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偉 郭凱娜 季澤娟
肱骨髁上骨折多由間接暴力所致,患兒多出現肘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為傳統(tǒng)手術方法,雖可完成骨折復位,但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易引發(fā)肘內翻等并發(fā)癥,在改善患兒預后方面效果欠佳[1-3]。因此,臨床應積極探討一種理想手術方法,以提高優(yōu)良率,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4-6]?;诖耍狙芯窟x取我院肱骨髁上骨折患兒84例,經分組對比,從優(yōu)良率、術后恢復情況分析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術應用價值?,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選取我院肱骨髁上骨折患兒84例(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按手術方法不同分為閉合復位組與切開復位組,各42例。閉合復位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4~13歲,平均年齡(7.19±1.38)歲;受傷至就診時間2~15 h,平均受傷至就診時間(7.16±1.75)h;體質量指數18~24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21±0.87)kg/m2;致傷原因:高空墜落14例,交通事故8例,摔傷11例,其他9例。切開復位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7.56±1.71)歲;受傷至就診時間3~16 h,平均受傷至就診時間 (7.64±2.01)h;體質量指數17~24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40±0.79)kg/m2;致傷原因:高空墜落13例,交通事故9例,摔傷12例,其他8例。兩組基線資料(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致傷原因、受傷至就診時間)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經影像學檢查及臨床確診為肱骨髁上骨折;存在肘部疼痛等癥狀;患兒家屬知情,簽訂承諾書。排除標準:合并凝血障礙者;不符合手術適應證者;合并血液系統(tǒng)傳染病者;合并先心病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麻醉禁忌者。
1.3 方法 兩組術前均行X線等常規(guī)檢查。
1.3.1 切開復位組 予以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治療,全身麻醉,取仰臥位,于肘部外側做直切口(注意保護橈神經),于肱肌、肱二頭肌之間進入,充分暴露骨折端,直視下操作復位骨折,自肱骨內外髁交叉打入2.0 mm克氏針,穿透對側皮質,剪斷克氏針末端彎曲段,將針尾留在體外,無菌包扎。
1.3.2 閉合復位組 予以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術,全身麻醉,取仰臥位,使用C型臂機X線透視縱向持續(xù)牽引復位,C臂透視確認復位無誤,于外髁最高點下方0.5~1.0 cm處內外側置入2枚克氏針,使針尖穿透對側皮質,C臂透視確認克氏針交叉固定位置良好,剪斷克氏針末端彎曲段,將針尾留在體外,無菌包扎。兩組術后均予以常規(guī)消炎抗感染措施,6周后拔除克氏針。
1.4 療效評估標準 差:肘關節(jié)伸屈受限范圍≥21°;可:肘關節(jié)伸屈受限范圍16°~20°;良:肘關節(jié)伸屈受限范圍6°~15°;優(yōu):肘關節(jié)伸屈受限范圍0°~5°。良、優(yōu)計入優(yōu)良率。
1.5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優(yōu)良率。記錄對比兩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者優(yōu)良率比較(表1) 閉合復位組優(yōu)良率(92.86%)高于切開復位組(76.1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表2) 閉合復位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切開復位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優(yōu)良率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況(±s) 單位:d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況(±s) 單位:d
組別 例數 骨折愈合時間 住院時間閉合復位組 42 32.16±2.65 4.58±0.74切開復位組 42 43.59±2.94 6.23±1.01 t值 18.715 8.540 P值 <0.001 <0.001
肱骨髁上骨折發(fā)病率較高,在全部肘部骨折中占比50%~60%,嚴重影響患兒健康[7]。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為傳統(tǒng)手術方法,直視下操作可良好復位骨折,但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出血量較多、術后肘關節(jié)功能恢復速度較慢[8]。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術為新型手術方法,因具有手術時間短、術后出血量少、遺留瘢痕小等特點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與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相比,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術具有以下優(yōu)勢:①手術操作簡單,利于術者實施操作,可縮短手術時間。②手術創(chuàng)傷小,可減輕對患兒機體損傷,利于患兒術后肘關節(jié)功能恢復。③遺留瘢痕小,能減輕對術后肘關節(jié)外形美觀度影響[9]。本研究針對肱骨髁上骨折患兒行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術,結果顯示,閉合復位組優(yōu)良率(92.86%)高于切開復位組(76.19%),P<0.05,表明該術式可提高優(yōu)良率。同時,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閉合復位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切開復位組(P<0.05),可見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術可縮短患兒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此外,在行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術過程中還應注意:①術前使用C臂透視確?;純夯紓戎怅P節(jié)具有穩(wěn)定性,避免發(fā)生骨折端移位等情況。②克氏針進針時應對肘關節(jié)外側部位適當加壓,避免內側嵌插,防止患兒術后出現肘內翻[10]。
綜上所述,肱骨髁上骨折患兒采用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內固定治療效果顯著,可加快患兒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