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靜
(貴州省威寧自治縣六橋街道大馬城小學 貴州 威寧 553100)
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物質生活獲得極大改善的當下,關愛在人類情感需求中所占的位置正在不斷提高。目前,關愛已經成為小學教育的必備條件。本文將從關愛的內涵入手,分析其融入小學教育的必要性,進而從教師的角度探討如何對孩子進行關愛,促使其自主健康成長。
1.1 關愛的內涵以及教師關愛。關愛是英文“care”的翻譯,可以引申為關心、關懷、照顧、擔心等意思,由于這是一個新詞,因此《現代漢語詞典》并不包含其相關釋義,根據個人理解,關愛更側重于關懷和愛護,因此可用于師生關系中。
教師關愛是職業(yè)道德的構成部分之一,所指的是一種關系或者行動,具體表現為教師尊重、理解、寬容學生并為其提供幫助。其中尊重是指教師在于學生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肯定并鼓勵學生的積極面,公正的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簡單來講,教師應將學生擺在與自身同等的位置,將其看做一個具有獨立精神的個體,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進行指點。理解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視角、立場對問題進行分析,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和看法。寬容是指教師映在克制的基礎上對學生實施引導教育,營造和諧、舒適的班級氛圍。幫助則是指教師應針對學生遇到的各類困難適當給予支援或是意見參考。
1.2 關愛在小學教育中的必要性。
首先,關愛是現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主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以《學會關心21世紀教育》為總標題的回憶報告中提出過“學會關心”的倡議,隨后這一理念便在教育界和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我國教育理論研究中涉及關愛問題的內容也開始逐漸增加,成為一個新熱點。可見,關愛教育必然成為21世紀主流的教育思想理念,尤其是對于身心發(fā)展尚處于初期的小學生而言,關愛教育至關重要。
其次,關愛是學校教育的必備條件。我國教師法規(guī)定,學校教師必須要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同時教育部所出臺的《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也將“關愛學生”列為教師必備的道德素質。小學生處于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且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內度過,教師與同學對其成長的影響十分深遠,若是不能從教師處獲得關愛,其成長必然遭阻。因此,有必要對教師關愛進行探討研究。
2.1 樹立關愛學生的理念。教師想要通過關愛助力小學生的自主成長,首要條件就是要做到心中有關愛,以關愛理念為指導,采用合適的方法將這份關愛傳達給學生。從教師的角度,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加強:首先,積極學習理論知識,轉變自身觀念。社會深刻處于發(fā)展前進之中,知識的不斷涌現以及觀念層次的提高對教育者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自我學習意識能力,深入了解關愛教育思想。其次,構建多維度的評價觀。考試成績體現的只是學生的智力發(fā)展,無法反映出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所采用的評價方法也應該是多維度,對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進行評判。再次、理解、善待學生的錯誤。小學生身心發(fā)展尚不健全,在學習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犯一些錯誤,教師不能只針對其錯誤進行批評教育,而是要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委,傳達理解、幫助的意愿,使學生重回正道。
2.2 掌握以學生交流的正確方法,給予學生權利和自由。教師想要使自身的關愛恰到好處,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這就需要掌握正確的交流溝通方法。首先,小學生是一個具有獨立意志的個體,教師應尊重其思想和看法,不能輕視和過度否定,要鼓勵其發(fā)聲,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其次,教師在于學生對話的過程中,最好以一個朋友的立場進行傾聽,追求相互理解、認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情感交流,如此師生之間才能逐步形成信任,學生也愿意將一些學習、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也教師進行傾訴,尋求其意見和幫助。而教師則適當的表達信息、觀點、態(tài)度,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參考,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
2.3 對學生表達賞識和激勵,實現關愛的生活化。小學生一般都具有表現欲,想要獲得教師的認同和欣賞,因此在學生取得成績時,教師不應吝嗇鼓勵和贊美,而當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也應給予其鼓勵,幫助其克服困難、走出困境。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思想的傳播,使學生形成合理的思考方式,使其融入到班級的大集體中,學會去關愛他人。
2.4 保持師生關系的連續(xù)性。師生交往關系的連續(xù)性也是評估關愛效果的重要標準之一,在小學教育中,學生與教師共同學習、生活的時間長達六年,交往的時間越長,學生越能夠感受到教師給予的關愛。教師應盡可能的維持這種信任關系,它會給予學生持久的支持,使其堅實去學習,注重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想要建立連續(xù)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必須做到充分了解,因此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內容不限于學習,應該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中,教師的關愛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廣大教師應該自主學習了解關愛教育理念,形成關愛意識,關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給予適時的支持、鼓勵,使其始終處于正確的發(fā)展軌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