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峰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口腔科,鄭州 450000)
牙缺失是臨床常見的口腔疾病,不僅影響患者的發(fā)音、咀嚼功能,且對患者面部美觀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牙種植手術是臨床治療牙列缺失最為有效的方式,不僅可恢復患者咀嚼功能,還可避免相鄰牙齒受損,但部分患者存在自身骨吸收或外源性牙槽骨破壞等,致使牙槽嵴凹陷、變窄,導致牙種植失敗[2]。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技術不斷提升,牙種植引導骨再生逐漸應用于牙缺失治療中,其主要原理是通過在骨缺損區(qū)域覆蓋修復膜材料,形成隔離屏障,促使骨質修復、再生,但不同修復膜材料的治療效果存在一定差異[3-4]。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口腔修復膜材料在牙種植中引導骨再生的效應。
選取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6例牙種植引導骨再生患者,根據(jù)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3例。對照組,男27例,女26例;年齡23~64歲,平均(42.98±4.22)歲;病程2~5個月,平均(3.26±1.02)個月。試驗組,男29例,女24例;年齡23~66歲,平均(43.62±4.29)歲;病程1~6個月,平均(3.32±1.01)個月。2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口腔檢查為單顆牙缺失需行骨修復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無嚴重臟器功能障礙。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疾??;伴有嚴重口腔疾??;合并全身感染、易過敏體質。
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所有患者均行口腔CT掃描、X線檢查及口腔檢查,準確獲取牙槽圖像、牙槽骨床厚度、牙槽骨高度等信息,以評估患者牙槽軟組織和硬組織缺損程度。將天博齒固人工骨粉(北京意華科貿有限公司)使用生理鹽水浸泡后,置于種植體側骨缺損處。
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后,局部浸潤麻醉術區(qū)后,切開翻瓣,依據(jù)患者牙骨缺損尺寸、形態(tài),對照組選用大小合適的鈦膜置于植骨區(qū)域,試驗組選用大小合適的海奧口腔修復膜置于植骨區(qū)域,以引導骨再生。口腔修復膜覆蓋完畢后,間斷縫合創(chuàng)口,術后48 h內予抗生素以預防感染,術后7~10 d拆線。
術后隨訪6個月,評估2組修復效果。修復成功:修復后長出新生骨,種植體穩(wěn)定性好且與自體骨成功結合;修復失?。盒迯秃鬅o新生骨長出,且種植體穩(wěn)定性差。修復成功率=修復成功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術后6個月,采用10分度游標卡尺測量骨厚度,采用64排螺旋CT測量植骨密度。記錄隨訪期間膜暴露、面部腫脹、創(chuàng)口裂開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修復成功率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修復效果對比
*P=0.022(χ2=5.267)與對照組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骨厚度、植骨密度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見表2。
表2 2組骨厚度、植骨密度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P=0.038(χ2=4.296)與對照組比較。
口腔種植技術是臨床治療牙缺失的首選方式,不僅可最大限度恢復患者咀嚼功能,還可避免相鄰牙齒受損,改善患者美觀效果。該術式通過將人工牙根埋植到牙槽骨內,待自體骨和人工牙根形成骨結合后,通過修復基臺而達到修復牙缺失的目的,但牙缺失患者多存在缺牙區(qū)骨量不足情況,從而影響牙種植的修復效果,限制種植修復的使用[5-6]。
引導骨再生技術可解決骨量不足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種植修復的應用率。引導骨再生技術通過將生物膜覆蓋于牙齦軟組織和骨缺損之間,建立一道人為生物屏障,阻斷軟組織中纖維細胞和上皮細胞長入骨缺損部位,為骨組織的生存提供一個空間,確保在無成纖維細胞干擾的情況下完成成骨過程,得以修復缺損部位的骨質,保證修復效果。鈦膜是以往臨床常用的修復材料,具有堅硬的質地,能夠承受較大壓力,形成穩(wěn)定的空間結構,避免軟組織進入骨缺損部位,保護骨生長。但鈦膜不可吸收,臨床應用后需二次取出,增加患者痛苦;且其結構無空隙,可影響植骨區(qū)域血液功能,阻礙骨組織對血液中的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引發(fā)牙齦退縮、膜暴露等并發(fā)癥,從而影響種植修復效果[7]。海奧口腔修復膜是一種新型可吸收性修復材料,具有雙層膠原結構,可有效維持血凝塊穩(wěn)定,隔離細胞,被廣泛應用于修復軟組織缺損治療中。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修復成功率、骨厚度、植骨密度更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由此可見,海奧口腔修復膜在牙種植引導骨再生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分析其原因在于,海奧口腔修復膜與骨組織接觸后,可形成多孔層,利于血液進入植骨區(qū)域,為植骨組織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從而促進植骨生長,并促使自體骨和新生骨組織緊密結合;同時,與軟骨組織接觸后,可形成致密層,有效維持種植體與拔牙創(chuàng)的空間穩(wěn)定性;此外,海奧口腔修復膜具有可降解性,且其降解產物無細胞毒性,從而避免患者二次手術治療,減輕其疼痛程度,提高修復成功率[8]。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隨訪時間較短,后期仍需進行大樣本量、長時間隨訪研究以進一步證實結果的科學性。
綜上所述,在牙種植引導骨再生中應用海奧口腔修復膜可提高修復成功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利于骨和植骨生長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