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霞
中國有句俗語“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在教學中同樣也會出現(xiàn)這樣的效果。全面的課堂預設(shè)固然必不可少,靈活的課堂生發(fā)也同樣高效,尤其是對于靈活多變的語文課堂更是如此。
在教授《傅雷家書兩則》這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切實、深刻的感受,我設(shè)計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自讀課文,對照課文語段,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可以是引起同學們思想共鳴的思想,可以是由文中某些語句所想到的令自己感動地父母的某些做法,也可以是自己對父母的腹誹與希望。
因之于思想的不拘性,在短短的閱讀與思考之下,學生紛紛舉手回答。
“我從‘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fā)泄,又哪里去發(fā)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這句話,看到了一位慈愛的父親,從而想到了我的父母,他們也是這樣的理解我,每次遇到什么事,也總是父母先來安慰我!”張姣同學如是說。
“你真幸福,你也有一對慈愛的好父母!”
張洪凱同學說:“當我讀到‘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作等待什么禮物一般地等著,我想起了去年有次家長會,老師讓我們給父母寫封信,媽媽看了之后,竟然到下次家長會的時候還在惦念著有沒有給她的信?!?/p>
當然,此時亦有反對聲傳來。劉志偉同學委屈地說:“當我要跟父母商量什么事,或有什么委屈的時候他們總是先粗暴地打斷我!”說罷聲音便哽咽了。
張杰也提道:“我希望我的父母能給我少一點的壓力,我都快喘不過氣來了!”
……
本想設(shè)定十分鐘的討論時間已經(jīng)到了,可同學們的熱情卻絲毫不減,大有不吐不快之意??吹饺绱饲榫埃宜餍宰?“感恩”這個主題繼續(xù)了下去。
殷順喜同學真情流露,將課堂推向了高潮。她說:“記得那年媽媽的生日,我自己突發(fā)奇想送了媽媽一件禮物,沒想到媽媽……”說到這里竟情難自已,痛哭了起來。此時的教室,也悄然無息,僅剩低低的啜泣和紅紅的眼睛。為了緩解氣氛,我問道:“當時送了媽媽什么禮物?”“僅僅是我自己制的一個粗糙的小禮物!” 提及于此,她再次哽咽。
“是啊,父母是多么容易滿足啊!記得原來我們學校也組織過給父母洗腳、觀察父母的手這樣的活動,雖然父母嘴上說著不用,可你留意他們嘴角滿意的笑靨了嗎?”
看到時機成熟,我便給大家播放了《天堂午餐》的視頻,看后,教室內(nèi)一時沉默。
“生命只在一呼一吸間,誰也不能保證父母能陪你走多遠,莫讓‘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降臨到自己的生活!哪個父母不想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哪對父母不希望像對你小時候那樣的溫柔?嘮叨不可怕,責罵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將自己的心門關(guān)閉,唯有溝通才可解開心結(jié)!在QQ、博客、電子郵箱遍布的時代,不妨再次拿起你的筆,用中國最傳統(tǒng)的方式,給你的父母寫封信、表達你的心吧!”
一節(jié)課就在同學們的奮筆疾書中結(jié)束,并且之后將這封信交到了父母手中,引起了家長強烈的反響。
這節(jié)課未必算得上成功,但對我們的學生來說絕對實用,即使打亂了原來計劃、延遲了課堂進程,但這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讓學生敢說、會說,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更給學生的成長上了意義非凡的一課,可謂是起到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一舉多得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