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 陳星潭 韶關學院
由于學業(yè)的壓力、網絡游戲的盛行,作息時間不規(guī)律,飲食不健康,特別是大學生對健康意識的缺乏,參與體育運動的嚴重不足,導致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xù)下降。這些問題對學校的發(fā)展特別是大學生成長成才和未來的發(fā)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并直接對我國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和體育強國的建設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所以如何提高高校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迫在眉睫。因此,在學校層面如何利用行政職能,制定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如何更好的加強各職能部門院系的聯(lián)系和協(xié)同機制,集中火力切實有效的推進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已經成了高校至關重要的核心工作。
通過中國知網和圖書館查閱了高校體育工作開展、體育工作管理、大學生體質健康、高校協(xié)同機制等文獻資料。并對材料中各高校的制度、機制、發(fā)展等相關資料進行梳理,收集和整理。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
通過與兄弟院校等多所院校的10多位領導和專家進行的面談和通過網絡渠道進行的溝通,各位領導、專家為本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寶貴的意見。
通過走訪了多個院校對這些學校開展校園體育文化周,陽光體育、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一些推進學校體育工作和營造良好的學校體育氛圍的管理方法和制度,進行深入的了解與分析。
針對幾所高校在推進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方面的具體措施和出現(xiàn)的問題缺陷,以及相關的配套制度和特色做法做了對比研究。
很多高校淡化健康第一的理念。沒有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出發(fā),沒有對大學生的健康負責的角度出發(fā),去認真考慮和對待學校的體育工作。沒有設置專門的體育部門或運動委員會來落實學校的體育工作,或者學校的相關體育部門只是形同虛設并沒有擔負起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提升學生健康體質,構建積極活躍的學校體育運動氛圍的責任。片面的看待學校體育工作,認為只要學校的運動隊在重大比賽為校爭光,站在領獎臺上這就是一個學校體育實力的象征,競技水平的體現(xiàn),體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對《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概念和初心以及工作重點未能清楚的理解和貫徹,只注重測試數(shù)據的采集和上報,而忽略了從根本上對學生健康意識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引導,進行提升體質健康水平的指導以及構建校園體育文化的氛圍。
沒有制定學校體育開展的相關制度和部門之間協(xié)同治理的應對機制,高校體育管理工作的基礎不牢固,這樣在開展體育活動的時候往往出現(xiàn),責任不清,落實不到位,孤軍奮戰(zhàn)等被動情況。難以開展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不能全方位推動體育管理的順利開展,不能保證為學生提供正確專業(yè)的指導和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環(huán)境以及空間。
教學單位往往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學科建設,科研競賽、學生專業(yè)培養(yǎng)、實習、就業(yè)等方面,對于體育工作的態(tài)度以及認識水平不高。認為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的好壞,是體育教學部門的工作,甚至認為是大學生自身對體育鍛煉意識缺乏,沒有合理安排鍛煉的時間,不重視體育鍛煉和自身體質健康水平。與教學單位沒有太大的聯(lián)系。
沒有建立長效機制這樣不利于高校體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至于很多體育工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包括打造校園體育文化的力度不夠,沒有持續(xù)的推進校園體育文化,對學生體質健康重要性和形成良好運動習慣的宣傳和推廣薄弱,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內在動力。學校體育運動委員會和相關部門沒有做好執(zhí)行者和監(jiān)督者的工作。各教學單位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和對學生積極參與的鼓勵。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對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主要是高校各級領導是否樹立健康第一的體育工作理念,是否把學生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是否重視和支持學校各項體育工作的開展。是否理解國家對促進大學生健康水平等相關文件的初衷和內涵。是否構建了針對學校體育發(fā)展,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部門和機構,是否制定了相關的管理制度和各教學單位之間的協(xié)作治理機制。是否從多方面予了支持,并嚴格遵照相應的文件要求、制度、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資源的整合利用,來更好的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資源,積極活躍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切實把培養(yǎng)學生體育的興趣,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作為學校的頭等大事。
1.組建學校體育專門機構
各高校應成立學校體育運動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學校財政應對體育運動委員會提供專項資金。團委、學生處、后勤、校醫(yī)院等職能部門應提供大力支持。學校運動委員會應有學校分管教學或文體的校領導擔任學校運動委員會的主任,負責監(jiān)督該部門的各項工作和開展情況。學校年度體育工作計劃和構建學校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作為學校體育運動委員工作的重點和核心,各教學單位根據學校體育工作的計劃和具體安排給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
2.建立學校體育大數(shù)據
建立高校體育統(tǒng)籌管理大數(shù)據系統(tǒng)。具體統(tǒng)計各教學單位老師、學生每年參與國家級、省級、市級和校級體育競賽所取得的成績和參賽人數(shù),和各教學單位參與學校校隊的學生數(shù),以及統(tǒng)計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各教學單位學生的測試結果。
3.建立積分管理和評比表彰制度
所有的大數(shù)據按照積分管理制度進行各教學單位年度排名。在特定時間對每年在高校體育統(tǒng)籌管理大數(shù)據系統(tǒng)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教學單位給予表彰和物質獎勵,在重大體育競賽中表現(xiàn)突出,為校爭光,產生良好影響力的師生進行宣傳報道和學習。通過進行評比,來讓各教學單位清楚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并對師生的健康水平引起重視。同時也積極營造了你追我趕爭先爭優(yōu)的良好體育文化氛圍,進一步鼓勵各教學單位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
4.將體育工作納入年度考核
將各教學單位的體育積分和排名納入年度工作考核和教學單位主管領導的個人考核,與績效獎金掛鉤。如該教學單位年度體育積分和排名靠后則沒有資格評選該年度的先進集體及先進個人。真正引起教學單位責任人的重視,把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工作重點。
5.打造平臺,服務學生
加強體育課外活動的指導與管理,建立教練員裁判員培養(yǎng)管理制度,為有體育特長和興趣的同學提供學習和實踐平臺。教練員、裁判員統(tǒng)一由學校運動委員會安排教師和相關機構進行定期培訓和相關資質考核。各教學單位可根據學校體育運動委員會制定的比賽安排,和本學院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需求,向學校運動委員會提出申請教練,由學校體育運動委員會統(tǒng)一派出教練和裁判來指導該教學單位學生的各項運動技能和比賽需求。
6.建立長效機制
以全員參與為基礎,以各教學單位的支持配合為重點,以宣傳動員為輔助、建立學校體育活動的長效機制。不斷營造積極健康,豐富多彩的體育氛圍,不斷打造時尚新穎有趣的體育項目、不斷促進各體育俱樂部和協(xié)會的發(fā)展、不斷培養(yǎng)專業(yè)全面的體育愛好者和傳播者、不斷支持各種特色項目在學校的推廣和開展。不斷增強校園體育的活力和生命力。努力做到人人參與、個個爭先,班班有比賽、周周有比賽。想方設法把“要我運動”轉化成“我要運動”以“達標爭優(yōu)、強健體魄”為目標,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質健康水平切實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