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西峰區(qū)委黨校
理論宣講是傳播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推動科學理論走進群眾的重要途徑,是統一思想認識、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舉措。當今世界,隨著新興媒體的興起,信息傳播提速,傳播信息量增大,人們可選擇性增強,社會各種思潮、文化不斷交流交融交鋒,人們的觀念意識日益多樣多元多變,為基層理論宣講帶來嚴峻挑戰(zhàn),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基層宣講工作,不斷創(chuàng)新宣講方式,占領意識形態(tài)領域制高點。各級黨校要不斷開辟理論宣講工作新途徑,有效發(fā)揮理論宣講在統一思想、化解矛盾、凝聚力量、促進發(fā)展上的積極作用,從而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思想基礎。
思想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但是實際上是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間,經過思維活動產生的結果。思想建設這確實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基層黨校就是要及時準確的把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傳達到群眾中去。新時代下,黨校要充分發(fā)揮基層宣講骨干的“傳遞”作用。在宣傳的過程中要務必確保黨的十九大聲音不變色,要務必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不變弱,要務必確保黨的十九大精髓不變質,讓基層群眾聽到原原本本的聲音、學到最真最實的精神,才是黨校深入基層開展理論宣講本身職責所在。
作風關系人心向背,關系事業(yè)興衰,關系社會和諧。在新起點上要推進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最具決定性的因素是干部、是作風。加強基層理論宣講不斷提升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不斷讓基層群眾熟知黨的好政策,只有干部夠強、作風夠硬,才能在發(fā)展百舸爭流、競爭日趨激烈、形勢復雜多變的當下展現更大作為,只有群眾們抓住良好機遇,充分利用好政策和資金,才能更好的實現全面小康。
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人們的思想多元化、利益格局化,新媒體資訊發(fā)展迅猛,如何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貼近群眾、打動群眾,并轉化為推動實踐的精神力量,理論宣講特別是基層宣講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新情況。
重干輕學的思想在基層較為普遍。從領導層面講,由于理論宣講工作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和明顯的社會效益,注意力往往放在抓經濟、保穩(wěn)定、促發(fā)展上;從受眾層面講,理論宣講較為枯燥,即使以文藝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很難具備文藝節(jié)目的吸引力。因此,當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有沖突時,通常是學習讓位于工作,理論學習自然陷入“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困境。
一是教育理論功底欠深厚。部分年輕教師在調入黨校系統時,由于專業(yè)不對口,沒有深厚的政治理論功底,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思路不開闊,理論宣講滿足于一般化的說教、灌輸,授課不夠生動、感人,說服力、感染力不強;有的教師上現場教學課,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缺乏深度,學員認識沒有提升,感情沒有激發(fā),靈魂沒有觸動。二是宣講不分對象。部分宣講員不考慮不同受眾的特殊關切和需求,宣講對象一刀切,在機關宣講和在農村宣講一個樣。三是教學方法傳統刻板。理論的教學手段相對單一,生硬的理論灌輸,缺乏互動交流,難以激發(fā)學習熱情,缺乏內心情感互動。四是縣區(qū)級黨校師資隊伍有待進一步加強。以西峰區(qū)委黨校為例,目前我校理論教師極少,且年齡普遍偏大(平均在50歲以上),呈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目前我們的宣講格局主要是由區(qū)委宣傳部牽頭,以黨校教師為主組成,側重于黨的理論政策的宣講,很少具體涉及理論政策在基層的轉化,沒有普遍吸收司法、信訪、文化、衛(wèi)生、農業(yè)等主要涉農部門專家進入宣講隊伍,沒有構成群眾歡迎的理論宣講體系,群眾希望的宣講內容和宣講部門供給的宣講內容沒有較好地結合起來,純粹的理論宣講、傳統的理論宣講群眾不太受歡迎。此外某些單位工作中重經濟、輕黨建,把黨員教育當做軟任務,對政治理論學習時緊時松、敷衍了事,主題教育活動走走過場。據調研了解,有些單位怕麻煩、不愿意組織集中宣講學習,對主題活動送教上門也是冷臉相待,有的單位甚至一年都不能保證有一次黨課宣講活動,這種現象在企業(yè)黨組織中尤為明顯。
新形勢下,理論宣講要向更強引領、更廣領域、更多人群、更新形式、更好效果的目標邁進。緊密聯系西峰發(fā)展實際,針對我區(qū)黨員教育現狀,真正使理論宣講為建設“美麗西峰”凝心聚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推進工作:
一是基層理論宣講工作要講原則。要準確闡明國家鼓勵什么、反對什么、贊揚什么、批評什么,讓群眾聽得明白,做得正確,做好宣傳者與群眾的思想交流。二是基層理論宣講工作要講責任。基層理論宣講工作是傳遞思想、傳遞聲音、傳遞決策的重要載體。宣講工作需要宣傳者把系統的、理論的、龐雜的經驗信息匯集起來,結合宣傳要求,進行再創(chuàng)造、再加工,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宣傳者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三是基層理論宣講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最大限度地貼近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基層干部群眾普遍關注的就業(yè)難、看病難、教育公平、房價過高、腐敗現象、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收入差距等問題,都需要運用科學理論進行有針對性、有說服力的解疑釋惑。
一是創(chuàng)新宣講內容,多舉生活實例。寓小于大,從身邊小事中傳播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悟出能讓群眾樂于接受理論、便于接受理論的方式,將理論打包下鄉(xiāng)、舉辦百姓講堂,在宣講中寓教于樂,使宣講形式更具針對性、實效性、新穎性,實現基層理論宣講工作載體的創(chuàng)新。二是創(chuàng)新宣講方式方法,增強理論宣講的吸引力。西峰區(qū)委黨校在探索教育教學方法的實踐中,為了激發(fā)學員的學習熱情,對每一期主體班進行破冰試教學訓練,讓學員先融于這個集體,在教學方法上,也打破以往的滿堂灌模式,采用研討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嘗試,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是建立理論宣講隊伍,夯實基礎。近年來,西峰區(qū)針對理論宣講地域面積大、受眾人員文化水平不一的實際,我區(qū)分層次組建了三支理論宣講隊伍。(1)借助外力,從省內外各級黨校(行政學院)、高校選聘理論水平高、業(yè)務能力強、政治素質好的專家和教授,組建了高層次的理論宣講“專家?guī)臁?,每年圍繞重大宣講主題,邀請有關專家作高端輔導報告,打造具有西峰特色的智慧大講堂;(2)吸納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組建了高水平的理論宣講“黨政庫”,在十九大在精神的宣講過程中,西峰區(qū)先后有24位黨政領導干部深入基層開展宣講輔導;(3)依托基層黨校、大學生村官等主體作用,組建了理論宣講“骨干庫”,著力打造“黨校教師講黨課,百場黨課進基層”活動,把宣講輔導貫穿全年工作的始終。二是強化理論宣講員培訓,提升素質。(1)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理論宣講培訓,適時組織理論骨干外出學習考察,借鑒先進經驗,提高宣講技能。西峰區(qū)委黨校每年排2名教師參加省委黨校宣講骨干培訓班,從理論功底、政策形勢、宣講技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學習培訓。(2)注重以賽代練,近年來西峰區(qū)委黨校開展評選優(yōu)質課活動,按照教師自選的課題,在校內公開試講,由校領導和全體教師進行公開測評和點評交流,與此同時,開展由主體班學員為授課老師量化打分評課活動,激發(fā)了廣大教師的熱情和信心。(3)開展區(qū)情調研,提高調研能力,并使調研工作常規(guī)化,從而提高理論宣講隊伍的宣講能力,增強宣講的吸引力。西峰區(qū)委黨校制定了每個教師聯系一個鄉(xiāng)鎮(zhèn),每年至少完成1個調研課題,在地市級以上刊物上公開發(fā)表科研文章1篇以上。積極承擔省市級科研課題。為區(qū)委區(qū)政府制定決策提供一些可參考的建議,發(fā)揮黨校科研的“思想庫”作用。
一是吸收人事、司法、紀檢、信訪、文化、農業(yè)、衛(wèi)生等主要涉農部門專家進入宣講隊伍,拓展宣講內容,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社會保障、教育衛(wèi)生、農業(yè)種植、農機知識行、綠化美化等重點工作和民生政策進行重點宣講,讓廣大群眾知曉。二是是加大表彰獎勵力度。發(fā)現、培養(yǎng)一大批優(yōu)秀基層宣講員,評選表彰基層宣講先進集體和最佳宣講個人、最佳宣講教案??偨Y推廣基層理論宣講好做法好經驗,形成制度性安排和工作舉措。三是量化宣講效果評價。采取抽樣調查、網絡點贊等方式,及時收集反饋受眾信息,科學評估宣講效果,不斷調整宣講內容,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確保宣講效果。
基層理論宣講擔負著宣傳政策、聯系群眾、指導實踐、推動發(fā)展的神圣使命,基層理論宣講只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突出重點,抓住熱點,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吸引群眾、打動群眾、感染群眾,才能達到基層理論宣講的目的和效果,真正將黨的先進理論宣講到干部群眾心里去,轉化到干部群眾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