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娥 王東 郭保林
【摘要】在后MOOC時代,教學模式隨著網絡信息化的迅速發(fā)展不斷優(yōu)化,給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探究式網絡課程建設成為后MOOC時代開放大學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結合后MOOC時代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情況,從應用性分析、教學模式設計及影響因素分析等方面,探討開放大學探究式網絡課程的建設策略。
【關鍵詞】后MOOC時代;開放大學;探究式網絡課程;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728;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9)12-0031-05
【收稿日期】2019-10-10
【基金項目】2018年度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后MOOC時代地方本科高校應用專業(yè)翻轉課堂實現(xiàn)路徑研究”,項目編號為GJC1318128;2019年度綏化學院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基于金課理念的小規(guī)模探究式翻轉課堂教學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為JS20190041
【作者簡介】張俊娥(1980—),女,黑龍江綏化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應用經濟、實踐教學改革;王東(1965—),男,黑龍江綏化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實踐教學改革;郭保林(1998—),男,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課程改革。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網絡課程教學模式廣泛運用于現(xiàn)代教育教學活動中,在教學觀念、內容、方式等方面引起巨大變革,同時給教學模式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網絡信息技術是現(xiàn)代教育領域中的前沿話題,支持教育資源共享、數據多媒體化和交互方式多樣化,成為21世紀的網絡課程模式的主流。開放大學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有效運用于教學中,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探究式網絡課程模式,成為現(xiàn)代教育改革的一大特點,引起廣泛關注與積極參與。
一、探究式教學概述
(一)探究式教學的內涵與發(fā)展
探究式教學思想最早起源于公元前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直至20世紀初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提出“從做中學”的教學方法,從此探究式教學得到了廣泛的重視。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就發(fā)布了《科學教育標準》,對這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予以認同,強調了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推行,探究教學的基本思想于上世紀80年代初漸漸被引入國內,其研究逐步深入,主要集中于概念、實施原則及評價研究方面。
探究式教學是指在學習者學習過程中,教師分享事例并提出問題后,讓學習者通過閱讀問題、分析問題、發(fā)散思維、參與討論等途徑獨立學習與探究,自行探索和掌握相關教學原理并得出結論的一種方法。探究式教學以學習者為主體,在探究式的教學組織過程中,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索、研究事物的客觀屬性,發(fā)現(xiàn)事物內部結構關系以及與外部世界聯(lián)系方式,從中找出規(guī)律并加以理解,從而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探究式教學的優(yōu)勢
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創(chuàng)新性、協(xié)作性、實踐性方面有欠缺,教學中側重對已知學習內容、規(guī)律等的講授,強調學習的結果,忽略學習的探究過程,以教師為中心,教學中更突出教師的地位,整個教學由教師主導,單向傳遞信息,學生缺乏主動性,過分依賴老師,教學中難以顧及到學生的差異性,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探究式教學能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使他們的諸多能力得到培養(yǎng),特別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團結合作,大膽創(chuàng)新,鍛煉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實踐等能力,并以多種方式獲取、匯總、處理信息,鍛煉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的是過程,所有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發(fā)展進行,學生為主體,師生身份得以明晰,教師是輔助者、引領者。通過小組學習、自主創(chuàng)新、深入探究、協(xié)作交流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利于學習者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在高等教育中,通過探究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比較,可見探究式教學能使學習者深入理解與掌握所學課程知識和所需技能,通過解決課程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積極參與到探究式學習中,有利于學習者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
二、后MOOC時代開放大學課程模式分析(一)后MOOC時代課程模式發(fā)展狀況
在建設開放式網絡課程初期,隨著Coursera、Udacity、edX等網絡學習平臺的陸續(xù)出現(xiàn),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免費學習的機會,MOOC作為現(xiàn)代化網絡課程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在國內外掀起了建設狂潮。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fā)展,MOOC不斷優(yōu)化,進入后MOOC時代,小規(guī)模網絡課程模式在改進原有大規(guī)模課程的基礎上,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系統(tǒng)學習的機會。網絡課程的發(fā)展,先后經歷了早期的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階段和目前的SPOC(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階段,未來,后MOOC教學模式還會發(fā)展到MPOC(大規(guī)模私有在線課程)階段。
SPOC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堂學習和在線學習兩種方式,是一種混合式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學習課程。MPOC在MOOC和SPOC的基礎上,在為學習者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和及時服務、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網絡課程教學的同時,滿足了教育機構贏利的目的,成為在線教育教學方式中的一種新型在線課程和教學模式。
(二)后MOOC時代開放大學課程模式分析
MOOC是完全開放、規(guī)模大、無班級概念,每一課程配備一個教師團隊負責設計內容和活動并承擔教學任務,很少對學習過程監(jiān)控,落實情況較差。
SPOC是私有課程,有準入條件,開設小規(guī)模班級,限制班級參與人數,一個群體負責設計課程,另一個群體負責為學生的在線學習提供幫助,對學習者學習過程全程監(jiān)控,給予導學、促學服務,教學過程落實到位,每個學習者的出勤率和作業(yè)完成度與學分或證書掛鉤,任務完成度較高。國家開放大學利用SPOC小規(guī)模私有課堂形式進行教學,更有利于探究式教學環(huán)節(jié)具體策略目標的實現(xiàn)。
MPOC具有教育規(guī)模大、開設班級多、配備教學團隊和收取費用等特點,通過開設多個教學班級,在教學過程中配備課程開發(fā)和運營團隊人員,為每個班級配備輔導教師,將網絡教學大規(guī)模化,代表了后MOOC時代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方向。同時MPOC的教學模式適合國家開放大學學習人數多、多班級教學、師資力量強大、教學條件優(yōu)越等情況,并與國家開放大學的辦學理念一致,能滿足其教學需求,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支撐國家開放大學教學模式,因此MPOC適合國家開放大學網上教學和服務。
在后MOOC時代,隨著在線課程形式由MOOC、SPOC發(fā)展到MPOC,探究式教學策略越來越適用于信息化教學時代探究式網絡課程教學。
三、后MOOC時代探究式網絡課程在開放大學中的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遠程高等教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而遠程高等教育的先行者是開放大學,開放大學在辦學過程中,會充分發(fā)揮出網絡平臺與資源的優(yōu)勢,并形成主要教學模式。
近幾年,提高在線課程教學質量一直是在線教育領域的目標,當前探究式教學得到了大面積推廣,在線教育的關注點也發(fā)生了改變,漸漸過渡到后MOOC時代探究式網絡課程模式。
目前,開放大學主要從課程內容、技術條件、教學設計等方面對后MOOC時代探究式網絡課程進行了研究,將探究式教學模式與MPOC相結合,從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習者思考、學習者自主探究、學習者協(xié)作交流和總結提高等方面引入探究式教學相關知識和方法,以實現(xiàn)探究式網絡課程與MPOC的結合。
在后MOOC時代,國家開放大學集中教育教學、信息技術、管理等多個部門的力量,采用協(xié)同工作的方式,發(fā)揮各部門和人才的優(yōu)勢,組建課程開發(fā)和運營團隊,創(chuàng)造多部門、多角色參與環(huán)境。同時國家開放大學通過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建立了基于?MPOC的發(fā)展流程、工作機制,為教學活動的順暢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使網絡教學質量的提升成為可能,使學習者能獲得大量高品質的教學資源,享受到優(yōu)質服務。未來,國家開放大學著力建設高質量的探究式網絡課程與MPOC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會更好。
四、國家開放大學網絡課程建設策略
(一)國家開放大學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1.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原則
在國家開放大學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組織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者自己通過探索、研究事物的客觀屬性,發(fā)現(xiàn)事物內部結構關系,以及與外部世界聯(lián)系方式,從中找出規(guī)律并加以理解,從而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以問題為中心的原則
問題在網絡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作為學習過程的主線,引導學習者開展探究活動,從而不斷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成效。
3.平等原則
網絡化教學具有開放性和可變性,對每一個學習者都是平等的,能夠為所有學習者提供創(chuàng)新、自我超越的學習環(huán)境。
(二)探究式網絡課程的教學模式設計
1.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fā)
探究式網絡課程設計的內容和邏輯包括策略設計、內容設計和方法設計。
策略設計以需求定位目標為核心,是課程設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程建設團隊在規(guī)劃和設計課程前對學習者進行調查分析,針對學習者學習需求定位教學目標。
內容設計即系統(tǒng)架構、問題導向,內容的設計需要有系統(tǒng)性,而不是簡單拼接,要先有框架,再找素材,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問題是內容設計的直接目的。
方法設計即以生動的方法表現(xiàn)教學過程。如果能提高表達的趣味性、形象性,學員們就會對課程內容產生好感,能帶著愉悅的情緒、高昂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中,參與度會得到顯著提升。
探究式網絡課程開發(fā)成果包括兩個方面:學員學習資料和教師教學教材。學員學習資料主要以線上學習資料為主,課程安排包括課程時間、內容等,任務指南是活動、研討案例或其他任務的規(guī)則指南,使學習者一目了然。教師教學教材以線上授課資料資源為主,包括課程大綱、教學講義、作業(yè)提交和課程討論與反饋平臺等內容。因此,需要針對具體教學問題,同時針對學員的真實情況進行課程設計。
2.課程運營
探究式網絡課程運營需要始終保持敏銳的用戶感知力,同時對課程開發(fā)成果和用戶使用數據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改進教學模式。探究式網絡課程運營的工作流程包括:
第一,分析數據、制訂方案。根據課程開發(fā)成果的當前形態(tài)、所處階段和核心數據制定運營策略。
第二,明確指標、安排工作。把教學目標進行拆分,同時制定教學工作規(guī)劃。
第三,充分執(zhí)行、達成目標。根據教學工作規(guī)劃運用具體的運營手段實現(xiàn)目標。
第四,響應回饋、調整策略。收集和分析學習者反饋,根據分析結果調整下一次的教學策略。
3.團隊建設
探究式網絡課程教學所需的團隊包括課程開發(fā)和運營團隊、輔導教師團隊,課程開發(fā)和運營團隊為學習者提供全程支持服務;輔導教師團隊對學習者學習過程全程監(jiān)控,進行導學、促學服務,將教學目標落實到位。教學過程中,課程開發(fā)和運營團隊與輔導教師團隊需要在建立共同目標、培養(yǎng)團隊精神、建立彼此信任的基礎上,通過優(yōu)勢互補提高工作業(yè)績,擔負自身工作職責,提高組織決策的科學性,進而在組織中共同成長,更好地為學習者服務。
4.技術支持
探究式網絡課程是基于網絡平臺建設的,網絡平臺的運行環(huán)境對于用戶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有重大影響。探究式網絡課程的內容呈現(xiàn)和教學開展是建立在網絡平臺穩(wěn)定、安全、順暢運行的基礎之上的,如果用戶不能對平臺進行訪問,一切均無從談起。同時,建設網絡課程,就是為了以更加合理、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現(xiàn)學習內容,課程中的媒體呈現(xiàn)形式要恰當。網絡平臺上除了常用工具外,還包括一些增強體驗效果的插件,以更好地表達課程內容。
5.管理機制
探究式網絡課程建設具有周期長、投入多的特點,網絡課程建設的順利進行需要有人力、財力、物力和政府政策等各方面的保障,同時在網絡課程建設過程中,要對課程進行嚴格審查,并對其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使課程建設過程中的各項工作規(guī)范進行,以有效提升課程質量。
(三)國家開放大學探究式網絡課程建設程序
國家開放大學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活動由教師引導,學習者是主體。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技術主動獲取多種課程信息和資料,教學方式變?yōu)橐浴皩W”為主,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得到肯定,學習者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可以接觸到多種學習資源,學習者面對多種學習資源擁有自我選擇權,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愛好建立個性化學習方式。
在后MOOC時代通過網絡課程信息技術,以SPOC及MPOC的形式,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習者,同時教師會引導學習者快速理解相關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要確定網絡探究課題范圍、創(chuàng)建探究小組、確定探究課題,實施探究活動及探究效果評價等活動,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多方面能力,從而適應學習者的自主化學習。
1.教師向學習者確定網絡探究課題的范圍
首先,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從當前社會生活中合理選擇最具吸引力的話題,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初選題”。教師確定的“初選題”只是大致上為學生提供一個選擇的范圍,避免學生的選擇出現(xiàn)方向上的失誤,但究竟選擇什么課題,自主權掌握在學生手中。需要注意的是,本身就屬于教學計劃中的內容,一定要列入課題范圍之內,一定要遵循這樣的原則進行“初選題”。
作為教師,一定不能將自己封閉在教學這個小圈子中,而應該深入社會,了解社會中存在著哪些熱點話題,還要深入學生群體中,了解他們最感興趣的內容有哪些,這樣就會有效提高選題的合理性。同時,也可以借助網絡資源對各個選題進行“預探究”,就是登陸學習者論壇,借助于搜索引擎對各個問題展開分析,在這一過程中,還要發(fā)揮出教師團隊的作用,以集體的智慧與力量進行思索、探究,對每一個選題的可行性進行分析,確定“初選題”的范圍。
2.創(chuàng)建探究小組
為了有效提高探究式網絡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創(chuàng)建探究小組是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將會對教學活動的實施產生直接影響。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住學習者的興趣,也可以對選題進行適當調整。有了前一階段時間工作的鋪墊,教師基本明確了選題范圍,此時則要向學生公布選題,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認領選題,根據學生的選擇情況組建小組。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需求,教師要將選題范圍發(fā)布到網絡平臺中,為學生提供一些與選題有關的教學資源,并為學生使用這些資源創(chuàng)造條件。
當學生認領了自己的選題之后,選擇同樣內容的學生自然會組合成一個小組。在課堂中,教師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向每個探究小組提出明確而細致的要求,也要將這些要求形成制度發(fā)布到網站中。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完成小組的組建工作,既可以避免寶貴的課內時間被浪費,也能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權,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為各項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同時,此項工作的開展情況,也會對后期課題探究產生直接影響。
3.確定探究課題
各個班級學生認領了選題之后,要以書面文件的形式匯總給教師,教師對其進行整理、分類,依據不同的選題內容,確定課題研究的原則,并對各個選題進行評審,準確判斷每個選題是否符合要求。對于一些不合乎要求的選題,教師要向小組長發(fā)送電子郵件,通過這種方式誠懇地向他們提出改進建議。
小組長則要帶領所有組員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對課題進行調整并生成計劃書,適時將其發(fā)布到網站中。教師則要對各個小組的計劃書進行審核,向各個小組提出新的要求,如召開組內會議、確定新選題等。
各個小組對課題內容做出調整之后,教師則需要重新進行梳理、分類,教師們共同結合自己的特長、研究方向選擇課題,承擔各個課題組的指導任務,還要將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發(fā)布到網絡平臺中,向學生發(fā)出研究通知。
上述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網絡平臺的支撐,生生、師生、師師以平等的身份充分進行對話溝通,使得教學活動不再受到時空約束。
4.探究活動實施及探究效果評價
在這一階段中教師要對“預探究”過程中獲得的信息、了解到的優(yōu)秀網站當成重要的信息推薦給學生,將這些內容發(fā)布到網站中。小組長要帶領組內所有成員,理清每個人的責任分工,有條不紊地進行探究活動。先要完成已經搜集到的資料,圖書館、網絡、實地考查,都可以成為獲取資料的有效途徑,還要將研究進展情況匯報給指導教師,指導教師對各個小組的活動進行評價、提供指導。
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要積極進行討論,對前期生成的計劃書做出適當調整,使之趨于完善,使各個學習者都能知道自己承擔著什么樣的責任,根據探究情況填寫“進程表”,及時將其發(fā)布到“作業(yè)匯報區(qū)”,供教師點評、其他小組借鑒。同時,也要將遇到的問題發(fā)布到“問題交流區(qū)”中,教師則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分類,以合適的方式回應學生并形成評價。
后MOOC時代開放大學探究式網絡課程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其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資源和教學目標等的建立與形成都是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顛覆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探究式網絡課程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對自身的優(yōu)勢有清醒的認識,充分發(fā)揮探究式網絡課程理念和資源的優(yōu)勢,在整體考量探究式網絡課程建設的基礎上,結合學習者的實際學習情況,從多個角度分析、解決在課程建設中遇到的疑惑和難題,通過提高團隊理論層次水平和優(yōu)化教育教學模式,不斷完成國家開放大學探究式網絡課程的更新迭代,從而在未來網絡課程教育模式發(fā)展過程中占據先鋒位置。
【參考文獻】
[1]石磊,程罡,劉志敏,馮立國.大規(guī)模私有型在線課程建設模式及其質量保障機制:以國家開放大學網絡課程建設過程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8(8):22—30+69+79—80.
[2]姜淑慧.MOOCs與SPOCs:在線課程發(fā)展的不同路徑與共同問題[J].遠程教育雜志,2014,32(4):106—112.
[3]郭文革,沈旭東.MPOC:大規(guī)模私有在線課程的設計與運營[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1):22—32+71.
[4]羅九同,孫夢,顧小清.混合學習視角下MOOC的創(chuàng)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24(7):18—25.
[5]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35(1):85—93.
[6]逯文超,馬培衢.遠程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02(9):38—40+63—79.
[7]李甦,白柯晨.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問題研究[J].成人教育,2019(4):27—31.
[8]呂靜靜.開放大學混合式教學新內涵探究:基于SPOC的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5,33(3):72—81.
[9]陳少梅,陸志洪.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的應用研究:基于開放大學工科實踐教學[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0(1):102—106.
[10]劉紅梅,于艷春.探究式與授受式教學模式在開放大學全網絡課程中的融合[J].高教學刊,2016(8):47—48+50.
Research?on?Strategy?of?Open?University?Exploratory
Network?Course?Construction?in?the?Post-MOOC?Era
ZHANG?Jun-e1,?WANG?Dong1,?GUO?Bao-lin2
(1.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uihua?University,?Suihua?152061;
2.School?of?Business,?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Harbin?150028,?China)
【Abstract】In?the?post-MOOC?era,?teaching?mode?continues?to?be?optimized?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network?informationization,?providing?learners?with?more?learning?opportunities.?The?construction?of?exploratory?online?courses?has?become?an?important?topic?of?Open?University?education?and?teaching?research?in?the?post-MOOC?era.?Combined?with?the?development?of?teaching?mode?in?the?post-MOOC?era,?this?paper?discusses?the?construction?strategies?of?exploratory?network?courses?in?the?Open?University?from?the?aspects?of?application?analysis,?design?of?teaching?mode?and?analysis?of?influencing?factors.
【Key?words】post-MOOC?era;?Open?University;?exploratory?online?course;?construction?strategy
(編輯/樊霄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