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愛
【摘要】在小學階段,六年級的學生是十分特殊的群體。這一階段的學生即將進入青春期,思想意識從簡單走向復雜,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這一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德育教育十分危險。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閱讀豐富學生的知識,讓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作品以接受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思想品德課是我國對小學生進行德育,促使其形成健康人格的一門重要課程,它在學生小學階段乃至今后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針對當前我國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中主要凸顯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進行思考顯得尤為必要。
1.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缺乏活力的教學氣氛,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上課模式主要以室內的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想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會受到空間上的限制。以課堂講授模式為主的教學形式,容易造成與生活實踐脫離,也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實踐機會。久而久之,課程的開設毫無趣味性可言,學生便會覺得索然無味,喪失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
1.2學科評價單一化
評價是學生成長的導向標和助推器,評價本身就是教育。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就是評價過程,評價的質量和水平?jīng)Q定著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質量。當前課堂教學評價缺少核心素養(yǎng)的帶動。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評價是重共性輕個性的,注重相對評價,卻對學生發(fā)展過程的評價方式不夠重視,沒有選擇相應的評價方法,評價方法的多元化格局并未形成。尤其在考試這唯一的評價手段中,更容易給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更大的壓力,制約學生的成長。且目前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評價重知識輕情感,把學生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但這樣的評價會使教師缺少對學生全方位的評價,忽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和碰撞,也會使學生對本課產(chǎn)生厭惡心理,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1.3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經(jīng)過我國幾代教材編寫者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努力,當下小學思想品德課教材的內容相較于過去有了很大的進步。例如,教學內容的安排更加科學,案例的選擇更加恰當?shù)?。但不容否認的是,小學思想品德教材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尤其在教學內容聯(lián)系實際方面仍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這種完善反映出,目前我國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實際等還存在一定的脫離,亟待我們進一步密切二者的聯(lián)系,從而做到內容與形式的辯證統(tǒng)一。
1.4陳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得到發(fā)揮
在傳統(tǒng)教學思想與觀念的影響下,課堂授課主要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往往是單向性的給學生灌輸知識,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學生無法發(fā)揮自身的主體地位。陳舊的教學方法,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且思想道德課的講授很容易變成大道理的灌輸,與生活實際分離,違背了理論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思想。
2.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問題的應對之策
2.1明確小學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性
學校、家庭和社會等都應重視小學思想品德課,同時也要注意引導小學生充分認識到這門課程對他們成長的意義與價值。思想品德課在我國小學整個課程體系中屬于對小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教育中的“德育”部分,對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具有重要的作用。
2.2提高思想品德教師的能力和素養(yǎng)
教師應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改進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上的應用,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師不僅要加強有關情境教學法理論基礎的學習,專心鉆研業(yè)務,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情境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堂實施的方法,還要勇于實踐。抓住一切機會,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于課堂中。而且,教師還要研究實踐情境教學法的方式方法,對思想品德課堂的情境教學法制定可行的方案,再進行實施。
2.3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出體驗式教學的合適情境
教師要善于利用環(huán)境素材,創(chuàng)設出相關的體驗式教學情境,可以通過讓學生親身表演的方式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如創(chuàng)設安全教育情境,讓學生體驗到不同的安全事件,然后自行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并對學生的做法給出評價,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保護自身安全,并讓他們記錄下自己的真實感受。通過親身體驗,學生的各種感官得到了激發(fā),在這些情感體驗當中,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需求與問題,產(chǎn)生真實的想法與感受,并能對所學知識記憶深刻。
2.4加大課外閱讀,拓展思想品德內容
課堂內的知識是有限的。因此,教師應借助一些課外優(yōu)秀作品,讓學生進行閱讀。課外閱讀是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進行的主體活動。因此,課外閱讀要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主體,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使學生可以閱讀到不同作者的不同文章,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勾畫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溝通、交流。
3.結束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正處于少年階段。要想把這些“花朵”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就必須重視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尤其應形成“問題意識”,有效解決這門課程在教學實踐中顯現(xiàn)的各種困惑,并針對這些問題在思想認識、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方面努力應對,以不斷提升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肖小紅.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才智,2018(01):105
[2]李志俊.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35):62
[3]閆詩嘉.當代小學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探析[D].沈陽建筑大學,2017
[4]方馥馨.探索小學生思想品德課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31):120
[5]于巧燕.小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心理狀態(tài)分析及對策[J].教育探索,1996(02):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