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傳授歷史知識、提升學生歷史成績?yōu)槟繕说慕虒W模式已經成為過去式,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新形勢。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應結合新課改要求,在落實基礎知識傳授工作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歷史素養(yǎng),包括歷史能力素養(yǎng)、意識素養(yǎng)和價值素養(yǎng),促使歷史學科育人價值的充分發(fā)揮。文章從課前指導學生高效預習、利用影視資源設計課堂導入、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合作探究這幾點,就初中歷史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具體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歷史教學;歷史素養(yǎng)
一、 前言
新課改背景下,我國的教育教學應當作出適當的調整,除了要提升學生文化水平,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歷史是一門具有很強人文性的學科,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提升學生歷史素養(yǎng)?,F如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普遍以傳授學生知識、提升學生歷史成績?yōu)槟繕诉M行授課,抑制了歷史課程價值的發(fā)揮,也讓學生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和信心。在文章中,筆者根據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就初中歷史教師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歷史素養(yǎng)分享幾點拙見。
二、 歷史素養(yǎng)的概述
最新修訂的《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歷史學是一門針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進程進行闡述的學科,不僅具有教育功能,還具有認識社會的功能?!罢n程基本理念”這一項中明確指出,歷史教學應當以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為宗旨,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指出課程教學應當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并在建立在時序發(fā)展基礎上讓學生形成清晰的歷史時空意識?!冻踔袣v史新課程標準》中第二部分“課程目標”指出,要通過歷史課程教學讓學生有效理解并掌握中外歷史基本知識,使學生對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和延續(xù)產生興趣,并逐步獲得歷史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歷史的方式方法,具備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綜上所述,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以下三類。
第一,歷史能力素養(yǎng)。簡言之,引導學生深入研究歷史知識,在這個基礎上習得知識并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囊括三個方面,分別是史料分析能力、表達和描述歷史的能力、辯證思維。
第二,歷史意識素養(yǎng)。簡言之,歷史意識就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對歷史知識的關注。囊括三個方面:其一,通過歷史事件的學習凝練更多的智慧和經驗,也就是讓學生通過歷史事件獲得相應的經驗教訓。其二,在看待身邊事物的時候能夠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能夠用長遠的眼光去分析,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其三,能夠用歷史眼光對周圍的事件進行發(fā)掘。
第三,歷史價值素養(yǎng)。簡言之,歷史價值素養(yǎng)就是讓學生通過歷史常識、歷史事件的學習運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認識世界,正確地判斷自身周圍發(fā)生的事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保證歷史教學的客觀性和人文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體會到歷史知識的魅力以及課程的真正意義。
三、 初中歷史教師在新課改視域下培養(yǎng)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
(一)上課之前指導學生高效預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我國有幾千年的發(fā)展歷史,要想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僅僅靠課本上有限的歷史知識是困難的。由于篇幅限制,課本上的知識都是精選、壓縮后的內容,這也是很多學生在看完課本后仍然云里霧里、不知所云的主要原因。要想充分了解一個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必須要掌握豐富的、大量的關于該歷史事件、人物的信息,這樣才能做到深入理解?!冻踔袣v史新課程標準》中也強調,要開拓學生觀察世界的視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所以,在以培養(yǎng)學生歷史素養(yǎng)為導向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導學案、微視頻等途徑引導學生課前高效預習。一方面,這可以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豐富的歷史背景知識,從而為接下來學生的高效聽課打好基礎。另一方面,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包括自主搜集資料、提煉信息、歸納總結等能力。
例如,在講解《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給學生設置一份導學案,導學案的內容包括“知識目標”“重難點”“自主學習”等幾個方面。在“知識目標”這部分,教師羅列出學生在課前預習中要做的事情,包括查閱課外書或網絡資源,收集有關于安史之亂的信息,了解安史之亂爆發(fā)的背景和原因;收集有關于黃巢起義的相關資料,對于黃巢起義的基本史實做到客觀、深入的了解;通過網絡、課外書等查閱唐詩滅亡的資料,并搜集一些名人、史學家等對唐朝滅亡的評價和看法等,知道唐朝滅亡的基本史實;知道五代十國且充分理解五代十國的特點和形成的原因;對五代十國的歷史局面進行客觀評價等。讓學生根據這些學習目標課前自主預習,從而達到開闊學生視野、奠定高效聽課基礎、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二)利用影視資源設計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歷史知識枯燥、煩瑣,這是很多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學習不感興趣以及學不好的主要原因?!冻踔袣v史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愿望,讓學生對歷史的發(fā)展和延續(xù)產生認知興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以迎合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如引入歷史影視資源,使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獲得良好的視覺、聽覺體驗,以此喚醒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
例如,在講解《盛唐氣象》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階段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有關于介紹盛唐時期的影視劇,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盛唐幻夜》《醉長安》《貞觀之治》等,從這些影視劇中挑選出一些展示盛唐景象的片段,然后通過大屏幕給學生呈現出來。相較于書本上枯燥的歷史知識,這些以影視劇為載體的歷史知識具有更強的吸引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研究歷史的興趣,尤其是研究歷史發(fā)展和延續(xù)的興趣。興趣是最大的學習內驅力,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的能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這對提升學生歷史素養(yǎng)有重要意義。
(三)合理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
歷史是真實發(fā)生的事件和人物的綜合,建立在時序發(fā)展基礎上,《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知識形成良好的歷史時空意識,這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歷史素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采取灌輸式教學法,對照著課本內容給學生講解每一個歷史階段的事件、人物。然而,對學生來說,這些都是平面的知識,難以記住。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歷史時空觀念,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將原本平面的知識以立體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的理解、記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時空觀念。
例如,在講解《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采取表演情境教學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讓學生課前通過課外書、網絡等查詢宋元時期的節(jié)日風俗、娛樂活動以及文化成就等,還包括物質文化生活特點和條件、宋元時期人們的日常生活等。在這個基礎上,讓每個小組的學生根據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角色扮演,將自己想象成宋元時期的百姓,然后將當時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示出來,如看戲曲、斗茶、踢蹴鞠等。這些情境的展現,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宋元時期文化的理解,還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增強學生的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時空觀念。
(四)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鍛煉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在以培養(yǎng)學生歷史素養(yǎng)為導向的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摒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基于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以此鍛煉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在筆者看來,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既能活躍教學氣氛,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發(fā)散,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在講解《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這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相關材料,如“英國泰晤士新聞有報章云:日本攻取旅順時,戕戮百姓四日……恐為終身之玷云?!比缓笞寣W生結合這則材料以及教材上的內容,談一談感想。為了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的認識,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看法。一方面,這能夠鍛煉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這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史料實證素養(yǎng)等。除此之外,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還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將現代人們的生活與古代人們的生活進行對比,探索其背后的原因,以此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也讓學生客觀地認識歷史發(fā)展趨勢。
四、 結論
培養(yǎng)學生歷史素養(yǎng),是新課改對歷史課程教學的要求,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歷史價值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歷史素養(yǎng)內涵豐富,教育工作復雜、艱巨。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根據歷史素養(yǎng)的具體內容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在文章中,筆者分享了自己的教學經驗,包括上課之前指導學生預習、利用影視資源設計課堂導入以及在課堂上采取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等。采取這些措施后,歷史教學效果相較于之前有了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歷史成績、思維能力、學習興趣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希望這些教學經驗能為廣大歷史教師培育學生歷史素養(yǎng)提供策略和方法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楊繼東.關于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探究[J].才智,2020(8):2.
[2]楊小峰.深挖課程資源?提升學生素養(yǎng)[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22):9-10.
[3]殷國蘭.歷史知識生成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J].名師在線,2018(3):68-69.
[4]李冰.基于教學實踐的學生歷史素養(yǎng)培養(yǎng):以活動課“初三專題復習之學生動起來”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12):8-10.
[5]陳麗紅.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探討[J].華夏教師,2019(8):50-51.
[6]單懷俊.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歷史素養(yǎng)的若干思考[J].江蘇教育研究,2015(21):8-10.
[7]賴積瑞.淺析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6(34):273-274.
作者簡介:何永文,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移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