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硯銘
摘 要:盧梭的作品有獨特的色彩語言,其中黑色系大量出現(xiàn),在多數(shù)畫中都占有較多比例,因黑色具有的神秘屬性,超越現(xiàn)實的夢幻和無窮的精神,它所顯示出的力量,比構圖和造型更加烘托作品氛圍,更具視覺沖擊力,奠定了盧梭繪畫的整體風格和面貌。
關鍵詞:黑色;神秘;色彩語言;視覺沖擊力
亨利·朱利安·費利克斯·盧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1844年5月21日-1910年9月2日)的繪畫主題包括巴黎市郊,人像,動植物等,他的畫面有一種稚樸,裝飾的美感,大幅幻想式寓言式作品含有神秘和隱喻意味,其中黑色系的大量運用加強了這種神秘和隱喻的感受。在西方很長一段時間里,黑色一直屬于色彩之中的一種,是各種色彩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牛頓光譜中并沒有黑色和白色的位置,但到了20世紀,在藝術領域、社會認知和科學領域,人們逐漸重新將黑色納入色彩世界。因黑色的特質(zhì)有神秘、穩(wěn)重、壓抑、高貴、權力和力量等,是極端深的顏色,又有著令人溢于言表的感染力,具有超越現(xiàn)實的夢幻和無窮的精神,盧梭的作品在視覺上有著強大沖擊力,是現(xiàn)實與幻想的交織。黑色在他的畫面中體現(xiàn)的作用有:
一、作為背景的襯托,簡化和強化色彩關系,統(tǒng)一色調(diào),在色相、冷暖和明度上產(chǎn)生對比。
黑色大量用于叢林的背景,以及主體物的周圍,如圖1:
《夢》(創(chuàng)作時間:1910 年;尺 寸:205 × 299cm;收 藏:美國,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是一幅表現(xiàn)叢林景色的杰作,也是盧梭生前所作的最后一幅偉大的作品,畫面中的背景是黑色系,用于襯托樹叢、獅子、花葉,少女人體躺著的長沙發(fā)也是一片黑色,使主體人物更為醒目。在色相上,黑色的背景搭配紅橙的果子,加強了視覺沖擊,顯得熱烈而奪目;搭配藍色和白色的花朵,黑藍白的組合十分優(yōu)雅;黑色的背景也使前方淺黃色的花朵更為明媚。在冷暖上,黑和紅橙黃,是冷色和暖色的對比。在明度上,黑和白是明度上的極端的對比。他的更多作品比如《異國情調(diào)的風景》、《陽光下的森林》等同樣是體現(xiàn)黑色作為背景在明度、冷暖和色相上的襯托作用,而這些描繪熱帶叢林的作品中色彩豐富多樣,使用大量的黑色在其中穿插過渡,也起到了統(tǒng)一色調(diào)的作用,避免因色彩繁多而顯雜亂無章。一幅畫中描繪事物通常是色彩關系的總和,而盧梭用黑色系代替大多數(shù)冷色暗色,以及純灰對比中的灰色,有簡化和突出色彩關系的作用,還有平面和裝飾效果、原始和稚拙意味。這些強烈的對比營造出珍花異草的奇幻世界,使畫面前方的人物和動植物豐富而靈動,用簡化和對比的手法突出描繪主體,給觀者以跳躍和鮮明的感受。
二、塑造體積作用。
同樣是在作品《夢》中,黑色不僅作為背景用于襯托前方主體,還用于塑造樹叢的枝干。我們知道,塑造物體需要亮面、暗面、過度面、投影,而色彩有亮灰面、純色面、暗灰面,冷暖變化,純灰變化,這些變化保證了物體的體積感。而盧梭的《夢》等作品的枝干表現(xiàn)中,幾乎只用暗面和亮面,黑色就是作為暗面的存在,以及用于一些枝干的邊緣線。馬蒂斯曾說,黑色是一種力量,我借助他簡化結構。盧梭用黑色表現(xiàn)暗面和邊緣線,線面和結合以及精確的位置,使樹干有一定的體積感,這種用黑色作為邊緣線的畫法在塞尚的作品中也時常有體現(xiàn)。
三、對觀者的心理作用。
心理學家榮格說:“我們所接觸的世界, 不是一個物質(zhì)世界, 而是一個心理世界,我們只能通過這個心理世界對事物的真實性做間接的推論。心理本身有著直接的現(xiàn)實,它包括一切精神現(xiàn)象,包括不現(xiàn)實的觀念和思想。我們可以稱之為“妄想”,但這并不能能減少它對我們的影響。有心理學家認為,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視覺,而對視覺影響最大的則是色彩。人的行為之所以受到色彩的影響,是因人的行為很多時候容易受情緒的支配。色彩心理透過視覺開始,從知覺、感情而到記憶、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應與變化是極為復雜的。那么黑色本身會帶給人怎樣的心理感受呢?在盧梭1897年創(chuàng)作的《沉睡的吉普賽人》畫面中,一位長發(fā)吉普賽人席地而睡在空曠冷峻的沙漠中,一頭雄獅在旁邊看著她,遠處有山崚和孤月,氛圍神秘莫測。據(jù)畫家自述,畫上的景象是他當年從軍時的追憶。他曾被派往北非,經(jīng)過一片荒無人煙的曠野。在他的印象中,一具吉普賽流浪藝人的女尸,僵直地躺在沙漠中,身旁有藝人所用的樂器和生活用品。一頭獅子走近尸體旁,則是畫家的想象。畫面中吉普塞人的膚色,逆光的獅子身體,以及一部分的山嶺和背景都是黑色,配合畫面中的意象,有種壓抑、孤寂、超現(xiàn)實之感,這是戰(zhàn)爭給盧梭的記憶和影響,但又不是完全的記錄,還帶有畫家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的神秘、奇幻和詩意的浪漫氣質(zhì)。配合著意象,這畫面里的黑色,既可以表達敬畏和向往,超越現(xiàn)實的夢幻,無窮的精神,雖然有戰(zhàn)爭帶來的陰暗、悲哀、憂郁、死亡和罪惡,但同時流露出高雅、尊嚴、莊重和肅穆。
參考文獻:
[1]【法】米歇爾·帕斯圖羅著? ?張文敬譯? 色彩列傳:黑色〔M〕? 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 ?2016
[2]【俄】康定斯基.論藝術里的精神〔M〕 四川美術出版社.1986
[3]【英】岡布里奇( Combrich,E.H.)著 盧曉華譯 藝術與幻覺〔M〕工人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