂中的參與程度較低。這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實際學習中他們更喜愛集體探討,共同分析的方式來解決自然科學的相關問題,有效的學習自然學科相關知識。教師若忽視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法,則會致使小學自然科學課堂氛圍較為枯燥乏味,難以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更好地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燃起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難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致使學生在自然科學課堂中,始終處于機械性學習狀態(tài)。在此情況下,難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最終會消極地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進步。
二、小學自然科學教學方法多元化的重要性
利用多元化教學法開展教學非常重要,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保證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是解決小學自然科學教學效果不佳問題的主要手段。因而,實現(xiàn)小學自然科學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利用豐富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非常重要。第一,豐富教學手段與形式,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利用多元化豐富的教學方法,可以豐富課堂內(nèi)容,優(yōu)化教學過程,豐富教學形式,給學生新鮮感與刺激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多樣化教學方法,還可以為學生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保證教學質(zhì)量,提升教學效率。第二,豐富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zhì)。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側重點不同,有助于分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引導學生思考,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保證自然科學教學質(zhì)量。第三,豐富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可以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提升開辟新的渠道。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小學自然科學教學方法多元化探究
(一)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了堅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分層教學,可以因材施教,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升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分層教學法尊重了小學生的特點,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利用分層教學法開展教學,尊重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分層教學法開展教學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分析。在分層教學中,科學分層是教學的關鍵,為保證分層的客觀性、準確性,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不能以一次的成績?yōu)闇?,需要以多次成績綜合評定,以便保證分層的有效性、教學的有效性。第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需要進行具體的分析,為學生布置具體的作業(yè)內(nèi)容以及問題,加強師生互動,為基礎較弱的學生布置簡單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為基礎較好的學生布置有難度的問題,激起學生求知欲,促進學生思考。
(二)實踐教學
自然學科是科學啟蒙學科,學科內(nèi)容實踐性較強,操作性較強,因而實踐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方便學生學習理解,并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將實踐教學法應用于教育教學中非常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膶嶒炦M行教學。利用實踐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通過選擇恰當?shù)膶嶒?,可以方便學生學習、理解,使學生高效學習,在動手操作中積極思考,努力學習,保證學習效率與質(zhì)量[2]。第二,需要意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加大對實驗的重視程度,利用實驗開展教學,進行實踐教學,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促進教學的有效性,保證教學有序開展。
(三)翻轉(zhuǎn)課堂
翻轉(zhuǎn)課堂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式,利用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使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保證教學質(zhì)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翻轉(zhuǎn)課堂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于自然科學中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利用翻轉(zhuǎn)課堂進行教學,可以將學習的主動權給予學生,促進學生學習、思考、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課前探究預習過程中高效學習,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zhì)量,提升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另一方面,利用翻轉(zhuǎn)課堂進行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形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給予學生思考學習的機會,從而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zhì)量。除此之外,利用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法開展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積極配合,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多媒體教學
在多元化教學方法中,多媒體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常用的、深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趣味性較強,影音結合,學生容易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與欲望,學生樂意學習,能夠主動學習,因而學習效率較高,學習質(zhì)量較好。利用多媒體教學法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優(yōu)化教學資源,豐富資源配置,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內(nèi)容,促進學生學習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趣味化教學內(nèi)容,利用視頻、多媒體,將平面內(nèi)容立體化,將抽象內(nèi)容形象化,保證教學活動的開展實施,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zhì)量。
(五)合作學習
在小學自然科學教學中,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之一為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不但利于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在自然科學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還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也能夠在合作學習之中,找到自身在合作課堂之中的歸屬感,明確自身的價值定位。再者,合作學習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教師的講解過程,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代替教師充分學習自然科學的相關知識,且這種方式更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能更為積極主動地投身于自然科學的課堂合作學習中,以充分發(fā)揮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實現(xiàn)對學生的有效教育。
為此,教師要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而后為每個小組布置探究任務,讓各小組成員共同探究這一任務,完成這一任務,以此促進學生理解自然學科知識,提高學生在自然科學課堂中的主動性,同時也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均能處于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之中,高質(zhì)量地學習相關知識,完善自身能力。在探究結束后,教師還需要求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本組的探究結果,其他小組針對這個小組的探究結果提出不同的意見與想法,這樣利于碰撞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理解自然科學知識。另外,運用合作學習這種多元化教學模式,也利于規(guī)范學生的課堂行為,保持課堂紀律,讓學生能夠認真、主動地學習知識,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
總之,在教學方法中,分層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以及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法等多是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尊重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了因材施教,還可以保證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為學生營造有利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有利的學習條件,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梢哉f,研究小學自然科學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利用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于琪,曹慶明.科學探究教學模式在小學自然課堂中的應用與分析[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9(5):45.
[2]張文濤.淺析新時期小學自然科學教學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才智,,2018(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