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新華 溫 蝶 武 鑫 溫志強
(福建農(nóng)林大學菌物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灰樹花(Grifola frondosa)又名貝葉多孔菌,隸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無隔擔子菌亞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灰樹花屬。野生狀態(tài)常生于栗樹周圍,又名栗子蘑、蓮花菌,日本俗稱舞茸[1],是一種高檔珍稀食用菌。
灰樹花菌蓋呈灰色至淡褐色,菌柄短并多次分枝,扇狀或舌狀的菌蓋重疊叢生,外觀婀娜似菊??诟写嗄?,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2,3]。還極具藥用價值,富含多糖、糖蛋白、蛋白質(zhì)及肽類等多種活性物質(zhì),具有抗艾滋病、抗腫瘤、調(diào)節(jié)血糖、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等功效[4~6]。國內(nèi)外市場需求量較大,具有很好的開發(fā)前景。
灰樹花的人工馴化栽培最早起源于日本,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7,8],至今日本已完成灰樹花周年工廠化栽培。我國對灰樹花的栽培也做了一些研究[9,10],但尚未形成較為全面的工廠化栽培技術(shù)體系,栽培成本高,培養(yǎng)料配方也有可改進之處。本實驗以白色灰樹花栽培品種Gr0001+3為試驗材料,在前期篩選優(yōu)化的兩種栽培料配方的基礎(chǔ)上,以相同的栽培環(huán)境為試驗背景,對配方進行細化和改良,以期獲得更適合灰樹花菌絲生長及子實體形成的優(yōu)良配方。實驗結(jié)果報告如下。
供試菌株灰樹花菌株Gr0001+3,由福建省食用菌種質(zhì)資源保藏管理中心提供。試驗用栽培原料包括粗木屑、細木屑、棉籽殼、麩皮、玉米粉、蔗糖、石灰、石膏、過磷酸鈣等。
本試驗為8月下旬制袋接種,9月中旬菌絲滿袋,9月下旬開始出現(xiàn)原基,10月份出菇,為秋季出菇。
供試栽培種配方:以粗細木屑共74%,麩皮8%、玉米粉16%、蔗糖1%、石灰1%配方為基礎(chǔ),研究5個粗細木屑比例對灰樹花生長的影響,配方編號F1~F5(表1)。以木屑45%(粗/細=1/3)、棉籽殼30%、玉米粉15%、麩皮8%、蔗糖1%、石膏1%為基礎(chǔ)配方,研究不同輔料對灰樹花生長的影響,設7個配方,編號F6~F12(表1)。
栽培料配置時,拌料均勻,將含水量控制在63%~65%。用17×32(cm)高壓聚丙烯塑料袋進行裝袋,料袋濕重為1 200 g,填料高度17 cm。采用121℃高溫高壓滅菌2.5 h,冷卻后接種。
料袋接種后置于溫度22~23℃,空氣相對濕度70%~75%,二氧化碳濃度低于3‰條件下黑暗培養(yǎng)。待菌絲滿袋、菌絲墊形成后,給予50 lx光照誘導原基形成。待菌絲墊隆起成塊狀,組織化,表面皺縮吐黃水,將菌袋搬入空氣相對濕度85%~95%,光照強度200~500 lx,CO2濃度低于1‰,溫度21~24℃的出菇房內(nèi)進行出菇管理。待灰樹花充分開片,菌管開始形成時采收,測定相關(guān)指標。
表1 供試栽培料配方/%
第一次滿袋時間:從接種到第一個菌袋菌絲長滿袋的間隔時間。走菌周期(滿袋總時長):從接種到所有菌袋菌絲長滿袋的時間。滿袋一致性:從第一袋菌絲長滿袋到最后一袋滿袋的間隔時間。子實體平均產(chǎn)量和叢徑,指灰樹花采收后,每袋子實體的平均產(chǎn)量和平均叢徑。
灰樹花產(chǎn)量和子實體叢徑數(shù)據(jù)利用spss軟件進行One-way ANOVA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為顯著差異。
隨著栽培料中細木屑比例增加,菌袋滿袋總時長和滿袋一致性呈現(xiàn)先減少后增加的趨勢(表2),其中只含粗木屑或只含細木屑的配方,滿袋總時長及滿袋一致時長都最大,分別為25天和5天。配方F4(粗/細=1/3)滿袋總時長和滿袋一致性最短,分別為22天和2天。
表2 不同配方栽培料菌絲滿袋時間、子實體的重量和叢徑
隨著細木屑比例增加,灰樹花子實體產(chǎn)量和叢徑呈現(xiàn)先增后減的趨勢(表2),其中配方F2(粗/細=3/1)平均產(chǎn)量和叢徑最大,分別為101.7 g和12.0 cm,與其余4組差異顯著。
(1)不同輔料對灰樹花菌絲生長的影響。栽培料中添加不同輔料對灰樹花菌絲生長有很大影響(表3),菌絲滿袋時間從長到短的配方編號排序為 F10>F6>F7=F8=F9>F11=F12,配方 F11(3%過磷酸鈣)和F12(1%石灰)滿袋時間短且一致性好,滿袋總時長為22天,滿袋跨度為2天。
表3 不同輔料菌絲滿袋時間、子實體的重量和叢徑
(2)不同輔料對灰樹花子實體生長發(fā)育的影響。從表3可以看出,栽培料配方中添加不同輔料,對灰樹花子實體生長有一定影響,其中F9(1%過磷酸鈣)平均產(chǎn)量較高,為134.7 g,F(xiàn)7較低,為111.3 g;對子實體叢徑影響相對較小,只有配方F6和F7之間有顯著差異,分別為13.6 cm和12.6 cm,其他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灰樹花的營養(yǎng)及藥用價值已得到業(yè)界的認可,極具開發(fā)潛力,但在我國的產(chǎn)量不高,工廠化大批量栽培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本研究設計了12個栽培料配方。出菇試驗結(jié)果表明,培養(yǎng)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粗細木屑和不同品種的輔料,確會對灰樹花菌絲生長及子實體發(fā)育產(chǎn)生影響。
粗木屑透氣性較好,可以保證氧氣供應,但其比表面積較??;細木屑比表面積較大,有利于提高菌絲對木屑的利用,但通氣性較差。粗、細木屑混合可以優(yōu)勢互補,彌補兩者存在的不足。通過對5個不同比例粗細木屑栽培料配方進行出菇實驗發(fā)現(xiàn):以粗細木屑共74%,麩皮8%、玉米粉16%、糖1%、石灰1%配方為基礎(chǔ),木屑粗/細=1/3處理的滿袋時間短、滿袋一致性好,粗/細=3/1處理的子實體產(chǎn)量和叢徑最大,分別為101.7 g和12.0 cm。
不同輔料影響栽培料的酸堿平衡及菌絲的營養(yǎng)吸收,最終影響子實體的形成和生長。本試驗結(jié)果表明:以木屑45%(粗/細=1/3)、棉籽殼30%、麩皮8%、玉米粉15%、糖1%為基礎(chǔ)配方,添加3%過磷酸鈣或1%石灰有利于縮短灰樹花滿袋時間,而添加1%的過磷酸鈣則有利于子實體增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