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媛媛
山西省太原市第三人醫(yī)院重癥肝病二科,山西 太原 030000
具有解毒、分泌以及代謝功能的肝臟在人體各器官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若健康人受到肝炎病毒或肝毒性物質的感染,則會使肝臟出現(xiàn)疾病,甚至發(fā)生衰竭。肝衰竭大致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加急性以及慢性四種,患者可表現(xiàn)為極度乏力,凝血功能障礙以及食欲不振等[1],不僅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還有可能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上常用藥物以及手術對肝衰竭予以治療,為研究不同治療方法對肝衰竭患者治療效果及存活率的影響,本文就肝衰竭患者應用人工肝血漿置換的價值進行研究。
1.1 臨床資料 將2017年5月-2019年5月間在我院實施治療的肝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選擇其中46例并以床號單雙數(shù)進行分組。由單數(shù)選取的2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及女性比例為15:8,年齡均值經(jīng)計算為(36.41±7.22)歲,其中藥物性肝損傷及酒精性肝損傷分別為2例,剩下19例疾病均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由雙數(shù)選取的2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及女性比例為13:10,年齡均值經(jīng)計算為(35.72±7.08)歲,其中,乙肝合并藥物性肝損傷,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及中毒性肝損傷各為1例,剩下20例則全部為乙型肝炎患者。對比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數(shù)據(jù),可發(fā)現(xiàn)P>0.05,差異無顯著性,統(tǒng)計學意義不存在。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納入確診為肝衰竭,對研究知情且同意實施研究的患者。排除標準:排除意識及行為無自主性;患有精神類疾病;代謝功能異常;之前應用過其他非生物型人工肝方法進行治療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46例患者均使用甘草酸制劑、丁二磺酸,人血白蛋白以及促肝細胞生長素等藥物進行治療,并對癥治療相應的并發(fā)癥。同時將人工肝血漿置換法應用于觀察組患者中,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血漿置換機器為貝朗持續(xù)血液凈化系統(tǒng)(CRRT),型號為7106505。在進行首次置換前,對患者實施右側股靜脈穿刺,并將單針雙腔導管置入其中,置換血漿量為每次2000-3000 mL左右,治療間隔為3-5天左右。除此之外,在治療中還要使用劑量為5-10 mg的地塞米松,及靜脈輸注10%的葡萄糖、葡萄糖酸鈣,在治療中時刻觀察患者情況,必要時可進行抗凝治療,使用藥物為低分子肝素鈣,劑量根據(jù)凝血功能檢測結果予以調整。在手術完成之后,肝素封管,生化檢驗每次治療后所得靜脈血。
1.4 治療效果評價 對患者進行短期療效評價的時間為治療后15-20天,療效評價標準可分為有效及無效,預后評價標準則大體為治愈,好轉以及死亡三種[2]。
療效判定:有效為患者腹脹,食欲不振,肝性腦病及黃疸等癥狀及體征改善程度較高,血清生化檢驗顯示總膽紅素降低、凝血酶原活性增加,前者降低程度在10%-30%之間;無效為患者上述情況無變化或加重。
預后判定:若患者癥狀及肝功能均與常人無異視為治愈;若患者癥狀及肝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視為好轉。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因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均為計數(shù)數(shù)據(jù),所以均用[n(%)]加以表示,另外需通過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實施χ2檢驗,以P<0.05判斷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例對照組患者中短期有效的人數(shù)為4例,治愈及死亡人數(shù)分別為2例及17例,4例好轉;23例觀察組患者中短期有效人數(shù)為8例,治愈及死亡人數(shù)各為7例,好轉人數(shù)9例。兩組患者短期治療有效的人數(shù)經(jīng)對比無顯著差異存在(P>0.05),但是觀察組患者遠期治療有效人數(shù)較對照組高,死亡率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結果為P<0.05,差異顯著且統(tǒng)計學意義明顯。
若受到病毒或其他肝毒性物質的影響,損傷人體肝臟功能,使解毒及轉化過程無法順利實施,則會因有害物質大量堆積于人體而產(chǎn)生重度黃疸等表現(xiàn),此時患者已出現(xiàn)肝衰竭。該疾病具有較快的發(fā)展速度,并且治療及預后較為困難,有數(shù)據(jù)表明肝衰竭有約60%的致死率[3],所以應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臨床上對肝衰竭予以治療的主要方法為藥物以及內科綜合療法等,雖然上述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癥狀,但無法對人體內已堆積的有害物質進行清除,也無法對肝毒性物質進行阻斷。
雖然肝移植是效果最好的肝衰竭治療方法,但是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費用高昂,肝臟來源匱乏等,所以人工肝血漿置換方法應運而生。混合型人工肝以及生物型人工肝,還有非生物型人工肝都為人工肝支持系統(tǒng),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人工肝血漿置換法為非生物型人工肝的其中一種,其他該類型療法還包括血液濾過,血液透析以及分子吸附再循環(huán)系統(tǒng)等。人工肝血漿置換法可分離肝衰竭患者體內的毒素及肝毒性物質,并將無害成分及正常新鮮血漿重新輸入人體,以達到清潔肝臟組織,改善患者肝功能的目的[4]。其次,人工肝血漿置換法可以將凝血因子及蛋白質等對患者予以補充,起到對肝臟部分功能進行暫時性彌補的效果,使患者肝臟內環(huán)境的緩解速度提高。除此之外,將人工肝血漿置換法應用于肝衰竭患者中,能夠使其實驗室指標得到明顯改善,從而幫助患者創(chuàng)造更好的肝移植條件。
表1 治療效果及存活率對比[n(%)]
因此,在肝衰竭患者中應用人工肝血漿置換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癥狀,提高其生存率,對患者生命的挽救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