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毅
(廣西英華國際職業(yè)學院附屬中學 廣西 欽州 535000)
時事政治是學生在日常的新聞視頻中可以接觸到的政治新聞,既可以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可以是一件充滿正義的小事。關注學習時事政治及高中政治課程中的教學內容,也是每個學生的責任和義務,在政治課堂中教學中融入時事新聞,了解政治生活,可以塑造學生的精神品格,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意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健康,促進學生茁壯成長。
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應用時事政治進行教學,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使教學認識到時事政治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運用多媒體和微課等進行時事政治教學,可以彌補政治課堂的理論概念性學習,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政治課堂體驗,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運用時事政治進行教學,可以很好地將課本的知識理論與政治實際相結合,增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理解的同時,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達到深入培養(yǎng)學生政治意識的教學目標。作為現(xiàn)代的高中生,關注政治生活、了解時事政治是基本的要求,為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打造社會需求的現(xiàn)代高中生,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推動高中政治教學進步。
2.1 滲透教學,增加對時事政治的關注。運用時事政治進行教學的前提是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增加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對政治內容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的將時事政治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發(fā)現(xiàn)時事政治中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政治敏感度[2]。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自主去關注學習時事政治,注重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政治的能力,在關注時事政治的過程中,來塑造學生的思想。例如在學習必修一《經(jīng)濟生活》的個人收入的分配內容時,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的勞動分配制度,以及影響分配的因素,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我國經(jīng)濟分配規(guī)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我國最近新出臺的經(jīng)濟政策,總結我國政府是如何貫徹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題,多種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為學生們講解本市的經(jīng)濟結果,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主動加強對時事政治的關注。
2.2 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高中政治課程的理論性概念性較強,長期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模式容易造成學生枯燥乏味的心理狀態(tài),導致課堂學習效率不高。教師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來進行政治教學,將課本內的抽象知識內容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實際政治案例,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來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政治愛好,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進行政治內容學習,使政治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例如:在學習必修二的《政治生活》中的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具體為學生講解我國的民主實施過程,以及每個成年公民參與政治的形式,如投票選舉和民主監(jiān)督等,通過視頻來使學生感受到公民參政過程中的莊嚴肅重,營造良好的政治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內心深處尊重我國的政治民主,對政治參與具有更深的理解,使學生深入探究學習內容。
2.3 靈活拓展,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時事政治的特點,利用其實時性和綜合性來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注重對時事政治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政治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意識和政治思維,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政治立場。運用時事政治進行課堂講解拓展,使學生掌握當今時代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學習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們講解我國多姿多彩的文化,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將我國部分傳統(tǒng)文化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如京戲臉譜、民族風俗、詩文辭賦等,對當下的民族節(jié)日風俗進行展示拓展,激發(fā)學生的民族團結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時事政治,可以有效的彌補傳統(tǒng)政治課堂的不足,提高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使學生以正確的政治立場來認識時事政治,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學習愛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達到政治課程深入的影響學生思想的教育效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