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應用切實提高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需要在課堂實踐及課外延伸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作者從課前鋪墊、課堂生成和課后拓展三個環(huán)節(jié)介紹了如何有效融合信息技術,輔助英語課堂,實現(xiàn)高效互動的教學,希望為相關研究提供部分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信息技術;英語課堂;有效教學
【作者簡介】朱昳麗,江蘇省常州市鄭陸實驗學校。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和課程內容、課程實施等融合,改變了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即僅依靠課堂上的口頭講學傳授知識。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整合能使英語教學從課前準備,課堂學習到課后鞏固都實現(xiàn)內容上的深化和形式上的拓展。學生借助新穎的模式和平臺,可充分融入情境,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與教師和課堂達成較高的互動。
平常我會布置預習作業(yè),主要是熟悉課文,朗讀生詞等。但小學生沒學過音標,不能像語文生字詞那樣把握新詞發(fā)音。另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往往借助單詞表逐字拼湊,反倒使學生對課文意思產生了誤解。這些問題對預習作業(yè)的落實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信息技術的普及有效地彌補了這一缺陷,并為學生的預習提供了多種方式。其一,學生利用教學光盤跟讀,校準發(fā)音,并將預習內容發(fā)到班級讀書群。當孩子看到老師的表揚,他們能獲得預習的成就感,而發(fā)現(xiàn)錯誤也能及時糾正,為新課的教授奠定了基礎。其二,手機、電腦、點讀機等電子設備拓寬了學生的預習渠道,多樣化的信息技術設備集聲音圖像等于一體,能幫助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小學英語課堂自身的特點決定其需要豐富多變、充滿樂趣的課堂情境來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熱情。信息技術集文字、圖形、影像、聲音、動畫于一體,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能為教學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
1.信息推進,優(yōu)化聽力材料。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缺乏語言環(huán)境,大部分學生的語言輸入依賴課上教師的口語交流,這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完全不夠的。但信息技術的推動下,聽力材料多樣化,視聽可以有效結合。錄音播放中,學生某一段或某一句聽不懂,可以迅速而準確地定位并重復聽,提高了準確率。例如納米盒軟件,可以選用多種方式聽讀,并強化了標準語音的示范和滲透。學生大量攝入聽的內容,為口語輸出打下了基礎。
2.模式多樣,提高口語能力。信息技術可以模擬生活化語境,為學生創(chuàng)建多種交流模式。例如進行語音練習時,可以選擇人機對抗的游戲,學生與之對話,計算機接受學習者的反饋,及時判斷并提供針對性的評價。有趣的場景,動態(tài)的畫面,生動的語言,無不調動學生的感官,將枯燥的口語練習轉化為生動的學習點。為了激發(fā)學生開口,我會設計生活中的游戲來活躍氣氛。例如,結合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游戲,我將之設置為連詞成句,學生都爭著把正確的句子說出來打敗僵尸;利用切水果的游戲,我將單詞寫在水果中,學生只有準確說出單詞才能將水果切成兩半,這些游戲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我也推薦學生使用趣配音,喜馬拉雅等軟件,適當聽讀一些繪本,培養(yǎng)興趣。
3.畫面生動,激發(fā)朗讀興趣。英語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往往在脫離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進行,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效果不佳。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呈現(xiàn)直觀形象的畫面,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詞匯語法的意義及應用。
4.任務真實,喚醒寫作熱情。小學中年級英語對寫的要求不高,但新課標要求在日常教學中也要涉及一些簡單的書寫。因此,我利用班級博客平臺,讓學生向虛擬的老師同學寫作。要完成這個任務,學生不僅要掌握如何用英語表達,還要學會運用信息技術。這種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模式為教學提供了便捷、有效、靈活的途徑,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內化了所學知識,也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5.巧設情境,融入生活教學??唆斈氛f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所學的語言材料?!痹诮虒W譯林英語四A Unit5 Our new home一課時,我展示了一個家的平面圖,邀請學生當設計師,設計自己理想的家。此時,學生有了學習欲望,為了能表達自己理想的家,他們會主動去認知各個房間的詞匯。接著,我引導學生為每個房間添置家具物品,不動聲色地教授了其他重點詞匯。最后,依賴多媒體功能,將平面演變成立體空間,當立體的家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他們在學習中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
1.及時反饋,評價多元。信息技術使評價和反饋更便捷,如網絡課堂上教師可通過BBS、留言板等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進程;其次,利用QQ、郵箱等通信工具,可以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在線評價;再次,教師可利用英語學科題庫組卷,進行測評??傊?,信息技術能促進多種評價方式的結合,拓寬評價主體,使評價更加全面科學。
2.資源拓展,延伸課堂。有了信息技術的支持,課堂作業(yè)可以延伸為課后探究。學生樂于操作,成品各具特色。老師、學生、家長能相互欣賞作品并作出評價,達到了高度的互動。
信息化技術與英語教學融合,使課堂教學更具靈活性、有效性、人文性,從而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并從中獲得平等、快樂、成功、愉悅的體驗。當然切實有效地融合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有效合作。這些問題仍需在今后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繼續(xù)開展深入的探究和嘗試。
參考文獻:
[1]陳萍.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相整合的教學設計[J].中小學電教, 2005(2).
[2]孫蕓.淺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4(2).