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爽
摘 要:法蘭克福學派是當代西方的一種社會哲學流派,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流派?;艨撕D鳛榉ㄌm克福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社會批判理論的奠基者,他可以算是批判西方工業(yè)文明技術的第一人。我們在讀他的《啟蒙辯證法》的時候可以深刻感受到他的批判和核心之所在——文化進步走向其對立面的各種趨勢,從而通過對啟蒙理性轉變成為技術理性、工具理性的盛行,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技術的異化和人性的喪失進行深刻的批判。為了拯救文化的進步走向其對立面,找到人類生存的價值基礎,霍克海默懷著救贖的激情,開始了他的技術批判理論的旅程,讓我們反思現代的文化進步,并對我們所生存的世界進行重新審視。
關鍵詞:啟蒙;技術理性;大眾文化;批判
中圖分類號:B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9-0061-02
從霍克海默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前幾代人的思想我們可以看出,批判理論并不是從他開始而產生的。在這期間,法西斯獨裁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波及眾多國家、殘暴的反猶主義開始等等一系列行為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正因如此,霍克海默以自己獨到的看法對啟蒙、技術理性和大眾文化展開了批判。本文將通過對啟蒙辯證法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淵源的分析,對其整體的批判理論進行了系統的探究。另一方面,通過梳理一系列原著中的理論困境,我們尋求適應現代價值,試圖從全面辯證的角度看待啟蒙辯證法,挖掘書中深刻的思想內涵,在新時期發(fā)揮積極作用,促進社會進步?!秵⒚赊q證法》對法蘭克福學派和現代中國都具有深遠的意義,由此我們應該看到批判背后的社會現狀,對工具理性所帶來的問題進行反思。從工具理性的大局出發(fā),統一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一、對啟蒙的批判——啟蒙倒退成神話
啟蒙運動的初衷是使人擺脫束縛,解放人類,追求自由。文明的啟蒙之門打開了,給人們帶來了物質和精神上的幸福。然而,與此同時,人們開始發(fā)現啟蒙運動從某種程度來說已經取代了傳統的神話,又成了另一個新的神話。此時此刻,反思啟蒙運動是我們現代人的必然選擇,換一個角度來看,站在啟蒙運動對立面來重新審視,這是對新時期啟蒙思想的價值和局限性進行重新審視。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在摒棄了消極心態(tài)的同時也正確認識了啟蒙思想的意義和作用。
從霍克海默的《啟蒙辯證法》中我們可以看到,“啟蒙的根本目標就是要使人們擺脫恐懼,樹立自主”。從而使人成為社會的主人和自然的主人。但是,啟蒙并沒有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換句話說,人類在啟蒙的帶領下并沒有過上人們之前所向往的生活,也沒有進入完全理性的狀態(tài),反而進入野蠻的狀態(tài)而一發(fā)不可收拾,這也就是霍克海默為什么對其進行批判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艨撕D赋?,18世紀的啟蒙精神和思想本身的進步都是勢不可擋的。然而,啟蒙控制了精神,精神變成了非理性的俘虜,變成了控制人本身的控制工具,導致了人從內而外的墮落,“被啟蒙摧毀的神話,確是啟蒙自身的產物”。因為如同神話已經實現了啟蒙一樣,啟蒙也一步步深深地卷入神話。“在美國,音樂文化同消遣娛樂、廣告宣傳混雜在一起,不僅一個人為了欣賞音樂,就必須同時收聽廣告,而且音樂連同它的悠揚莊嚴的屬性也一起被用于商業(yè)廣告”。
在筆者看來,霍克海默之所以對啟蒙運動進行反思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對于統治一切事物的上帝(通常稱為救世主)實則是想要成為自然的主人。其二,啟蒙精神推翻所謂的神話的實質實際上就是神話本身。統治一切事物的理性精神,如造物主上帝,想要成為自然的主人。在人的支配下,自然又面臨著一個思維主體,這個主體除了自我和自我概念之外什么都沒有。一切由理性作為主體的勝利所表現出來的,以及一切從屬于邏輯公式的,都直接由理性的服從中所表現出來?!懊恳环N特殊的理論觀點都不時地受到毀滅性的批判,而理論觀點本身也就僅僅是一種信仰,最終,精神的概念、真理的觀念,乃至啟蒙概念自身都變成了唯靈論的巫術”。
因此,原本被認為啟蒙能夠喚醒世界,驅散神話,根除萬物有靈論,現在卻已經變成萬物有靈論。在萬物有靈論中,“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距離是抽象的前提,它是以占有者與其通過占有物而獲得的事物之間的距離為基礎的”。作為啟蒙工具的抽象物,它是一種我們必須去拒絕的觀念,從而形成一種被洗滌了的抽象對象。正是在這種統治下,自由人最終成了機械的產物,這一切實則都歸因于啟蒙運動。
二、對技術理性的批判——成為意識形態(tài)的科學技術
啟蒙運動的自我毀滅和理性的消亡是啟蒙運動的結果,科學技術發(fā)展所導致的資本主義絕對權利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所有問題的根源。
首先,霍克海默指出,人類廣泛使用的科學技術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是真正的啟迪,但事實上,他們把崇尚技術作為過去的深化。在當時那個年代,霍克海默只對科技的各種衍生產品所造成的災難和影響感到震驚。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這些問題真正的根源,因此,他把這一問題根源歸因于當時盛行的科學技術。于是他開始了科學技術的反思,進一步批判了啟蒙精神的膨脹和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的消極影響。這種消極影響更多地體現在文化上,人們把更多的精神支持和意識形態(tài)歸結到科學技術,即啟蒙辯證法中的“大眾文化”。在這個時候,人們有限的社會責任感逐漸被抹去,人們處于思想的同化狀態(tài),在暗之自若的社會狀態(tài)中生活的安逸自若。從公眾的角度看,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致,把人們放在固定的位置來運轉,這個時候人們只是在毫無意志地奔跑。人們在這種無意識的消遣中恢復了自己的力量,擺脫了憂慮和社會矛盾,可以繼續(xù)不受關注地裝備。
其次,霍克海默在批判科學技術本質后,揭示了科學技術的思想功能。他寫道:“不僅形而上學,而且它所批判的科學,皆為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彼J為科學技術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原因在于科學技術如已知的道德和宗教意識形態(tài),在阻止人們發(fā)現社會問題的真正原因的同時,還在掩蓋社會本質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們對娛樂非常麻木,以至于他們不再追求價值和意義,與此同時,他們也忘記了他們對自由和民主的渴望。在這種思想中,人們很難找到真正的利益和社會的不人道。因此,“科學技術作為意識形態(tài)”正在形成。霍克海默批評技術的根本目的是解決人類在技術發(fā)展中的即將面對的未來問題。他的理論在深刻的批判了技術理性片面化發(fā)展的同時也指出了技術理性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對于這種由科技發(fā)展形成的技術官僚,是作為一種傳統意識形態(tài)的外在表現,是一種治理合法性成長的基礎。
最后,霍克海默的科學技術觀引導我們正確看待科學技術。在科學技術發(fā)展問題上,既不應盲目,也不應退縮。在霍克海默其技術批判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積極作用之所在,過分強調科學技術的消極作用,批判指向了在科學技術上,最后的科學技術思想不僅導致了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而且導致了人際關系的異化,更甚者可能導致了人類自身的異化??傮w而言,霍克海默對技術的社會功能持樂觀和積極的態(tài)度。通過對其技術批判理論的分析和研究,我們可以有更多機會為人類尋找更美好的未來,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理性,引導人類在創(chuàng)造未來世界的同時發(fā)展人文精神。
三、對大眾文化的批判——文化領域的退化
霍克海默在闡釋了啟蒙如何倒退為神話和技術淪為意識形態(tài)之后,將批判的重點又落在了文化領域。他承認,科學技術在抑制人們思想方面發(fā)揮了思想作用,主要是通過文化產業(yè)。在資本主義社會,人們面臨著物質短缺和現實文化領域的退化等問題。因此,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對大眾文化進行了批判。
“在文化工業(yè)中,個性就是一種幻象,這不僅是因為生產方式已經被標準化。個性只有與普遍性完全達成一致,他才能得到容忍,才是沒有問題的”。從文化創(chuàng)造的角度來看,在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文藝創(chuàng)作開始機械化,自動化大規(guī)模的生產和再生產?;艨撕DJ資本主義社會所體現的矛盾和沖突不僅暴露在經濟領域,而且還以更深刻,更隱蔽的方式滲透到社會和文化生活中。通過意識形態(tài)高潮時期大眾文化的興起,進一步從另一方面闡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危機。盡管文化產業(yè)表面上符合社會的需要,但實際上它仍然被貨幣所控制,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社會力量。因此,文化產業(yè)已經失去了藝術的超越性和批判精神。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社會批評綜合批判理論的一系列負面影響。
伴隨著科學技術發(fā)展,資本家們將目光投向文化領域,一切大眾傳播文化包括電視、電影、廣告、廣播等等文化作品都成為獵物被貪婪的資本家大肆攫取。這些領域被貼上資本主義的價格標簽,如同物品明碼標價被售賣,而一旦被標價之后,其本身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也不復存在,所謂特殊的文化商品在大規(guī)模生產的流水線下也不再特殊。資本經濟披著文化的外衣,手拿電視、音樂的藝術品欺騙大眾,藝術變得虛偽,文化領域散發(fā)著銅臭味。當我們關注社會文化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不同外觀的產品有著相似的本質。打開電視,你會看到同樣的情節(jié)發(fā)生在不同的節(jié)目中,打開收音機,同樣的話被唱在不同的歌曲中,人們不僅看同一臺電視。人們不僅看到和聽到的都一樣,而且他們的衣服也一樣,表達自己的話也機械地重復著。統治者在生產這些文化流水線產品時沒有考慮公眾的想法。他們擁有話語權和決策權,使無知的消費者被迫選擇消費。正是由于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信息不平等,消費者的權利被無限削弱。因此,在文化領域,與其他生產領域一樣,追求利潤最大化是資本家的終極目標,文化所應承擔的滿足群眾精神需要的功能已不復存在。
隨著人類探索自然的步伐,理性越來越成為人們用來統治和利用自然的工具。人們在探索解放和實現人民自由的同時,理性顯現出不可估量的功利韻味,在這個時候,理性已成為工具理性。啟蒙辯證法的特點是對大眾文化領域的獨特批判。大眾文化越是在意識形態(tài)的高潮中的向前躍進,就能更近進一步顯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危機。在此時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物質短缺和文化領域退化的問題是人們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因此,霍克海默和阿多諾批評大眾文化對資本主義社會所反映的矛盾和沖突。
參考文獻:
[1][德]霍克海默,阿道爾諾,啟蒙辯證法[M].渠敬東,曹衛(wèi)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歐力同,張偉.法蘭克福學派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3]王鳳才.批判與重建——法蘭克福學派文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