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曦
摘? 要:在我國新課程改革實踐的要求下,各學科教育呈現(xiàn)出不斷整合發(fā)展,相互滲透的態(tài)勢,各學科的滲透式教育理念應(yīng)運而出。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小學階段是孩子整個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然而,現(xiàn)下有很多孩子卻在小學階段就出現(xiàn)了種種不良的學習心理問題,如,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習慣不良,學習方法不當,厭學和考試焦慮。本文著重于研究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原因并就其解決方法進行的實踐探索。
關(guān)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英語教學;實踐探索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第一階段,英語教學在蘇州地區(qū)是從一年級開始。然而,英語作為第二門語言,它的學習和我們的母語始終是有著不同的,我們?nèi)鄙僬Z言的先天基礎(chǔ),缺乏語言的后天環(huán)境,對于學習能力弱的孩子來說,同時學習兩門語言,本身就是一個難題。種種困難,直接壓倒了那些脆弱孩子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線,他們選擇了自我放棄。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理論顯示了,6至12歲的孩子處于勤奮對自卑的沖突。埃里克森指出,如果在這一階段危機得不到成功的解決,個體就會產(chǎn)生無能感。本文將通過分析現(xiàn)階段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一些學習上的心理問題,試圖找出原因,并通過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嘗試解決孩子們的這些問題的實踐活動,尋找到一些好的策略和方法。
一、小學生學習英語時主要的學習心理問題:
1.學習動力不足的心理問題
現(xiàn)在的孩子普遍生活在優(yōu)渥的家庭環(huán)境之中,不愁吃,不愁穿,父母也會給予足夠的物質(zhì)上的支持,讓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然而,事與愿違,舒適的環(huán)境和生活中的各種誘惑,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手機的誘惑,玩具的誘惑,電視的誘惑,太多的誘惑會讓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
2.學習習慣不良的心理問題
學習習慣不良的心理問題之一是拖延癥,拖延是自我調(diào)節(jié)失敗的典型表現(xiàn),例如;有的孩子在書寫字母時會有完美主義心理,寫的不好就擦掉,然而擦得時候又不注意保護本子,把本子弄皺了,等到第二次書寫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還是不好,就繼續(xù)擦掉,等到第三次書寫的時候,可能作業(yè)本就已經(jīng)被擦破了,進而對自己的感覺更加不好,失去了自信,從而就破罐子破摔,還是隨便寫寫吧。這部分具有消極完美主義的孩子在完成任務(wù)的時候,初衷都是好的,他們都有著對高標準的追求,然而,伴隨著實際的任務(wù)完成不盡人意的時候,他們就會產(chǎn)生焦慮,壓抑的情感,從而造成了拖延癥。
3.學習方法不當?shù)男睦韱栴}
第二語言的學習對于孩子們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挑戰(zhàn),他們?nèi)鄙僬Z言環(huán)境,大部分孩子只能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英語,而他們自己可以在課上回答問題的平均機會在一到二次左右,課上小組互動說英語的時間也在10分鐘以內(nèi)。下了課,那些沒能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的孩子,他們?nèi)孔约旱乃烙浻脖?。當這些問題不斷堆積之后,他們就會產(chǎn)生自卑心理,認為別人成績好是比自己聰明,自尊心就會受挫。而這個時候,父母有時候會進行一定的幫助,如輔導作業(yè)等,但是由于有的父母進行了包辦式的輔導,如幫孩子把錯字擦掉,幫孩子把解題過程寫出來,進而讓孩子產(chǎn)生了依賴心理,即孩子覺得自己無法獨立完成作業(yè)。
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上述的這些問題在英語教學中都有存在,時時困擾著教師,因為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尚不完全,他們還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的教不光是單純的教知識,更是教孩子如何認識世界,如何待人接物,我們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英語教學中,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正確區(qū)分中西方的差異,不做崇洋媚外之人。同時,也能將西方文化中的精華傳播給我們的孩子,給予他們知識,打開他們的心胸,不做狹隘之人。
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英語教學有助于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英語的學習雖然和母語的學習有不同,但是它也有自身的優(yōu)勢,它是一門從零開始的學科,對于低年級的孩子,給予孩子積極的肯定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很好的自信心。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用肯定詞,盡量不用否定孩子的詞語。如果孩子有不會的時候,可以讓周圍的孩子給與幫助,問問孩子下次可不可以做的更好呢?
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英語教學有助于增強孩子的抗壓能力。孩子們是弱小的,但他們也可以是堅強的。我們要培養(yǎng)的不是溫室里的花朵,而是能迎風而立的向日葵。英語教學也和語文數(shù)學教學一樣,是我們的日常教學,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多多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讓我們的孩子明白挫折是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卻也是試煉石,每個人總會遇到,每個人也終會成長,成長的路上或許會遇到不友好的人,但是卻有更多關(guān)心他們的老師和朋友。
三、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英語教學的實踐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融合于英語教材中來實踐。
針對有消極完美主義心理的孩子,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利用一些繪本故事,如:跟上兔子分級閱讀繪本中的《Just be yourself》,通過故事中那只其貌不揚的小鳥,在它不斷羨慕別的鳥兒的過程中,它的自卑情緒也在不斷增長,然而在一次突發(fā)的危機情況中,它利用自己的快速飛行救助了一只小小鳥,從而獲得其他鳥兒的稱贊。小鳥突然明白了,原來自己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雖然自己不完美,但是自己也有別人沒有的優(yōu)點,從而獲得自信和自尊。讓孩子們通過閱讀和表演,設(shè)身處地地體驗小鳥最初的自卑感,和后來獲得的自尊感和自信感,從而克服自身的消極完美主義。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貫穿于英語課堂小游戲中進行。
英語課堂小游戲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環(huán)節(jié),小組比賽,或者是團隊比賽都能夠激起孩子們極高的團隊合作精神。例如:將全班分為八組,每一組的第一位同學都能看到一個句子,然后由第一位同學向第二位同學轉(zhuǎn)述這個句子,以此為例,最后傳到最后一位同學那,由他寫出這個傳遞的句子。獲勝的小組可以獲得小獎勵。這樣的小游戲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的一個部分就是依賴于這種互助合作的方式來達成的。孩子們既能體會到游戲的歡樂,獲得知識的增長,又能豐富自身心理上的情感。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由英語教師本身傳遞給學生。
教師本身就是孩子們的一個榜樣。英語教師自身對英語的熱愛本身就會感染學生,教師如果過多地給孩子施加壓力,那么這會極大的造成孩子的考試焦慮和厭學。教師在課堂上的微笑,響亮而動聽的聲音都會給學生以溫暖和力量。教師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會傳遞給孩子不一樣的感覺。當教師用手指指著孩子時,孩子會感到老師在施加壓力,對他批評。相反,如果老師是手掌向上,作“請”的動作,孩子就會感到被尊重。孩子在課堂上更容易自由地表達想法,參與課堂的討論。教師的每一次認真批改作業(yè),也會給與孩子被認真對待的感覺,從而不敢有絲毫馬虎。教師精心準備的每一個課件,都是吸引孩子進入課堂的棒棒糖。
四、總結(jié)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然而,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不斷嘗試,努力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了解學困孩子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我們要不斷學習,認真領(lǐng)悟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zhì)和內(nèi)涵,探索出適合小學生英語學科的知識目標和心理發(fā)展需求的科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擁有健康的人格,獲得充分的學習成就。
參考文獻:
[1]仲燕.英語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成才之路.2018(16):21.
[2]彭小虎.小學生心理輔導[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73
[3]郭菊.積極心理學取向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4]王崇寶.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個案研究[D].魯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