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麗曼
黑龍江省海林市柴河林業(yè)局第三小學,黑龍江海林 157131
核心素養(yǎng)并不只是學生對知識學習以及運用,更多的是個人能力以及品質的提高,所以,學生只有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促進自己的長遠發(fā)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在不同知識的教學中滲透相應的核心素養(yǎng),既能提高學生對不同文章的感悟能力,還能提高學生語文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拓寬學生的發(fā)展空間。但是,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時,不能對自己的教學素材泛泛而談,而應進行詳細的講解,從而才能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與能力。
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人們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如果人們在成長過程中忽視了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就會限制人的發(fā)展與進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通過語文知識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精神文明,為學生帶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對于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其不同題材的課文中都蘊含著不同方面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應對這些課文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才能將課文背后隱藏的人文素養(yǎng)充分挖掘出來,通過為學生講解相關人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課文的價值[1]。比如:在學習部編版語文教材《搭石》這一課時,文章主要講述了在作者的家鄉(xiāng)有一條小溪,每到汛期小溪溪水的流量就會增加,為人們的出行帶來阻礙。因此,到了秋天,溪水流量減少的時候,家鄉(xiāng)的人們會自發(fā)的找來石頭擺上一排搭石,不僅方便了自己,還方便了大家。如果人們在過河時,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再找來一塊新的石頭,確定搭石平穩(wěn)之后,才會離去。通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向學生展示了作者家鄉(xiāng)人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應引導學生去體會文章背后的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也能默默無聞,做一個有愛心的孩子,當看到別人有困難時,能熱情的伸出援手,從而才能提高學生的精神文明,構建出高效的語文課堂。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與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多數(shù)教師都會將趣味性課堂活動應用在課堂中,既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寓教于樂教學,也符合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語文教學。學生在趣味性的課堂中進行學習,能滿足學生玩耍的欲望,還能實現(xiàn)知識的傳授。教師在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時,可以通過一些益智小游戲、童謠、歌曲、來輔助教學,學生在參與教學游戲時,能充分激發(fā)起自己的學習興趣[2]。比如:一些教師在進行文字教學時,會為學生創(chuàng)編文字謎語,學生通過謎題猜出謎底時,會十分激動,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欲望。
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來自世界上的各個角落,一些語文課文中提到的事物、景物學生并沒有見過,所以學生就無法根據自己的了解進行良好的學習,降低了課文的價值。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過媒體來彌補課堂的缺陷,利用互聯(lián)網將對于學生來說陌生的事物、景物以及其他課文內容為學生展示出來,既能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加深學生的理解[3]。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部編版《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時,雖然學生都知道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但是,學生對于地球的大小、各種資源的組成以及地球承受的巨大壓力了解甚少,從而無法從根本上讓學生意識到地球面臨的災難,激發(fā)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從宇宙的視角去欣賞、認識地球,從而了解到原來對于宇宙來說,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竟然如此渺小,激發(fā)學生保護地球的意識,同時,還能讓學生更加了解文中“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這句話的含義。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語文課堂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從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去進行教學,還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能構建出高效的語文課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從而才能使用高效的教學方法滿足人們對語文課堂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