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飛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qū)興關小學 貴州 貴陽 550000)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實施增效減負策略是極為重要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內容主要是讀音、識字及寫字等訓練,并沒有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大大減弱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受語文課堂增效減負觀念的影響,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既需要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又需要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增效減負策略后,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模式,重新組合或者是科學選擇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緊緊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快樂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1 教學方式較死板與枯燥。目前,在我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仍存在著“填鴨式”或者是“滿堂灌”的情況,不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致,打擊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部分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自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語文教學知識,并為學生布置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后作業(yè)。受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影響,學生并沒有真正掌握與熟記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放學后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理解與記憶教師講過的語文知識,加重了課后學習負擔,且學習效率不高。
2.2 不重視學生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僅重視教學任務完成與否,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古詩詞與生字詞,但不重視解讀、詮釋課文與古詩的內涵,不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造成學生雖然熟悉生字詞與古詩詞,但是無法在作文中或者是實際生活中正確應用語文知識。
2.3 追求高升學率,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教師也非常重視升學率的問題,并將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雖然新課程改革推行了多年,但是很多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并未發(fā)生創(chuàng)新與改革,升學模式與考試形式并沒有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學生和家長也將升學率視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指標,并將其作為擇校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增效減負策略的實施。
2.4 學習目標不合理。小學生由于受心理發(fā)育不成熟等因素的影響,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弱,且個體之間的差異較大,因而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生領會與理解語文知識的差異較大。不同的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均重復使用一樣的教學目標,無法使每位學生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尤其是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更是跟不上語文教學的進度。
3.1 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習慣進行教學反思,依據(jù)教學成績總結與分析課堂教學方法。大部分教師普遍認可自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且不認為存在什么問題,學生也積極參與到教學課堂中,但是教學效果不甚理想。語文具備明顯的綜合性,涉及多個學科,較繁雜,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較高,若是教師急于完成教學任務,而不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且收獲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及時詢問自己所質疑的內容,不要不懂裝懂;以教學進度為基礎開設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如手抄報比賽、朗讀比賽、成語接龍比賽等,增加學生課余生活的趣味性,將學生從枯燥乏味的學習中解放出來,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動手能力;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3.2 完善教學結構,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年齡較小,自律能力較差,多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需要教師進行引導與督促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以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編制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完善教學結構。教師要在課堂教學時間中分配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討論與思考,以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知識,以學生的學習進度為基礎來把握教學進度,指導學生記錄課堂教學內容中存在質疑的部分,并課后詢問教師或者是與同學討論,查缺補漏,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3.3 尊重個體差異,轉變課堂主次地位。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與審美意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多接觸語文知識外,還需通過多種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以語文教材為依據(jù),綜合教材內容,尊重個體差異性,編制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將課堂真正還于學生,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由于課堂教學以40分鐘為一個課時,大部分時間進行教材講解,一小部分時間用于討論與吸收教學內容。學習能力強、基礎好的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學習質量較高;但是部分學習能力不足、基礎薄弱的學生則無法充分發(fā)揮課堂學習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關鍵是解決學生間個體差異的問題。語文和其他學科的差異性較明顯,且答案并不統(tǒng)一。教師可通過分組教學方法,編制與各個小組水平相當?shù)慕虒W任務,讓學生討論問題,各抒己見,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增效減負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的實施是為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需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主體地位,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完成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以有利于學生今后更好地開展語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