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青/京師奧園南奧實驗學校教師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已經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同時在不斷地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為了培養(yǎng)能適應與創(chuàng)造未來生活的人,八年級開展以“AI”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旨在讓學生了解時代發(fā)展,關注未來生活,從而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1)引導學生了解中國AI發(fā)展歷程,提高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學科教學、項目式學習、子課題研究,讓學生對AI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溝通與合作能力、文化認同和國際理解能力。
(3)通過創(chuàng)作智能產品以及解決問題方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以及公民責任與社會參與能力。
開題前,學生大量搜集并學習AI的有關知識。聘請廣東工業(yè)大學彭重嘉老師進行人工智能科普教育。開題現場,邀請隆深機器人設備有限公司李金昌先生做開題報告。學生頭腦風暴后,擬定了12個子課題。
語文學科:開展科幻小說撰寫活動,讓學生大膽暢想未來。
英語學科:開展AI英語演講活動、中德文化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認同與國際理解。
政治學科:舉辦知識產權模擬法庭活動,讓學生更全面認識知識產權,以及如何維護智能產品的知識產權。培養(yǎng)學生公民責任與社會參與能力。
物理學科:借助所學的壓強知識,讓學生制作水火箭、太空機器人等,培養(yǎng)學生溝通、合作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
《AI未來》課程結構圖
物理學科劉桂清老師在帶領“理工天團”的高質量項目研究中,引導學生自發(fā)對水火箭的14個問題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深入研究,并制作了智能太空車。在科技節(jié)開、閉幕式上,將研究過程以節(jié)目的形式呈現給全校師生。
萬清云老師帶領兩個子課題小組制作了“小小智能屋”“防火報警系統(tǒng)”等智能作品。
八年級全體師生走進佛山海格利德機器人有限公司和中山阿詩丹頓電氣有限公司,聽專業(yè)工程師的講解,并通過參觀、動手、實踐,感受現代科技的神奇魅力。
結題通過課題研究現場報告會、智能校園投標大會和綜合性學習展覽三個環(huán)節(jié)開展。
課題研究現場報告會:圍繞本次綜合性學習的主線“AI發(fā)展歷程-AI發(fā)展現狀-暢想AI未來”,將各子課題的研究成果面向全年級進行展示、分享、交流。
智能校園投標大會:模擬正式的投標大會流程,并邀請從事投標工作以及人工智能專業(yè)的家長擔任評委,根據投標方案的可行性、科學性、表達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與指導,學生在活動中開闊了視野,充分鍛煉了洞察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綜合性學習展覽:將學習成果進行展出,整個布展設計與制作由學生完成,這也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整理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