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虎
(甘肅省莊浪縣教育局教研室,甘肅莊浪 744600)
隨著義務教育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均衡學習與發(fā)展。不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依舊存在學習成績不理想、缺乏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等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在均衡發(fā)展的背景下開展高質量的學習[1]。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教師應盡的責任。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初中語文教師首先需要明確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初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包含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與文化修養(yǎng)四個方面,每個方面包括的內容具體如下。語言能力作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能夠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語言能力包含學生應具有的聽說讀寫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確保學生能聽懂教學內容,抓住語言中的重要信息。對于“說”的能力,學生需要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能運用語文知識表達自身想法,語言邏輯清晰,使他人能從中理解正確信息?!白x”要求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后,能夠理解各式各樣的題材,從中提取主要內容與作者想要表達的真正思想。“寫”要求學生在寫作中,既能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能在積累素材的前提下,寫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思維能力作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進行一定的思考,從而內化所學內容。語文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不可或缺的能力。審美情趣指的是學生在學習語文中形成的審美能力。學生只有具有審美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才能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首先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生的語言能力不是短時間學習就能形成的。因此,教師應采取正確的方法來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鍛煉,學生才能真正提高自身核心素養(yǎng)[2]。例如,在教學《羚羊木雕》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教學前提出問題:“文章是怎樣描述主人公向朋友萬芳要回羚羊木雕的場景的?萬芳對主人公要回羚羊木雕這一事件的表現,你有什么想法呢?”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分組,并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的過程實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正式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賞析,讓學生選出認為用得精妙的動詞,如“掏”“遞”等,并讓學生用這些動詞來寫一段話。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逐步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采取“填鴨式”教學,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認知,教師應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鍛煉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采用提問探究式教學方法,設計層次分明的問題,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形成文章的整體思路,引導學生尋找主線和分支的交叉點,厘清作者的思維方式。
例如,在教學《旅鼠之謎》這篇文章時,要轉化學生的簡單思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多個探究性問題:旅鼠是什么?文中描述旅鼠的行為特異在哪兒?文中旅鼠為什么要發(fā)生這些行為?旅鼠的秘密和人類有關嗎?為什么旅鼠要用這種方式限制繁殖數量?這樣層次分明的問題能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中心,從而使學生提升思維能力。
學生很難通過某一節(jié)課的講解便對事物產生新的認知,學生對事物的審美不能僅依賴于教師的教學[2]。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在不脫離課本的情況下理解教學目標,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課上和課后反問自己:“生活中的哪些事件和這一知識有關?”建立審美體系、發(fā)現文字魅力都需要學生改變自身的認知途徑,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提升自身鑒賞能力。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可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幫助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課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口技》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一段音頻作為課堂導入。這段音頻充斥著市井喧鬧,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讓學生建立對課文的初步了解。此時,教師回到課本,讓學生聯(lián)想課文中描述口技者傳音的地方,調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課文描述的場景。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需要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要求學生理解和傳承傳統(tǒng)文化。這就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找到文化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在學習“情”字時,學生需要深入文章內容來理解。學生在解讀這些帶有感情、帶有溫度的字時,應多次咀嚼,解開文字“密碼”,切實感受文化傳承的必要。在解讀漢字時,學生應帶著感情,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教師要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注重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傳統(tǒng)文化。
例如,在教學《我愛這土地》一課時,教師應讓學生聯(lián)系現實思考這首詩的價值觀?!斑@塊土地”代表祖國,詩中蘊含著熾熱、無法比擬的愛國之心。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從點滴中樹立為國崛起奮發(fā)讀書的豪情壯志,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育均衡化背景下提升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要求教師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水平。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語言基礎知識、認知和思維能力、審美意識和文化修養(yǎng)的提升,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語文。當然,這也要求教師探索更多新型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開展語文高效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