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吳 斌,郭 鋒
(1.常州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常州 213000,2.奧立國測(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3.江蘇尼高科技有限公司,江蘇 常州 213000)
隨著城市更新、建筑改造新課題的開展,同時國家對于建筑節(jié)能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建筑外立面正向功能、安全、美觀等各方面提升。但由于建筑物受結構形式、氣候條件、系統(tǒng)材料、施工工藝、施工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一大批建筑外保溫工程出現(xiàn)了外墻空鼓、脫落、開裂、漏水、火災等一系列質量問題(見圖1)。目前外保溫的此類事故不僅影響舒適性、使用性,更嚴重影響著小區(qū)業(yè)主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
圖1 外墻保溫質量問題
對于頻繁出現(xiàn)的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質量問題,簡單的修修補補已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需要有針對性的外墻保溫修復技術和專業(yè)標準化的工作流程來指導修復工程。為建立標準化的修復技術,規(guī)范外墻保溫工程的修復改造質量,提升外墻外保溫工程的安全、質量防護、裝飾及節(jié)能效果,常州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聯(lián)合其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代表企業(yè),共同編制 T/CECS 574-2019 標準《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改造技術規(guī)程》(以下簡稱“規(guī)程”),本文就規(guī)程在宣貫和應用過程中反饋較多相關內容進行解讀。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7 年度公開報道外墻脫落事故累計 185 起,其中傷亡人數(shù)達 30 人(見表1)。2018 年度,公開報道外墻脫落事故累計 305 起,其中傷亡人員達 70 人(見表2)。外墻外保溫空鼓、開裂、滲水、脫落、火災等成為社會熱點。
表1 2017 年外墻脫落事故匯總(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
表2 2018 年外墻脫落事故匯總(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
本規(guī)程適用于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的檢測鑒定評估、設計、施工、驗收及維保,以此來提升外墻外保溫工程的安全,提前預防和解決外保溫工程出現(xiàn)的開裂、滲水、空鼓、脫落等一系列質量問題,保障人們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
對于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的改造和修復工程,要按照一定的修復流程進行(見圖2)。通過檢測檢驗,為質量缺陷或質量事故判定提供實測數(shù)據(jù),以便準確判定其性質、范圍和危險程度,合理評價質量損失,明確責任,制訂修復方案,進而對質量問題進行修復和整改施工,保障外墻質量安全。
圖2 外墻保溫工程修復流程
對于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的改造和修復工程,按照工程修復的流程劃分,本規(guī)程主要分為:鑒定評估、材料、設計、施工、驗收和維護和保養(yǎng)。
工程修復前期的鑒定評估,是診斷質量問題和后續(xù)制訂修復方案和實施施工改造的依據(jù)。因此,規(guī)程對此做了明確規(guī)定。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質量的鑒定評估應由具備檢測、檢查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在進行鑒定評估時,應對項目建設的基本情況、外墻外保溫工程質量情況等進行資料收集和現(xiàn)場查勘,并制定現(xiàn)場檢查和現(xiàn)場檢測的技術方案;檢測機構根據(jù)技術方案,進行現(xiàn)場檢查與現(xiàn)場檢測,對檢查、檢測結果進行評估分析,并出具相應的鑒定評估報告。
對外墻外保溫工程進行修復和改造,選用何種材料至關重要。規(guī)程對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改造工程所采用的界面增強材料、輕質找平材料、嵌縫材料、柔性修補膠泥、注漿料、膩子、膠黏劑、錨栓、纖維網(wǎng)格布等的性能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并且為了達到建筑物的防火性能,規(guī)定改造工程所用保溫材料必須為防火性能 B1 以上。
外墻外保溫工程的修復和改造應根據(jù)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鑒定評估報告、工程要求、區(qū)域氣候條件等因素進行設計,可分為局部維修、整體安全防護和飾面改造。在進行工程修復和改造時,應做好密封和防水構造設計;鏟除部位的基層應堅固、無松動、無開裂等,并應進行界面處理;宜采用與原保溫系統(tǒng)相同的構造形式,新舊材料之間應合理結合,且修復部位飾面層顏色、紋理宜與未修復部位一致。
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改造前,應制定改造施工方案,并應包括下列內容:①項目概況;②編制依據(jù);③施工前準備;④施工工藝及技術措施;⑤安全、文明施工保證措施;⑥應急預案;⑦施工進度計劃。
進行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問題,應在安全文明施工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本規(guī)程對工程施工的安全做了詳細要求:例如,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改造的施工人員應經(jīng)過崗前培訓;工程改造不應對既有保溫系統(tǒng)造成附加損害,并應采取防污保護措施;不得在 5 級及以上大風天氣和雨雪天施工等。并且,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改造施工期間,應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并編制應急預案,設置相應的安全警示和引導標志,有防止粉塵散落的措施,施工吊籃和腳手架等符合相關要求。工程改造的施工管理還應符合 JGJ 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等。
關于局部維修、整體安全防護及飾面改造三方面的各具體施工步驟,規(guī)程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改造工程,驗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①采用相同材料、工藝和施工做法的墻面,每1 000 m2面積劃分為一個檢驗批,不足 1 000 m2也為一個檢驗批;②檢驗批的劃分也可根據(jù)與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與驗收的原則,由施工單位與監(jiān)理(建設)單位共同商定;③檢驗批應按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驗收;④主控項目應全部合格;⑤一般項目應合格。當采用計數(shù)檢查時,至少應有 90 % 以上的檢查點合格,且其余點不得有嚴重缺陷;⑥應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據(jù)和質量驗收記錄。
規(guī)程依次介紹了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改造工程進行局部維修、整體安全防護和飾面改造時,驗收應符合的相關規(guī)定。并且,特別規(guī)定了進行隱蔽工程驗收時,應具有詳細的文字記錄和必要的圖像資料,以便歸檔記錄。
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正常使用應進行定期檢查、維護,定期檢查周期參照行業(yè)標準 JGJ 376-2015 《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修繕標準》中第 3.0.1 條的規(guī)定。
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應定期進行建筑外墻裂縫、滲水、空鼓、脫落等缺陷檢查。當裂縫、滲水情況影響嚴重,空鼓面積超過 15 %,外墻表層局部脫落或系統(tǒng)抗拉強度低于設計值的 70 % 時,應進行鑒定評估、改造,驗收合格后交付使用、維護和保養(yǎng)。
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的檢查、鑒定、改造、維護和保養(yǎng)應建立專門檔案。
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出現(xiàn)質量問題,往往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單一修復技術很難完全解決質量問題,因此,改造設計應結合鑒定評估報告意見選擇多種修復技術進行改造。規(guī)程對于既有建筑的外墻外保溫改造與修復工程,共總結了 5 種修復技術和方法,分別是置換法、嵌縫修補法、注漿法、表層加固法和墊層加固法。
當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出現(xiàn)空鼓、脫落或系統(tǒng)抗拉強度低于設計值的 70 % 時,宜采用置換法修復(見圖3)。采用置換法進行修復時,僅對保溫構造中缺陷層次進行鏟除再依次恢復。
圖3 置換法施工工藝
當使用置換法進行修復時,應首先確定缺陷部位并將原保溫構造進行鏟除,鏟除后若基層存在開裂、滲漏、強度低等缺陷時,應先對基層進行修復,必要時需進行防水處理,再依次恢復保溫構造,并且重置后的保溫構造與原保溫構造交接處應做好搭接處理,搭接寬度不應<100 mm,且應無明顯拼接高差。
當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基層墻體、保溫層或抗裂砂漿層出現(xiàn)規(guī)則裂縫時,宜采用嵌縫修補法進行修復和改造(見圖4)。
圖4 嵌縫修補法施工工藝
嵌縫修復法一般適用于處理較寬的裂縫,施工時V型槽內應清理干凈并進行界面處理,填入的嵌縫材料須表干后方可批刮柔性修補膠泥并內嵌耐堿玻纖網(wǎng)布。
當板材類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拉伸粘結強度低于設計值但大于設計值的 70 % 或有效粘結面積不足時,宜采用注漿法進行修復和改造(見圖5)。
圖5 注漿法施工工藝
注漿法尤其適用于點框法施工且尚未出現(xiàn)大面積脫落的有機保溫板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選用合適的單組份聚氨酯發(fā)泡材料進行注漿,與市場上常見的各類有機保溫板,如 EPS 板、XPS 板、PU 板、改性 EPS 板、石墨聚苯板等均有較好的粘結性能。單組份聚氨酯發(fā)泡材料采用合適的注漿工藝,可通過直徑 1 cm 以下的注漿口即可完成注漿,且注漿口可采用聚氨酯發(fā)泡材料填充,無須回填原保溫構造,現(xiàn)場施工非常便捷。
當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抗拉強度低于設計值但大于設計值的 70 % 時,宜采用表層加固法進行修復和改造(見圖6)。采用表層加固法時,錨固件應安全、可靠,錨固力設計值應滿足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抗風壓、承載外保溫系統(tǒng)荷載等要求。
圖6 表層加固法施工工藝
表層加固法中錨固件的選擇尤為重要,應根據(jù)基層情況選擇安全可靠的錨固件,尤其當基層墻體為加氣混凝土砌塊或空心砌塊等輕質墻材時應選擇一些特種錨栓,保證錨栓與基層的抗拉承載力滿足要求。
當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單一朝向墻面出現(xiàn)大面積非規(guī)則裂紋,且系統(tǒng)抗拉強度> 0.10 MPa 時,宜采用墊層加固法進行修復和改造(見圖7)。
墊層加固法尤其適用于既有建筑原系統(tǒng)外立面裂紋尚處于動態(tài)階段的修復工程,可以將動態(tài)裂紋產(chǎn)生的應力在輕質找平層中進行釋放,從而得到較好的修復效果。
考慮到既有建筑外墻外保溫工程修復的復雜性,單一的修復方法不能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一般應根據(jù)鑒定評估報告、工程具體情況等選擇多種修復方法相結合以確定最終的修復方案。
圖7 墊層加固法施工工藝
根據(j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文件,針對建筑物外墻質量參差不齊的現(xiàn)狀,既要大力宣傳推廣優(yōu)質的典范工程,也要通過這些質量問題及事故,多總結原因,吸取經(jīng)驗教訓的同時增加建筑物平日的安全巡查頻率,定期進行既有建筑物外墻面的質量安全排查,對建筑外立面使用階段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預測和診斷,以降低質量隱患,對安全事故進行有效的預防。并且,對于出現(xiàn)質量問題的建筑物,應委托專業(yè)的檢測鑒定機構或單位來進行鑒定及修復工作。做好外墻保溫質量鑒定技術,為保溫行業(yè)健康、文明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