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三鑫,謝曉康,王正,鄭林會,高峰,苗洋
(太原理工大學 材料與科學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染料是工業(yè)廢水中最常見的污染物之一[1]。剛果紅作為染料被大量運用工業(yè)生產中,它具有高毒性、難處理的特性[2]。不能合理及時處理會成為環(huán)境治理的一個危險隱患。
殼聚糖鏈狀結構上帶有大量的胺基和羥基。同時,它的骨架鏈結構之間存在著氫鍵,并形成了二級結構,使得殼聚糖對多數(shù)的有機物以及金屬離子具有離子交換、螯合、吸附、交聯(lián)、絮凝等作用[3]。已有學者研究了殼聚糖包裹各類低成本材料,如膨潤土[4]、珍珠巖[5]、蒙脫石[6]、氧化鋁[7]。煤系高嶺土是一種固體廢棄物。由于其價格低廉,且成分簡單,在水處理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8]。
煤系高嶺土(325目);剛果紅、鹽酸(37%)、殼聚糖(CS脫乙酰度>95%)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均為去離子水。
HJ-6B型數(shù)顯恒溫多頭磁力攪拌器;TG16-WS臺式高速離心機;101-00AS電熱鼓風干燥箱;752N紫外分光光度計;蔡司MERLIN Compact掃描電子顯微鏡(SEM);ARL PERFORM′X X射線熒光光譜儀(XRF);BRUKER-TENSOR27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JW-BK122W型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
1.2.1 高嶺土酸處理 稱取一定質量的烘干至恒重的煤系高嶺土(RK) 放入三頸燒瓶中,加入鹽酸,在冷凝回流條件下緩慢升溫至100 ℃,攪拌12 h。冷卻至室溫后,去除上清液,用去離子水反復洗滌至pH呈中性,在60 ℃烘干。研磨,過200目篩,制得酸處理的高嶺土(AK)。
1.2.2 殼聚糖包覆高嶺土 稱取一定量的殼聚糖,加入到2%v/v的乙酸溶液(100 mL)中,攪拌至呈現(xiàn)淡黃色澄清透明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酸處理高嶺土(AK)攪拌,然后超聲振蕩30 min。經過離心洗滌至pH中性后,在80 ℃烘干后研磨,過200目篩,制得質量比為20∶1,10∶1,7∶1,5∶1,3∶1,2∶1的殼聚糖包裹高嶺土(CAK)。
室溫下,稱取0.05 g質量比為2∶1的CAK置于50 mL濃度為400 mg/L剛果紅溶液中。轉速400 r/min 磁力攪拌120 min,進行吸附實驗。吸附完成后離心,保留上清液,使用分光光度計在λmax=499.0 nm處測量上清液中剛果紅濃度。所有實驗平行測量3組。
材料的電鏡圖見圖1。
圖1 RK(a)和AK(b)的掃描電鏡圖Fig.1 SEM images of RK(a) and AK(b)
由圖1可知,RK為片層狀結構,邊緣輪廓清晰齊整。經過酸浸漬后(AK),材料表面及邊緣部分產生絨絨毛刺。雖然仍然保持片層結構,但材料整體結構疏松。這是由于酸的浸漬,使得氧化鋁成分與部分可溶于酸的雜質被去除,使得高嶺土孔隙結構增加,比表面積增大[9]。
BET測試結果見表1。
表1 RK、AK、CAK的結構特性Table 1 The textural properties of RK,AK andCAK samples
由表1可知,酸浸漬后的AK材料比表面積增大(75.6 m2/g),總微孔體積也有所增加。CAK(質量比2∶1)比表面積明顯降低,平均孔徑也減小。這是因為殼聚糖充分地進入到了高嶺土的結構中,填充到了高嶺土中的孔洞當中。
圖2為RK和CAK(質量比2∶1)的紅外光譜圖。
圖2 RK和CAK的紅外光譜圖Fig.2 FTIR spectra of RK and CAK
由圖2可知,3 685,3 652 cm-1是高嶺土內表面羥基 —OH的伸縮振動峰;3 620 cm-1處是內羥基的振動峰。1 088,1 032 cm-1為Si—O伸縮振動峰[9];918 cm-1是鋁氧八面體的拉伸振動峰;688 cm-1被認為是Al—OH的形變振動峰[10],543 cm-1是Al—O—Si 的彎曲振動峰[11]。CAK還保持高嶺土的基本結構,但在1 579 cm-1處,出現(xiàn)了新的特征峰,為殼聚糖的 —NH2基團的吸收峰[12]。
2.2.1 不同質量比對吸附性能的影響 高嶺土與殼聚糖質量配比對CAK吸附性的影響見圖3。
圖3 AK/CS質量比對剛果紅吸附性能的影響Fig.3 The effect of AK/CS mass ratio on theadsorption of Congo red
由圖3可知,隨著殼聚糖用量的增加,CAK對剛果紅的吸附性能提升。因為殼聚糖的用量的增加,—NH2基團也相應增加,質子化后對陰性染料產生靜電吸附作用。質量比為2∶1時去除率最高為88%。所以CAK選取質量比為2∶1。
2.2.2 初始pH對吸附性能的影響 高嶺土與殼聚糖質量比為2∶1的CAK,初始pH值對CAK吸附性能的影響見圖4。
圖4 初始pH值對剛果紅吸附性能的影響Fig.4 The effect of initial pH on theadsorption of Congo red
2.2.3 吸附時間對吸附性能的影響 在pH=3,探究吸附時間對吸附性能的影響,結果見圖5。
圖5 吸附時間對剛果紅吸附性能的影響Fig.5 The effect of contact time on the adsorption ofCongo red on RK,AK and CAK
由圖5可知,RK、AK、CAK都是在吸附剛進行時,吸附速率極大。隨后隨時間的增加,吸附速率減緩,并在60 min后基本達到吸附平衡,去除率96%。這是由于在吸附的初始階段,吸附位點快速與吸附質接觸,隨著吸附時間的不斷增加,吸附位點逐漸飽和,使得吸附速率減慢并最終達到平衡。
在室溫下,pH=3,接觸時間60 min,吸附劑用量為1 g/L實驗條件下,初始濃度對剛果紅吸附性能的影響見圖6。
圖6 初始濃度對剛果紅吸附性能的影響Fig.6 Effect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n adsorptionproperties of Congo red
由圖6可知,飽和吸附濃度為400 mg/L,此時剛果紅去除率達99%。用Langmuir等溫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等溫吸附方程對CAK的實驗結果進行擬合,結果見圖7和表2。
圖7 CAK吸附剛果紅Langmuir等溫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等溫吸附方程的曲線擬合Fig.7 Curve fitting of Langmuir Isothermal adsorptionequation and Freundlich Isothermal adsorptionequation for CAK adsorption of Congo red
表2 CAK吸附剛果紅等溫吸附方程參數(shù)Table 2 Parameters of adsorption equation ofCongo red by CAK
注:KL、KF、n為吸附常數(shù),qm為理論最大吸附容量,R2為擬合相關系數(shù)。
由表2可知,Langmuir吸附等溫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CAK材料對剛果紅的等溫吸附行為,理論最大吸附量為400.71 mg/g,計算1/n可知:0.1<1/n<0.5,吸附反應容易進行。
用準一階動力學和準二階動力學擬合實驗結果,結果見表3。其中k1和k2是吸附學動力常數(shù),Qe(cal)是理論計算值。
由表3可知,準二階吸附動力學可以很好地描述CAK對剛果紅的吸附過程。
表3 CAK吸附剛果紅的吸附動力學參數(shù)Table 3 Adsorption kinetic parameters of Congo red adsorbed by CAK
(1)殼聚糖包裹高嶺土,為高嶺土添加了活性基團 —NH2,極大地提升了高嶺土對剛果紅的吸附性能。在AK/CS質量比為2∶1時,CAK去除剛果紅效果最佳。
(2)CAK對剛果紅的吸附過程滿足Langmuir等溫吸附方程,理論最大吸附容量為400.71 mg/L。吸附動力學符合準二階動力學。
(3)室溫下,CAK的吸附性能在pH=3,剛果紅濃度400 mg/L,接觸時間60 min,對剛果紅的去除率達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